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锡金根据识字教与学的心理,并综合国内多种识字法的优点,再根据香港的教学环境,发展出“综合高效识字法”[1]。“综合高效识字法”主张结合课文,通过心理词汇、基本字带字、部件教学等活动使学生集中大量识字[2]。本研究在教学策略方面运用了心理词汇及部件识字的概念,现分述如下。
一、心理词汇
心理词汇(mental lexicon)即人储存在脑海中的词汇[3]。艾奇逊(Aitchison)认为,语义、语音及字形为心理词汇的表征[4],勒伟(Levelt)也指出,每一个心理词条(lexical entry)包括了词的意义(meaning)、语法(syntax)、字形(morphology)和语音(phonology)[5]。了解心理词汇的形成,就是探讨人类如何将文字信息储存后,怎样辨识和提取词汇,以达到学会词汇的过程。
李更春将心理词汇分为母语心理词汇及二语心理词汇,学习者在提取词汇时都会根据当时的语境以及该词对于学习者的使用频率而构成不同的词汇网络[6]。语义的表征在心理词汇的提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7],这便能解释幼儿为何能说出一些不会书写的词汇。
南江(Jiang)也认为学习者的二语心理词汇缺乏形态方面的内容,因此,第二语言教学中的一个任务,便是探讨如何运用有系统的识字方法,解决二语学习者缺乏字形概念的难点[8]。
二、识字三个层面
谢氏曾就识字的类型进行分类,按功能分为认读、书写和应用字词三类,他认为学习者应先认读,后写字,进而应用字词[9]。
“认读字词”是指能够从文字符号中提取读音和意义。对非华语幼儿而言,就是学习符合他们生活经验、已理解字义的字。
“书写字词”是指能够写出字的正确笔画和部件结构。选取书写字词时,应以生活中常用、笔画较少及字形结构简单,但构字能力强的字或部件为首选。
“应用字词”是指能够在适当的语境中,通过口述和书写形式运用字词。教授应用字词时需营造合适的语言环境,让幼儿于各种语言环境中应用字词。
三、通过课文带动识字
国内流行的集中识字法,主张在学习语文的初期,集中大量识字,利用诗歌和故事,并通过字族文及基本字带字的方法,将部件相同的字词集中起来认读,以提高识字量。谢锡金在集中识字的基础上,引入一些符合学生生活经验的儿歌和游戏作为课文内容,例如《生日快乐》和《头肩膝盖大脚趾》,使课程符合儿童的生活经验和心智发展。
四、部件识字
部件识字法符合心理学原理。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米勒(Miller)和塞尔弗里(Selfridge)提出的组块认知理论[10],组块是人对信息加工的过程时产出的短时记忆。由于短时记忆容量有限,因此若能把汉字以部件代替笔画分拆成一个又一个的组块,能减轻记忆的负荷,有效地进行汉字学习。据统计,汉字主要的常用部件约有77个[11],若把这些部件互相组合,便可组成约千多个汉字。中文作为第二语言时,若能善用汉字表意的特点进行教学,便能加强幼儿对汉字的理解,提高认读汉字的速度。
[1] 谢锡金.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M].香港:青田教育中心.2002:82,83-85,69.
[2] 谢锡金.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M].香港:青田教育中心.2002:82,83-85,69.
[3] 谢锡金.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M].香港:青田教育中心.2002:82,83-85,69.
[4] Aitchison, J.Words in the Mind: 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ntal Lexicon(4thEd.)[M]. John Wiley & Sons, Inc., 2012:18-31.
[5] Levelt, W.J.M.Speaking: From Intention to Articulation[M]. Cambridge: MIT Press, 1989:182.
[6] 李更春.二语心理词汇及其隐喻式建构[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 ,2009,6:97-99.
[7] Plaut, D.C.Structure and Function in the Lexical System: Insights from Distributed Models of Word Reading and Lexical Decision[J]. Language and Cognitive Processes, 1997, 12: 765-805.
[8] Jiang, N.Lexical Repres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a Second Language[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0, 21:49-73.
[9] 谢锡金.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M].香港:青田教育中心.2002:100-102.
[10] Miller, G.A and Selfridge, J.A.Verbal Context and the Recall of Meaningful Material[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1950, 63(2): 176-185.
[11] 谢锡金.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M].香港:青田教育中心.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