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联想字(生活经验词汇)活动及习作的设计
本研究设计的课程把识字学习分为认读、书写和应用三个层次。“认读字词”是指能够从文字符号中提取读音和意义[1]。“认读字词”的内容应该是儿童已经知道字音和字义的字,儿童日常身处不同的环境,会接触到不同的汉字,例如他们上街会接触到不同的车站或地铁站的名称,到超级市场会接触到不同商品的名称,到公园会看到各种标语等,而在儿童生活经验中出现的汉字,正是儿童最需要和最想学习的汉字。
本课程鼓励幼儿按自己的生活经验学习及运用心理词汇。教师带领幼儿通过唱游活动熟习儿歌文本后,可按文本主题创设学习情境,鼓励幼儿口述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教师会板书幼儿口述的心理词汇,并鼓励他们按自己的能力以书写汉字或绘画的方式完成心理词汇(见图4.1)。
图4.1 心理词汇评估习作示例
[風(风)、太陽(阳)、雲(云)、貓(猫)、雞(鸡)]
理念:生活经验识字
从上述习作可见,幼儿掌握儿歌文本的重点字词后,先口述与主题相关的字词,认读这些词汇,再在习作中加以绘画和书写。若幼儿未能想出任何心理词汇,可利用习作中的图画及教师的提问刺激幼儿的想象。利用幼儿的生活经验识字,幼儿认识这些字词后,马上能在交际中应用出来,尤其对于非华语儿童来说,勇于用中文与同侪交际,能增加运用中文的机会,提升听说的能力,并能帮助他们与本地人沟通,融入本地社区。另外,由于幼儿已经掌握这些字词的意义,学习字形和字音时便能事半功倍,将汉字的形音义作有机的结合。以下就本课程中的儿歌文本列举一些儿童口述的心理词汇(见表4.2、表4.3和图4.2):
表4.2 低班课文及幼儿曾说出的心理词汇
续表
表4.3 高班课文及幼儿曾说出的心理词汇
续表
按幼儿的不同背景,他们的心理词汇或会有所不同,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经历,创设不同的学习情景和学习教材,以符合幼儿的学习需要。另一方面,课程通过建构词汇网络巩固及扩大幼儿的心理词汇(见图4.2)。
图4.2 词汇网络示例
[檸(柠)檬茶、開(开)、太陽(阳)花、米飯(饭)、蕃(番)茄]
二、词汇网络活动及练习的设计
理念: 词汇网络
利用词汇网络,能帮助幼儿有系统地记忆词汇。教师可提供一个主题,例如“吃东西”,再请学生就该主题自由进行联想,例如“吃香蕉、吃番茄、吃青菜”等,通过分析学生的词汇网络,教师可了解学生的心理词汇,也能以此制订学生学习的应用字词。应用字词是指能在适当的语言环境中应用字词,应用的媒介包括口头和书面应用两种[2]。幼儿通过日常生活掌握不同的概念,再通过口语表达这些概念,这些字词适合幼儿认读和应用,而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口语词汇,编写一套适合幼儿学习的识字教材,正是本研究的目标之一。以下就本课程中的各类主题列举一些词汇书写及归类活动(见表4.4和表4.5):
表4.4 低班课文和词汇书写及归类活动
表4.5 高班课文和词汇书写及归类活动
三、部件教学教材设计
(一)什么是部件识字
部件识字法是通过对汉字部件的分析进行识字的一种方法[3]。这种识字法是以汉字部件作为单位,教导学童掌握部件组合的概念作为识字的策略[4]。本课程于每一课均设部件识字的环节,幼儿通过拼合部件,了解汉字由不同的部件结合而成,而部件相同的字具有相同的属性,例如“林”、“桌”、“森”、“椅”等字包含“木”字部件,这些字的意义都与木有关。幼儿通过辨认汉字的部件,了解部件如何反映字词的属性和意义。以下就本课程的不同学习主题列举学习部件(见表4.6和表4.7):
表4.6 低班课程中所包含的学习部件和包含相同部件的字词示例
表4.7 高班课程中所包含的学习部件和包含相同部件的字词示例
(二)低班课程中所包含的部件
课程选取了一些表意功能较强的部件作为学习目标,例如“口”、“日”、“手”、“木”等,这些字都属于象形文字,同时是独体字,幼儿较容易从字符联想出字义,字词形象较为鲜明具体。此外,研究小组也选取了一些契合幼儿学习经验的部件,例如“口”、“米”、“虫”、“犬”等,配合食物、昆虫和动物等幼儿感兴趣的学习主题,故此本课程期望幼儿通过学习上述部件,认识更多包含相应部件的字词,从而扩大识字量。
(三)部件识字教学活动
1.部件拼合
课程按每一课的学习部件制作部件卡片,部件卡以投影胶片制作,每张投影胶片印有一部件。由于部分汉字以多个部件组成,例如“树”、“喉”、“森”等字,故这些汉字以三张投影胶片拼合而成。幼儿通过拼合部件卡片,通过触觉和视觉了解汉字的结构,使抽象的学习理念变得具体;又因为通过游戏学习,学习时能更专注。以下为一些运用部件卡学习的示例: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个个孩子都爱我。
又香又甜又好吃,
天真的小脸像太阳。
大家快来食(吃)多个,
笑脸像个大苹果。
