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目的
通过纵向设计,选取15名15个月的婴儿,追踪观察至23个月,检验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具体发生时间和个体间差异,以及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具体表现。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的婴儿保健卡中随机抽取15个月的健康婴儿,最后确定15名婴儿为被试(男婴7名、女婴8名)。所有婴儿都是独生子女。
2.研究工具
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记录表;一部索尼摄像机。
3.研究程序
观察在婴儿家中进行,每周1次,每次1小时。在婴儿进入15个月第1周开始,至23个月第4周止,每名婴儿按各自出生日期安排观察进度。观察前主试去婴儿家庭一次,与婴儿熟悉,消除其与陌生人的焦虑;进行前测,确保所有婴儿均未获得言语自我认知能力。
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使用采用追踪录音分析的研究方法,对15名婴儿在家庭情境观察中的语音材料进行转写分析;并对主试在每次观察结束后所记录的观察过程资料中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使用情况进行整理。
同时,由母亲记录婴儿自我参照言语的使用情况。请母亲根据婴儿的实际情况,填写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记录表,在婴儿出现自我参照言语时就作记录,关于婴儿说自己的名字,以及说“我”“我的”和短语“我是……”“我自己做”或“我不能”等。
(三)研究结果
1.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平均年龄和个体差异
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发生年龄见表7-10。从表7-10可以看出,婴儿说自己的名字的平均年龄为19.80个月(SD=1.60);至实验结束时止,仍有4名婴儿未使用与“我”有关的词句。
表7-10 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发生年龄(月龄)
续表
从表7-10中可以看出,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发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15名婴儿中,“说自己的名字”发生的最早年龄为17.75个月,最晚年龄为23.25个月;“说与‘我’有关的词句”发生的最早年龄为20.25个月,而15人中有4人在观察结束时尚未出现“与‘我’有关的词句”。
2.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具体表现
以4名婴儿为例,分析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具体表现。见表7-11、7-12、7-13、7-14。从表7-11~表7-14中可以看出,婴儿首先使用名字来表述自己,然后才逐渐过渡到使用“我”“我的”等与“我”有关的词句来表述自己。也就是说,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发生经历了从使用名字表述自己(如“某某吃饭”)到使用第一人称表述自己(如“我吃饭”)的发展变化。
个案1:
编号 S2 姓名 徐×× 性别 男
“说自己的名字”发生年龄为17.75个月;“说与‘我’有关的词句”发生年龄为21.50个月。
表7-11 被试S2的具体表现
续表
个案2:
编号 S5 姓名 孙×× 性别 男
“说自己的名字”发生年龄为22.25个月;至实验结束时止,尚未出现“与‘我’有关的词句”。
表7-12 被试S5的具体表现
个案3:
编号 S11 姓名 潘×× 性别 女
“说自己的名字”发生年龄为23.25个月;至实验结束时止,尚未出现“与‘我’有关的词句”。
表7-13 被试S11的具体表现
个案4:
编号 S12 姓名 尚×× 性别 女
“说自己的名字”发生年龄为19.00个月;“说与‘我’有关的词句”发生年龄为21.25个月。
表7-14 被试S12的具体表现
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