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能力是发展阅读能力的基础,阅读教学是识字教学的巩固和延伸。因此幼儿学习认读和书写心理词汇后,必须通过阅读作巩固。现以故事《一只小狗应该有多少条腿儿》阅读文本为例,说明故事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施行步骤,以及如何通过分层的故事教学,提升不同识字水平幼儿的阅读能力。
一、第一层次教材
第一层次的教材采用浅易的词汇及简单的句式,让阅读或聆听能力稍弱的学生都能通过聆听或阅读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能认读故事的重点字词(见图7.10)。
图7.10 第一层次教材示例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故事内容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配合有趣和色彩丰富的插图。
2.用词以名词和动词为主,例如小狗和跑,符合幼儿的口语发展序列。
3.每页一句短句,句式主要为单句及简单的对话。
二、第二层次教材
第二层次教材采用较丰富的词汇和稍复杂的句式,让聆听或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能通过聆听或阅读故事,扩大口语词汇和心理词汇量,并能认读故事中的重点字词(见图7.11)。
图7.11 第二层次教材示例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故事内容使用了更多形容词,例如开心和愉快,使故事所带出的信息更丰富,也能扩大幼儿的口语词汇和心理词汇量。
2.每页一句短句,句式包含单句、复句及意思较丰富的对话。
3.故事的适当位置,设有预测故事情节的问题,以发展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策略,并增加幼儿阅读故事时的互动性、趣味性和投入感,提高他们对阅读故事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幼儿能通过聆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并学会认读故事中的重点字词。
2.幼儿能就故事内容,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并通过和教师进行对答,分享自己的经验,并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故事人物的行为,提高幼儿的思维层次和判断是非的能力,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4.通过聆听有趣的故事,提高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能力。
5.通过聆听和阅读故事,增加幼儿运用汉字的机会,巩固他们的识字能力。
四、教学步骤
1.幼儿面向教师,围圈而坐。教师可安排能力相当的幼儿坐在一起(同质分组),以便教师能按幼儿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进行不同的互动学习活动。教师也可安排能力不同的幼儿坐在一起(异质分组),通过以强带弱的方式,促进同侪学习成效。
2.教师展示故事书的封面,请幼儿根据封面的提示,猜测故事的角色、主人翁的遭遇,以及通过提问帮助幼儿把日常生活经验联系到故事内容。
3.教师用口语,以活泼的形式演绎故事,并按幼儿的学习能力,以提问、律动或其他互动方式,评估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见表7.6)。
4.聆听故事后,教师安排能力相当的幼儿分小组坐在一起。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学习认读和辨识故事的重点字词,能力较强的幼儿则从故事中选出三个他们最喜欢的词汇朗读和书写,并根据故事的情节,思考他们有什么愿望,然后书写在工作纸上(见表7.6)。
5.教师也可请幼儿与同侪互相朗读他们书写的词汇,以巩固幼儿认读字词的能力,并提供更多运用中文口语的机会。
表7.6 通过评估促进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五、学习成效及反思
本故事的内容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为他们营造了一个符合语文能力而又有趣的语境。此外,故事结构完整,句式统一并经常重复,幼儿易于理解和掌握故事内容。同时,故事不只着重说教,也同时顾及发展幼儿的认知和语言能力。
开始讲故事前,教师请幼儿先观察故事封面,再猜想故事内容。活动能帮助幼儿学习一些简单的阅读策略,发挥想象力,并尝试用口语讲述故事封面所表达的内容,诱发幼儿口述更多与故事主题及情节有关的心理词汇。
图7.12 幼儿正在扮演“小鸟”
幼儿通过扮演故事的角色——小鸟和小狗,加深对故事情节、角色的行为和性格的认识。据观察,幼儿都很喜欢参与角色扮演活动(见图7.12)。此外,通过肢体活动,能加强幼儿对故事中的新字新词的理解,例如教师讲述小狗“绊倒”时,先展示“绊倒”一词的词卡和图卡,再请幼儿依图画的提示做出“绊倒”的动作,同时朗读“绊倒”一词。这样一来,全班幼儿能实时理解“绊倒”的意思,也能将字词的形音义有机地联系起来。
自由书写活动除了让幼儿通过想象,说出心理词汇外,更能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教师讲故事后,请幼儿思考他们有什么愿望,再在自由书写活动中以图画或文字表达,教师可从中了解幼儿的心理词汇。幼儿可以按自己的能力绘画或书写心理词汇,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为幼儿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