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
本研究发现,就总体而言,从18个月到24个月,婴儿的自我认知呈线性增长的趋势,增长的斜率为1.7683,即在总分为7分的实验中,每隔3个月后的新实验,其婴儿自我认知的得分平均增长1.7683分。表明婴儿自我认知能力随年龄增长而提高,年龄越大,婴儿通过的自我认知任务数量越多,婴儿的自我认知复杂性水平越高。
我们拟从18~24个月婴儿的神经系统发展和认知发展两个方面特点来理解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年龄特点。
首先,婴儿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展为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0~2岁,婴儿大脑迅速发展,脑重增加。2岁左右婴儿的脑重接近成人脑的75%。婴儿期神经细胞迅速生长,各类神经元分化,大脑皮质层次扩展,细胞发育逐渐完善,神经纤维生长繁殖,突触连接增多。到2岁时,脑及各部位的相对大小和比例已基本上类似于成人脑。髓鞘化是脑细胞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它的发展时间与脑的功能和心理发展密切相关。已有研究发现,顶枕叶髓鞘化时间为10个月,额叶髓鞘化时间为12个月,颞叶髓鞘化时间为15~18个月,皮层下的白质髓鞘化持续到2岁以后。由此可以看出,1~2岁是婴儿大脑髓鞘化的重要时期,这也为18~24个月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奠定了生理基础。
其次,心理表征能力的发展促进了婴儿自我认知能力的发展。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指出,18~24个月是感知运动智力的终结和向前运算阶段过渡的时期。皮亚杰认为,这时婴儿具有了心理表征的能力,他们可以对自己的行为以及外在事物进行内部表征,开始了心理的内化过程。也就是说,这时他们拥有了一套能对事物(包括自己的动作)进行表征的“心理符号系统”,可以凭借主观活动来处理外界事物,而不再仅仅依靠外显行为,具有了可以“通过在头脑里组合动作范型来构成(发明)新的达到目的的方法”的能力。佩尔奈的三级心理表征模型指出,生命第二年个体形成次级表征,即儿童逐渐形成使用心理模型的能力,能从知识库里复制一些成分生成新模型以表征客观世界可能的情况。次级表征与客观世界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儿童在次级表征之间进行比较,能把次级表征与他们的基本知识库进行比较。次级表征是婴儿自我认知的表征基础,婴儿不能直接观察自己的形象,必须先匹配一个心理模型,即婴儿想他“应该”在镜中看到什么形象。婴儿言语自我认知的发展也涉及表征能力的发展,语言是婴儿的一种符号表征功能,在动作内化于表象和思维中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发现,婴儿自我认知获得的顺序是遵从认知身体特征向确认社会定义的自我特征(如所有物和性别)发展的。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婴儿的自我认知是感觉运动知识,直接由婴儿通过他们的感知觉和身体运动获得。随着婴儿表征能力的发展,婴儿能够表征个体,能够由他们当前的感觉运动活动而产生相对独立的思考他/她本身,婴儿自我认知从感觉运动能力过渡到表征能力。
(二)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性别差异
研究发现,18个月时,男女婴儿通过的自我认知任务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女婴的自我认知水平显著高于男婴;在18~24个月这一段时间里,男女婴儿的自我认知水平的复杂性都在逐渐增加,婴儿自我认知的上升速度的性别差异不显著;到了21个月和24个月,婴儿的自我认知水平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个结果与第七章第四节言语自我认知的结果相互佐证。对婴儿言语自我认知发生的研究发现,在无言语自我认知的婴儿中,男婴显著多于女婴;但是在表现出言语自我认知的婴儿中,男女婴儿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也就是说,男婴的言语自我认知能力的获得时间晚于女婴,但是在获得了言语自我认知能力之后,婴儿的言语自我认知能力就不存在性别差异。
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性别差异可能与婴儿语言的发展特点有关。梁卫兰等对北京市1 600多名8~30个月龄儿童的早期语言发展进行了调查,对“中文早期语言与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CCDI量表)进行了标准化研究,发现男女婴儿对词汇“听懂”能力,各年龄组无显著性差异,但是从14个月开始,女婴比男婴“会说”词汇的能力提前1~2个月。在本研究中,从任务2开始,每个任务都需要借助语言能力来帮助婴儿完成任务。如果婴儿具有较好的语言能力,那么他/她有可能会完成更多的任务。实验发现,在18个月,22名男婴中有5人一项任务也没有完成,有11人完成任务1,仅有6人通过了2项以上的自我认知任务;而19名女婴中有3人一项任务也没有完成,有4人完成任务1,有12人通过了2项以上的自我认知任务,其中有5人通过了5项任务。到了21个月,22名男婴中有18人通过了2项以上的自我认知任务,19名女婴中有17人通过了2项以上的自我认知任务。但是本研究没有检验婴儿一般语言能力的发展,关于婴儿自我认知发展过程中的言语自我认知方面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三)婴儿自我认知发展的个体差异
在个体水平上,从18个月到24个月,婴儿自我认知的发展有显著的个体差异,并且婴儿个体自我认知的上升速度也存在显著的个体间差异。也就是说,虽然在总体水平上我国婴儿的自我认知能力处于一个线性上升的水平,但是每名婴儿的自我认知的发展变化是不同的,有的婴儿发展快,有的婴儿发展慢,有的婴儿发展比较平稳,没有明显的变化。不同个体的自我认知的发展变化趋势完全不同,个体之间差异非常大。这种差异是何种原因造成的,个体自身的特点、生活环境等都各有不同。为了解释这一发展变化上的个体差异,在研究4采用18个月婴儿的母婴依恋安全性来做进一步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