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教非华语幼儿有效学习中文

第二节 部件识字课

字体:16+-

为了巩固幼儿对部件的认识和字形结构的掌握,研究小组在进行五次教学实践后,便分别在低班和高班各进行一节部件识字课,以巩固幼儿对汉字的认识。教学目标、教学步骤详列如下。

一、教学目标

1.幼儿能通过拼合部件活动,加深对所学部件的认识。

2.幼儿能通过书写包含相同部件的字词,加深对所学部件的字形印象,以及明白汉字部件与偏旁的关系。

3.幼儿能通过思考及书写包含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汉字,加强对字形结构的认识。

4.幼儿能通过句中填词活动,加强对所学字词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步骤

1.学校教师把全班分为二人或三人一组,每组混合学习能力较强和稍弱的幼儿。

2.教师先向全班讲解及示范部件拼合活动的程序和要求,并介绍配合各部件卡活动而设计的评估工作纸。

3.幼儿分组进行部件拼合活动,建议每组只拼合包含相同部件的字词,例如日字部件,以免难度太大,降低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4.待同组幼儿完成所有日字部件的拼合后,教师请他们把拼好的汉字填写在评估工作纸内。

5.当幼儿成功运用所有部件卡片拼合字词后,教师请幼儿读出所有汉字或句式,或根据该字的意思做出相应的动作。

6.当幼儿完成所有活动后,教师可请各组学生互换部件卡,并同时向各组别派发相应的部件评估工作纸(见图7.1)。

图7.1 部件评估工作纸示例

三、课业设计

就上述教学目标,研究小组根据幼儿曾学习的部件,设计了以下学习活动(见表7.5):

表7.5 根据每个课文而设的学习部件及学习活动

续表

四、学习成效及教学反思

1.低班

幼儿普遍对部件拼合活动的反应踊跃,经过约五次教学实践后,幼儿已能在拼合部件时指出部件之间的适当距离,建立了空间感。例如当幼儿以多张“一”字的部件卡拼合“二”字和“三”字时,出现部件之间的距离过远或过近的情况,同组幼儿能立即指出问题所在,并作出修正(见图7.2)。此外,通过拼合包含“一”字部件的字,能巩固幼儿对中国数字字形的印象及运用的能力。

低班幼儿第一次接触部件的概念时,学习了“口”字部件及包含“口”字部件的字词。由于幼儿的学习尚未巩固,遗忘率高,经历五次教学实践后,他们虽已遗忘一些包含“口”字部件的字,然而通过部件拼合活动,能唤起他们的已有记忆和相关的心理词汇。例如拼合“吃”字时,幼儿忘记了“吃”字的读音,然而通过同组幼儿做出吃的动作,幼儿即能读出“吃”字,并能在黑板上进行仿写(见图7.3)。可见幼儿需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发挥他们的学习潜能,学得更巩固。

图7.2 幼儿正在运用部件卡拼合“二”字

图7.3 幼儿在黑板上书写“吃”字

此外,幼儿通过拼合包含“日”字部件的字,例如“春”、“早”、“晚”、“草”等,了解部件能在汉字的不同位置出现。当幼儿成功拼合部件时,教师提问幼儿“日”字部件在汉字中的位置。据观察,大部分幼儿都能准确指出来,反映他们已初步掌握汉字不同的构形(见图7.4及图7.5)。

图7.4 幼儿用部件卡拼出“晚”字

图7.5 幼儿运用部件卡拼合包含“日”字部件的字

图7.6 幼儿根据所拼合的字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当幼儿成功拼合包含“足”字部件的字词,例如“跑”、“跳”、“跌”等字时,教师请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以加强他们认读字词的能力,明白含“足”字部件的字,其意思都与足部所做出的动作有关;并能有机地学懂字形、字音和字义。据观察,幼儿反应踊跃,而且他们都能准确做出相应的动作,反映他们能理解字词的意义(见图7.6)。

2.高班

高班幼儿对找部件活动甚感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能从点心纸中找出包含“米”字部件的字词,例如糯米卷、马拉糕和粟米等(见图7.7)。能力较强的幼儿,很快便能找出所有包含“米”字部件的字词,于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学习进展,请他们学习书写这些字词,进一步发展幼儿对字形的掌握,并发展书写汉字的能力。

图7.7 幼儿从点心纸中找出包含“米”字部件的字词

在辨认字形结构方面,高班幼儿能辨别并书写包含上下结构、左右结构的字,例如“尖”、“春”、“美”属上下结构,“明”、“时”、“鸡”属左右结构。此外,幼儿通过加法识字练习,深化他们对汉字结构的认识,例如“小+大=尖”、“一+大=天”、“人+可=何”。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甚至能运用已有知识,发挥创意,自行设计加法识字练习和答案(见图7.8)。

再者,幼儿在评估活动中,展示了他们应用心理词汇的能力。他们完成有关“肉”字部件的拼合练习后,需运用这些汉字完成句中填词活动。从习作示例可见,幼儿不但能理解及书写包含“肉”字部件的身体部位名称,更能把这些字词与相应的动作配合,组成完整的句子(见图7.9)。

图7.8 幼儿正在完成加法识字练习

图7.9 句中填词习作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