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三节 幼儿有效识字教学研究

字体:16+-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建构适合香港幼儿,包括非华语幼儿的有效及不同的汉字学与教的方法,以期增进幼儿的识字能力及学习兴趣,以配合幼儿的读写发展。本研究通过游戏及有效的识字方法,让幼儿愉快地学习汉字,从而培养幼儿的汉字认读及书写能力,为读写发展建立良好的基础。此外,研究计划旨在培训教师按照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序列,掌握有效的汉字学与教的方法,提升幼儿教育界的汉字教学能力和水平,并有助于学校发展校本的中文课程。最后,本研究期望能让家长正视识字学习对发展幼儿的中文能力的重要性,增进他们对有效汉字学习的理解和运用,并能在家中运用这些方法帮助幼儿学习语文,为幼儿提供理想的语言学习环境。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计划的三个项目:汉字教学现况调查、汉字教学模式研究及有效汉字学与教实践,有以下的研究对象及受惠人数:

1.汉字教学现况调查

本研究向全港400~500所幼儿学校(包括幼儿园及幼儿中心),以问卷的形式进行有关幼儿园语文教学现况的调查,直接参与及受惠的校长约500人,教师(高、低、幼班)约1500人。

2.汉字教学模式研究

根据汉字教学现况调查,对采用不同汉字教学模式的学校进行个案研究(如主题教学结合语文、方案教学结合语文、语文为分科学习),共三所幼儿学校参与深入的研究,直接参与及受惠的校长约3人,教师(高、低、幼班)约12人。

3.有效汉字学与教实践

邀请九龙区两所幼儿学校,在各学校选取低班及高班的幼儿进行教学实践。直接受惠的校长约3人,教师(高、低班各两班)约6人,学生(高、低班,包括华语及非华语学生)约124人,家长(高、低班)约248人;间接受惠的教师(幼班三班)约12人,学生(幼班)约60人,家长(幼班)约120人。再者,研究计划经推广后,间接受惠的对象将推向整个幼儿教育界,约1000所幼儿学校也将会受益。

三、研究设计

本研究计划分为:

研究A:有效汉字学与教实践(项目1);

研究B:汉字教学现况调查(项目2)及汉字教学模式研究(项目3)。

(A研究与B研究同时进行)

表3.1 幼儿有效识字研究计划表

续表

四、研究工具

现就研究计划的不同项目,说明本研究所运用的研究工具。

1.有效汉字学与教实践

在研究开始的第一个学年之初,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研究小组为参与学校的老师和校长举办了“教师培训讲座”,向他们讲解综合高效识字课程的设计理念,以及研究的安排,并为研究对象进行教学前的评估(详见第七章),以评估幼儿在研究开始前的识字量和水平。评估依据香港幼儿口语发展研究[1],从研究所得的幼儿口语词汇,减去非书面语词汇,作为识字评估的内容。评估分成五项:(1)看图配字(辨义能力);(2)看图认字(辨形能力);(3)指字读字(分辨读音的能力) ; (4)联想字(心理词汇量);(5)自由书写(研究幼儿的书写发展过程和模式)。此外,研究小组按照中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序列,以及香港幼儿口语发展研究的发现[2],并综合对幼儿有效的语文学习理论,设计了一套适合非华语幼儿学习的识字教材(详见本章及第五章)。

教学实践随即展开,为期一个学年,共分九次进行,每次教学实践包含四个课节(共36教节)。研究小组每月到参与学校与老师进行共同备课,好让老师深入了解课程的内容、教学重点、教学法及教材的运用,并与研究员以协作教学的形式在课堂上教授。研究小组会进行课堂的录像,录像的对象分别是教师及幼儿,了解有效汉字的学与教实践的实施过程,以提供回馈及修订研究计划。

至第一个学年的上学期结束,研究小组到校为幼儿进行教学中期评估,教学实践进入第二阶段,此阶段主要由任教老师执教,研究员担当协助的角色,以期让老师更真切地体验高效识字教学法的教与学成效。与此同时,研究小组也与老师一起总结上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第二阶段的师资培训,以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学与教的水平。至下学期结束前,研究小组再为幼儿进行教学后评估,以对比幼儿在接受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前后的识字量和水平。为确保研究的效度,将低班幼儿(实验组)在教学后评估的成绩和高班幼儿(控制组)在教学前评估的成绩作比对,以测量学习成效。此外,研究小组在教学实践后与教师进行访谈,增加教师对课程实施的理解,并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收集幼儿的作品(详见第五章及第六章),以记录他们的学习过程。

2.汉字教学模式研究

本研究通过聚焦小组访谈,访问参与学校的校长及教师,初步了解幼儿园的教学模式,尤其是语文教学方面的学与教模式。为了对使用不同汉字教学模式的学校进行个案研究(如主题教学结合语文、方案教学结合语文、语文为分科学习),共邀请了两所幼儿学校参与深入的研究访问,以了解学校在班级编制、教学语言、语文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支持以及教师专业发展方面的特色,并运用所搜集的资料建构有关汉字教学现况调查问卷。同时,研究小组分别到受访学校进行课堂观摩,以了解学校如何通过课堂活动体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3.汉字教学现况调查

为了更深入了解本港幼儿学校的语文教学现况,本研究以问卷(附件一)的形式向全港幼儿学校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幼儿学校的中国语文课程规划、教材、教学法、评估,教师在语文教学上所面对的困难及教师专业发展。本研究期望能通过了解幼儿教师在语文教学上所面对的困难,以及对语文教学的观点和意见,从而帮助我们就本港幼儿的学习需要,建构一套适切的汉字学与教方法,并对在幼教界推行中国语文教与学作出展望。

五、数据搜集及分析方法

研究小组以史塔佛宾(Stufflebeam)[3]的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CIPP Model) ,评鉴有效汉字学与教实践成果,内容如表3.2所示。

表3.2 有效汉字学与教实践成果评鉴

续表

[1] 谢锡金.香港幼儿口语发展[M]. 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6:53-86.

[2] 谢锡金.香港幼儿口语发展[M]. 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6:53-86.

[3] Stufflebeam, D.The CIPP Model for Evaluation[J].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and Human Services,2003, 49, (3): 279-317.Doi: 10.1007/0-306-47559-6_16.Retrieved from http://www.springerlink.com/content/pl14821x87334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