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儿童自我认知发生发展研究

三、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横向研究

字体:16+-

(一)研究目的

采用情境观察和访谈法考察中国文化背景下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年龄特点和性别差异。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同第二节“婴儿实时自我认知发生的横向研究”。

2.研究工具

适合14~24个月婴儿玩的玩具若干,一部索尼摄像机,婴儿言语自我认知访谈提纲。

3.研究程序

与第二节“婴儿实时自我认知发生的横向研究”一起进行。在视觉自我认知的点红实验结束后,主试将玩具拿出来再与婴儿和母亲进行10分钟自由游戏。在游戏中,主试向婴儿提问与自我有关的问题,尽量诱发婴儿讲话。情境实验采用录像机录像。实验结束后,主试对母亲进行访谈,请母亲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回答。参考斯蒂佩克等的自我概念问卷中的自我参照言语的题目,在前期观察和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本研究的访谈提纲。主要包括两个问题:是否说过他/她自己的名字;是否使用过“我”“我的”“我是……”“我自己做”“我不能”等与“我”有关的词语或句子。访谈过程采用纸笔记录,访谈记录由婴儿母亲本人过目,母亲认为没有问题,就请母亲亲笔签名。整个访谈持续约10分钟。

4.编码及记分

婴儿的言语自我认知采用0、1、2记分方法,婴儿说“我”“我的”或与“我”有关的短句时,记2分;说自己的名字,记1分;未表现出以上两种反应,则记0分。请两名不清楚实验目的与被试年龄的评分者分别对录像资料和访谈资料进行编码,为婴儿的自我参照言语进行编码。自我参照言语的评分者信度为0.97。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11.0软件处理。

(三)结果分析

1.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年龄特点

考察各个月龄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人数差异情况。将各个月龄婴儿表现出言语自我认知的人数及通过率列于表7-15。

表7-15 各个月龄婴儿表现出言语自我认知的人数及通过率

续表

由表7-15可知,14、15个月的婴儿全部没有使用语言来识别自己;16个月开始,有部分婴儿使用名字来指代自己,但没有婴儿用“我”表述自己;18个月时,有些婴儿开始使用“我”及与“我”有关的短句。婴儿说自己的名字早于用“我”来表述自己。直到24个月,使用与“我”有关的词句的人数与未使用与“我”有关的词句的人数之间差异显著,χ2=5.26,df =1,p<0.05。

考察各个月龄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人数差异情况,对各个月龄言语自我认知者与未认知者的人数进行非参数独立样本检验。结果表明,21个月的婴儿言语自我认知者与未认知者的人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Z=3.00,p<0.01。

为了探寻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年龄趋势,以年龄为自变量,以言语自我认知得分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R2=0.52,p<0.001;t=15.14,p<0.001。婴儿言语自我认知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如图7-4所示。

图7-4 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年龄趋势

2.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性别差异

对婴儿的言语自我认知进行性别差异检验,结果发现,婴儿的言语自我认知者与未认知者的性别差异显著,χ2(1,N=211)=7.34,p<0.01。进一步对无言语自我认知、说名字、说与“我”有关的词句的婴儿进行性别差异检验。结果表明,无言语自我认知的婴儿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χ2(1,N=102)=5.65,p<0.05;而“说名字”与“说与‘我’有关的词句”的婴儿人数之间无显著的性别差异,χ2(1,N=58)=0.62,χ2(1,N=51)=1.59,ps >0.05。见表7-16。也就是说,女婴的言语自我认知能力显著高于男婴。在无言语自我认知的婴儿中,男婴显著多于女婴;但是在表现出言语自我认知的婴儿中,男女婴儿的性别差异不显著。

表7-16 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性别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