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五节 变易理论在识字教学上的应用

字体:16+-

一、变易理论(Phenomenography)

世上很多事物都是相对的,例如大与小、黑与白、美与丑等。人最初接触世界时,一切事物都是模糊的。唯有通过接触和比较性质不同、概念相异的事物时,才能渐渐从认知的层面中区分出异同[1]。变易理论由著名学者马飞龙教授(Ference Marton)提出,这个学习理论包含“对比”、“模拟”、“区分”和“融合”四种变易模式[2]。

对比(contrast)指通过对比不同事物,然后得出该事物的意义,例如上与下、黑与白等概念。

模拟(generalize)指学习者在观察不同事物时,察觉这些事物具相类似的对比,例如母牛和母猪、事物的大小和声音的大小等概念。

区分(discernment)指学习者思考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或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例如认识水的不同形态和昆虫的生长形态。

融合(integration)指同时改变事物的不同方面,作出有机的组合,例如句子结构成分及语序的关系。

变易理论强调学习者需要通过审辨不同事物的相同(invariant)及相异(variant)之处,并将这些特征与生活经验加以联系,从而体验事物的变易[3]。

二、变易理论的实践

以下试举低班课文《我是一个大苹果》为例,说明教师如何在识字教学中利用几种变易模式。

我是一个大苹果

我是一个大苹果,

个个孩子都爱我。

又香又甜又好吃,

天真的小脸像太阳。

大家快来食(吃)多个,

笑脸像个大苹果。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幼儿能分享一些喜欢吃的水果的名称。

2.幼儿能认读课文《我是一个大苹果》中的字词。

3.幼儿能认识不同水果的颜色,包括红、橙、黄、绿。

4.幼儿能口述一些与水果有关的心理词汇。

本节课可分为三个部分,如表4.10所示。

表4.10 变异理论在课堂中的实践

(一)第一部分课堂安排

第一部分以全班模式进行,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鼓励幼儿分享他们喜欢的水果,幼儿一边口述水果名称,教师一边在黑板上书写字词,并配上相应的图画。

2.教师播放《我是一个大苹果》儿歌,并请幼儿一边听,一边阅读屏幕上的歌词。

3.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动作,教师也鼓励幼儿按自己的喜好做出配合歌词的动作。

4.幼儿熟悉儿歌后,教师指着歌词,幼儿边阅读歌词边唱儿歌,并做动作配合。

5.教师请幼儿在印有儿歌的纸上圈出有关水果的字词。

教师展示有不同食物名称的字卡,然后邀请幼儿从中选出有关水果类及非水果类的字卡,如表4.11所示。

表4.11 水果类及非水果类字卡

幼儿进行归类活动时,教师询问幼儿“为什么苹果属于水果呢?”“为什么粟米不是水果?”等问题,以刺激幼儿思考字词的属性。然后,教师展示苹果、香蕉、芒果等水果图片,通过变易理论中“区分”的方法,引导幼儿明白不同的水果有不同的颜色。当幼儿明白水果和颜色的意义及配搭后,教师可引导幼儿根据不同的颜色,口述更多有关水果的词汇。

(二)第二部分课堂安排

第二部分以全班及小组模式进行,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向幼儿展示不同的水果。

2.幼儿先用眼睛观察这些水果,然后逐一触摸水果。

3.教师请幼儿尝试描述这些水果的颜色。

4.幼儿品尝各种水果,并尝试分辨水果的颜色。

5.教师将全班幼儿分成四组,每组列举一些属于红、橙、黄和绿色的水果,教师在黑板上以表列方式,将幼儿的观察结果整理如下:

表4.12 利用“对比”和“模拟”学习水果类字词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是让幼儿进一步掌握水果的不同颜色,并列举更多其他所属颜色的水果。这包含了变易理论中的“对比”和“模拟”手法,通过对比苹果、橙、香蕉和西瓜在颜色上的差别,理解红、橙、黄和绿的意义。然后,再通过“模拟”手法,分别列举其他属于红、橙、黄和绿色的水果。

(三)第三部分课堂安排

第三部分为课堂的总结和评估,教学步骤如下:

1.教师展示各种水果实物和字卡,并请幼儿认读这些字卡。

2.当幼儿成功认读水果的字卡时,教师展示颜色词字卡,并邀请幼儿选出与水果颜色相对应的字卡。

3.教师请幼儿重唱儿歌《我是一个大苹果》一遍。

4.教师把刚才幼儿口述的水果词汇,取代歌中的“苹果”,并带领幼儿唱出改编后的儿歌。

5.教师邀请幼儿自行把不同的水果心理词汇取代儿歌中的“苹果”,并配合动作唱出儿歌。

这部分教学利用了“融合”这种变易模式,幼儿对儿歌的旋律及其中的字词已相当熟悉,教师引领幼儿把他们的心理词汇和学习经验融入已耳熟能详的儿歌中,以便让幼儿对儿歌的内容及歌词所衍生出有关水果和颜色的概念有整体的认识。

[1] 祁永华、 谢锡金、 岑绍基.变易理论与学习空间[M]. 香港 : 香港大学出版社, 2005:1-6.

[2] Marton, F., Booth, S.Learning and Awareness[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7:110-136.

[3] Marton, F., Booth, S.Learning and Awareness[M].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1997:11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