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一节 心理词汇运用(创意儿歌)

字体:16+-

本课程所编写的教学主题,每个均设创意儿歌活动,以鼓励幼儿多运用他们学习过的心理词汇,从而建构强大的词汇网络;并期望幼儿能根据课文所使用过的句式,运用他们的心理词汇,学习一些简单的中文语法和常用的句式。

现以低班《有只小鸟跌落水》《唱歌歌》及高班《排排坐》《****几时开》四课为例,说明创意儿歌的教学重点及施行步骤:

一、创意儿歌的施行步骤:先联想,再口述,后改写

1.教师鼓励幼儿联想一些与主题相关的词汇,这些词汇可以是课文中的字词,也可以是幼儿不会书写、只会口述的心理词汇。

2.若幼儿未能联想出与主题相关的词汇,教师可展示实物或图片,从而激发幼儿说出他们的心理词汇。

3.教师请幼儿口述心理词汇,若幼儿以外语表达,例如rabbit,教师可口头说出该词的中文名称,即“兔子”,并将该词书写在白板上,同时请幼儿复述数遍,以巩固他们对字音和字形的记忆。

4.教师向幼儿展示儿歌纸,并示范用幼儿口述的心理词汇取代儿歌中的重点词汇,让幼儿能即时看到与同伴共同创作的成果。

二、创意儿歌示例一:低班《有只小鸟跌落水》

儿歌《有只小鸟跌落水》的主题为动物,幼儿在心理词汇活动中曾口述的动物心理词汇包括狮子、熊猫、长颈鹿、小猫、小狗、大象、兔子和犀牛,这些词汇都可以取代原文中“小鸟”一词(见表7.1)。在幼儿学习运用心理词汇初期,教师宜多给指引,例如询问幼儿喜欢哪些动物,或提供图片以激活幼儿的回忆,从而能口述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心理词汇。

为了促进幼儿的心理词汇学习,教师可请幼儿把他们喜欢的心理词汇记录下来,作为日后编写教材的参考。若幼儿不会书写该词,教师可在白板或工作纸上写上正确的汉字,并鼓励幼儿仿写该词。若幼儿不愿意仿写,教师也不必强迫幼儿书写,可请幼儿以图画方式表达该词。

表7.1 创意儿歌示例一

三、创意儿歌示例二:低班《唱歌歌》

儿歌《唱歌歌》为整个课程的最后一课,有总结整个课程的作用,故此主题包含人物、动物、景物及身体部位名称,以下引用的一段原文,主题为人物(见表7.2)。幼儿在心理词汇活动中口述过不同的人物、动物、景物及身体部位的心理词汇,都可以用来取代原文中“爸爸”、“妈妈”等字词。

表7.2 创意儿歌示例二

四、创意儿歌示例三:高班《排排坐》

高班的创意儿歌活动需要幼儿按词汇的属性进行改写,以《排排坐》一课为例,教师可以从水果和人物的名称着手,指导幼儿改写歌词。例如原文中的水果分别有“苹果”、“香蕉”、“梨子”和“橙子”,这些水果都可以用幼儿口述的心理词汇取代,例如“草莓”、“菠萝”、“西瓜”和“哈密瓜”等。然而,若把“苹果红”一句中的水果改为“菠萝”,则需把颜色词“红”改为“黄”才符合语义逻辑;教师也可请幼儿口述红色的水果名称以配合语意。

此外,幼儿可以在工作纸的空格上填上词语,使它成为完整的短文。在改写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步掌握字词的属性,学会把词汇归类。此外,幼儿也可改写儿歌中的人物名称,例如把原文中的“婆婆”,改成“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和“弟弟”(见表7.3)。改写的内容是有趣、丰富而多样化的。

表7.3 创意儿歌示例三

五、创意儿歌示例四:高班《****几时开》

本课的学习重点本为植物的名称,但考虑到幼儿因为生活经验有限,或许对植物的认知不多,故除了让幼儿认识植物的名称,还加插食物的名称,并配合“吃”的动作。幼儿通过反复朗读,熟习课文的句式后,教师请幼儿口述有关食物的心理词汇,幼儿能说出“番茄”、“苹果”、“西瓜”、“芒果”、“青菜”、“米”、“鸡蛋”、“番薯”和“薄饼”等食物。教师询问幼儿,若把课文中“**”一词改为上述食物,能否继续使用“开”这个动词?幼儿很快便能指出应该改用“吃”这个动词来取代。以下是其中一位幼儿的作品(见表7.4)。

表7.4 创意儿歌示例四

从幼儿的作品所见,他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能根据课文示例创作属于他们的儿歌,反映幼儿具有无穷的创意和运用心理词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