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四、讨论

字体:16+-

(一)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年龄

本研究在验证了测查方法有效性的基础上,使用录像作为延时信息反馈媒介的标记测验作为测查儿童延时自我认知能力的主要工具,以情景实验的方式,采用横向实验与纵向追踪相结合的研究设计,对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年龄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在横向研究中,对31~42个月的儿童,以每3个月月龄为一个年龄组,进行延时自我认知能力的测查。结果表明,延时自我认知能力大约在2.5岁之后逐渐出现,随年龄增长而发展,37~39个月是儿童延时自我认知能力发生的重要时期。在横向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纵向追踪,鉴于横向研究中发现基本没有31个月和32个月大的儿童具有延时自我认知能力,将纵向追踪的年龄起始点定为33个月。对15名33个月的儿童进行延时自我认知能力的每个月1次的追踪测查,测查时间至42个月,精确确定儿童延时自我认知发生的平均时间为38个月。

研究的结果再一次证明,儿童延时自我认知并非在儿童实时自我认知建立之后立刻出现。尽管在本研究中没有采用严格的对比组实验专门对实时自我认知和延时自我认知差异作对比研究,而是将实时自我认知任务作为控制任务,仅在没有通过延时自我认知测验任务的儿童被试身上施测,但是从实验的结果也不难看出,没有发展起延时自我认知的被试似乎早已具备了实时自我的能力——几乎所有没有通过延时自我认知测验任务的被试在实时自我认知测验中都能不假思索的摘取头上标记,加之国内外的大量研究结果都证明儿童的实时自我认知能力在24个月以前就发展起来了,本研究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儿童自我认知发展中的这种实时和延时的发展差异。尽管本研究测得的延时自我认知发生时间与以往研究的结果不尽相同,但是,低龄儿童和高龄儿童的这种对自我的不同认知模式是显而易见的,研究结果会为儿童自我概念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规律的揭示提供很重要的启示,此外,也有研究者认为,儿童自我认知的这种发展可能也与儿童在学前阶段其他认知能力的变化之间存在某种联系。

本研究采用横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精确确定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时间为38个月。这与斯高特瑞斯等的研究结果比较相近,但是斯高特瑞斯等的研究并未对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时间进行细致的考察,而只是对2.5岁和3岁这两个年龄段的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考察。因而也仅得出儿童的延时自我认知发生在3岁而不是2.5岁的粗略结论,并未像本研究如此精确确定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时间。此外,与斯高特瑞斯等研究结果的另外一点不同,本研究中并未发现如斯高特瑞斯等所说的在2.5岁和3岁儿童身上存在对延时反馈工具功能理解的不足,只有通过有效的训练才能使儿童充分理解反馈媒介的反馈过去信息的功能,从而使儿童在延时自我认知测验中能够不受“录像亏损”的影响,而在任务中如实地表现出其自我认知在时间维度上的扩展。本研究通过“惊现玩具”任务,发现31~42个月的儿童在通过观看回放的录像找到一件从未见过的玩具时并不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以往研究对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时间争论较多,较早的研究者认为,儿童延时自我认知发生于4岁,而3岁儿童中仅有较少的被试在延时自我认知能力测查中表现出自我指向行为,以往研究者认为这个比例分别是37%和22%,这与本研究和近期国外研究得出的结果差异较大。本研究得出结果发现,37~39个月的儿童其延时自我认知就达到了显著水平,而3.5岁的儿童其延时自我认知人数比例达到了88.6%。与以往较早研究相比,本研究得出的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年龄有所提前,这可能是由被试年龄取样的差异造成的。以往较早的研究多以1年为间隔划分被试组的年龄段,被试月龄差别较大,这种观测是相当宽泛的,容易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本研究在横向研究中根据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特点,采用3个月为间隔的划分办法,首次采用较大样本(每组人数>35人)对延时自我认知发生时间进行考察,在原来基础上使发生时间更确定、外部效度好,可以详细准确地说明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特点。而在横向研究基础上所开展的延时自我认知追踪测验不但更加精确地确定了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时间,而且为延时自我认知在个体内发展过程的探究提供了可参考的依据。

此外,在对儿童的延时自我认知表现的观察中还发现,有的儿童虽然不能摘取头上标记,却能够在主试提问下告诉主试标记在自己的头上。但是,这种不确定的自我“指认”现象可能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反应性回答,并不能说明儿童具备了延时自我认知能力。研究者认为,儿童的这种内部变化和不稳定模式的出现,往往意味着一种新的问题理解能力的产生。因此,本研究中的发现也说明了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发生是一个从不稳定到稳定的渐进过程。

(二)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性别特征

在自我问题的研究中,性别一直作为差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早期就有大量的成人自我意识研究均表明,男女在自我意识的很多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尽管如此,本研究中对不同性别儿童进行延时自我认知发生年龄的比较时却发现,二者并无显著差异。这同之前国外的同类研究以及近期国内儿童实时自我认知研究的结果一致。这似乎从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儿童时期自我认知的发展差异较小,随着年龄的不断发展,自我认知成分越来越复杂,而不同性别的个体所受到的性别角色期望以及教育等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差异,或许,这是导致两性自我发展差异的最根本原因。

另一方面,不同性别的儿童在延时自我认知发生测查任务中的一些质性表现却存在很大差异,如当被问及实验程序中的4个提示性问题时,女孩更倾向于使用“我”“我的”这样的词汇,而男孩则更多的使用自己的名字或不作回答。目前的一部分观点认为,“我”“我的”这种自我代词的使用比名字的使用更代表着自我认知的高水平,能够使用“我”“我的”的儿童更可能发展起了“元自我意识”。而另一部分观点认为,女孩可能较早地使用自我参照言语是因为其语言能力发展快于男孩,研究者对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时间的考察中也发现,女孩的言语自我认知的发生早于男孩(见本章第四节),而镜像自我认知的发展却无显著的性别差异(见本章第二节),女孩言语发展的优势可能很好地解释了本研究中男女儿童在被问及4个提示问题时其自我用词的差异。

更有趣的是,研究还发现男孩在观看过去自我事件录像时多产生微笑或惊喜的表情,而女孩在观看过去自我事件时则多产生微笑和害羞的表情。这可能涉及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表达问题,跟主试一起观看儿童过去自我事件的延时录像的情景可能触发了儿童自我意识情绪的表达,而男孩女孩的面部表情差异则说明的可能并非儿童延时自我认知的性别差异,而反映了男女儿童情绪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