“口”字部件为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的重点学习部件,由于儿童大多喜欢吃东西,故本课文先学习“口”字部件。“口”是一个很常用的部件,属于象形文字,字形本身具有很强的表意功能,构字能力也强。而且,以“口”字部件构成的汉字多属动词,幼儿只要观看教师用动作示范各个汉字的动作,便马上能理解它们的意思,学习成效显著。故此学习“口”字部件,对学生学习其他由“口”字部件构成的汉字有很大的帮助,如吃、喝、吹、唱。
2.辨识部件
进行部件拼合活动后,幼儿通过书写重点部件,巩固对所学部件字形的印象,以及集中认识包含相同学习部件的汉字。从低班的习作示例可见,习作展示了三个包含“口”字部件的汉字,即“吃”、“喝”和“唱”字(见图4.3),幼儿需要从中找出“口”字部件。高班的习作则展示一些文本中的汉字,幼儿需要从中分别找出包含“日”字部件和“口”字部件的汉字(见图4.4)。由于“日”字和“口”字在字形上有相似之处,幼儿需要对形近字进行辨识方能找出正确答案,故练习能强化幼儿分辨形近字的能力,并提高他们理解其意思的能力。
图4.3 低班辨识部件评估
图4.4 高班辨识部件评估
3.书写部件
进行辨识部件活动后,幼儿对重点部件的字形已有初步的认识。此时,教师可请幼儿完成习作中有关书写部件的环节。图4.5为部件书写习作的示例,习作展示包含重点部件的汉字,以中空字形式印刷,并附有表达其意义的图画,教师会鼓励能力高的幼儿填写这个中空字,学习怎样书写一个完整的汉字。此外,页面中间展示该部件的笔顺,幼儿可在页面下方沿着虚线书写重点部件。另一页展示了其他包含重点部件的汉字,汉字里的重点部件以虚线展示,汉字旁附有图画,表示该字词的意义,幼儿可沿着虚线书写有关部件(见图4.5)。
图4.5 低班部件书写
图4.6 高班部件书写
但高班的幼儿因能力较强的关系,他们的习作则没有虚线提示,幼儿需学会自己书写部件(见图4.6)。
4.加法识字
图4.7 高班加法识字
本课程在高班引入加法识字环节,通过简单的数学算式,以堆积木的概念,让幼儿掌握部件的概念和组合方法。图4.7的习作展示了五道算式,算式的答案分别为“眼”、“脚”、“肩”、“肚”和“膝”字,幼儿需要通过书写部件或偏旁完成算式(见图4.7)。
当幼儿熟习加法识字的学习模式后,教师可鼓励幼儿自行列写算式,以评估他们对部件组合概念的掌握度。图4.8的习作展示了九个部件,幼儿需运用加法识字的概念,选取合适的部件互相组合,书写在右页方格内。若幼儿能力较高,教师也可鼓励幼儿把算式完整地写出来,并鼓励他们同时写出正确的答案(见图4.8)。
图4.8 高班部件书写
四、故事教学教材设计
本课程按不同的学习单元,设计了各种既配合主题,又能巩固幼儿心理词汇,启发幼儿创造力的故事。
每个故事均依据幼儿在识字课堂上口述的心理词汇,再按相关教学主题,编制适合幼儿学习和阅读的故事书。
为方便教师施教,每个故事封面内页都详列该故事的教学主题和重点、教学目标、配合识字教材的重点字词及对应的文本,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学习和认知能力,就故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作出调适。
故事中的重点字词以不同颜色及较大的字体标示,以突显字词的字形,也能帮助幼儿在阅读故事时,通过阅读重点字词理解故事情节。故事内容以平衡而结构简单的句子表达,务使幼儿通过重复的句子,学习语句表达,发展口语能力。
故事设有思考问题,教师可通过向幼儿提出这些问题,给幼儿提供思考和学习的空间,也进一步为他们提供运用口语的机会。
幼儿可参与故事创作,通过口述更多与主题相关的心理词汇,完成故事。例如在《餐具之王》的故事里,幼儿可凭个人的生活经验,想出他们用汤匙、叉、刀和筷子等餐具进食的食物,然后将这些食物在故事书中绘画或书写。
由于幼儿的学习能力差异很大,为更好地配合他们的学习需要,研究小组根据他们不同的阅读能力编写分层故事教材,这将在本章节稍后部分加以详述。表4.8和表4.9详列各级的故事及其对应的儿歌课文。
表4.8 低班课文的主题与相配的故事
续表
表4.9 高班课文的主题与相配的故事
[1] 谢锡金.综合高效识字教学法[M].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2002:100-102.
[2] 谢锡金主编.高效汉字教与学[M]. 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2001:261.
[3] 谢锡金主编.高效汉字教与学[M]. 香港:青田教育中心, 2001:136-142.
[4] 谢锡金,张张慧仪, 罗嘉怡, 吕慧莲.中国语文课程、教材及教法:面向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童[M].香港: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