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之高和家庭教育的缺席令诸多的孩子在心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误区,以致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根本就没有“说服力”,孩子叛逆心强,在班级建设中,蒋虹老师感受尤深。她根据多方面的摸索和学校的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制定以“情”为核心的策略,对扭转学生感情的偏差效果非常显著。
例如,有一位学生小梁,自幼父母离异,长期的单亲家庭氛围,令她养成了孤僻的性格,无论是学习还是与同学相处,都是老师眼中的“头痛生”。蒋虹老师接手后,并没有直接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强制教育”,而是通过多次跟小梁聊天,了解她的心理状况,摸清其思想困惑所在。经过长时间的沟通、谈心,她终于在心理上接受了蒋老师的关心。
后来,蒋老师以其对父母离异的理解为突破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及时融化了小梁心中沉积多年的心灵坚冰,让她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纵观整个过程,蒋虹老师对班主任工作的“感情治疗法”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在随后的工作中,蒋虹老师更加注重对学生心理上的引导和情感熏陶。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不仅看到了真光中学师生之间的“爱”、教育工作中的“行”,还有在“行”的过程中的“创造”,而这正是真光“创造的文化”的一个缩影。
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江东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真光中学生源质量、资金投入并不占优,凭什么高考成绩名列前茅,课改成果卓著?这都是源于真光对创造文化的重视。”诚然,真光教育工作者们最大的实践成果之一,就是把真光的“文化优势”转化成了“成绩优势”,把真光的“创造精神”内化到了每一位师生的内心。
20世纪30年代,时任广州真光中学校长的何荫棠博士提出了“四H教育”,即“有爱心,会思考,勤实践,强体魄”。具体来说是:注重美好的道德和心灵(heart);创新思维方式和知识传授方法(head);注重实践行动,实实在在的扎根去做,同时也要讲究方法(hand);锻炼强健的体魄(health)。这四个方面的内涵,尤其是促进创新的能力,何校长认为这是时代的必需。“四H教育”强调学生从课堂、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撷取知识,发展潜能,进而在学习与生活中创建积极的人生意义,其核心要求就是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四H教育”开创了真光“创造文化”的先河,成为真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真光中学“求真创新”的办学理念的提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求真创新”正是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机融合而成的精髓。
“创造文化”不仅针对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和学生,也对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催生了真光中学独特的“自能教育”模式。“自能”即“自主”和“能动”。“自”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学生在课堂中是主人、主体、主角。“能”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的能动性、创造性及学习能力。“自能”培育学生自主精神与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力和思想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更进一步说,真光中学“创造文化”与弘扬人的主体性紧密关联。人的主体性是现代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它反映了人类追求自由的历程。主体性是人之为主体的核心品质。现代人的主体性集中表现为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积极性意味着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自主性意味着能够独立思考、有主见、不盲从;创造性意味着不墨守成规、充满创新意识、具有创新能力,并通过创新性的行为改造世界。
因此,对于真光学子而言,发扬真光的“创造文化”,就是发掘自身潜能,体现并表达自身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但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并非局限于开创新的知识,还应该包括更多的内涵,比如:在学习上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知识;有丰富的想象力,喜欢出“新点子”和解难题;爱标新立异和发表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善于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喜欢小发明、小制作、小设计等。
真光学生的社团活动也是“创造文化”的体现。陈秋兰校长介绍说:“我最感欣慰的是真光百花齐放的学生社团,我把它看作引领学生‘自能’发展的载体,也是丰富学生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学校现有学生社团50多个,使学生的爱好和特长都得到了发展。”
可以看到,“创造文化”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更重要的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长和能力,对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创造财富、成就事业有着关键作用。
在真光,“创造建设精神”的传统绵延百年,生生不息。真光中学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求真创新”的发展,是生命的创造性发展过程。“真光教育”努力做到赋予学生良好的创造性的教育,让学生置身于能创造性发展的学习情境中,唤醒他们的创造潜能,成为拥有创造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爱的文化”“行的文化”和“创造文化”是真光文化百年积淀的“三驾马车”,其中,“爱的文化”是根本和灵魂,是贯穿整个文化脉络的主线,“行的文化”是支撑,是文化传承的主体结构,而“创造文化”则是发展的动力,引领真光中学不断谱写新的篇章。
【真光心语】
小小的真光,大大的爱
夏翠文
来真光一年了,在这里成长,在这里欢笑,一年的光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第一天来学校的情形和当时的心情至今都难忘。
开学礼前的开会,早早回来学校,其他老师还没到,我就背着个小书包在校园晃悠,学校不大,一个球场、两栋教学楼、一个那夏理小小的广场,可是就是这么小的一个校园,它的每一处都精心设计,每一个角落都有它的故事和内涵。
比如说我们的那夏理广场,那夏理女士手里捧着书本慈祥的目光看着我们每一位走进校园的学子,似乎在说着“尔乃世之光”;操场上抬头可见真光缩影的雕塑,穿着旗袍的真光学子迎风走来,步伐坚定,旗袍裙摆随风摇曳,手里握着装载着知识的书本,目光炯炯有神,似乎是在告诉我们“行胜于言”;还有我们真光的“五园”,每一个园设计都不相同,虽小而精,代表着我们真光的不同文化和精神。
心慈园——纪念罗刘心慈校长;慜园——聪明敏捷;懋园——勤奋努力,也有盛大和爱的含义;慧园——聪明,有才智;憩园——休息,歇息。学校的每一处都充满着历史和故事,虽然复办不到四五年的工夫,但是我们的真光精神早已承载了百数十年的历史。
真光就是爱、爱就是真光,就是在这样“爱”的环境下她看着这里的孩子们在成长,或乖巧伶俐,或聪明顽皮,也有偶有犯错的,但是他们无不都爱护着我们的校园,珍爱着同学之间的友谊,敬重着每一位老师。当然我也在成长,从刚来时的青涩到现在的成熟,从当初一上课就紧张到现在喜欢上课堂,能轻松应对各种难题,我是学生的老师,学生同样也是我的老师,当然还有老师们对我的帮助和教导。
真光处处都是爱。学校里经常会出现一位不请自来的小客人,一到午饭时间这个小客人就会从围墙外钻进我们的校园,它的颜色可好看了,黄的白的黑的都有,胖嘟嘟圆滚滚的,它是一只小花猫,好几次去饭堂的路上都会遇到它,它也不怕人,见人就亲昵。奇怪了,一只流浪猫怎么就不怕生呢?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我们饭堂的阿姨经常“救济”它,一来二往,这位小客人就爱上了这里,喜欢上了这里的人。
猫是一种警惕性、警觉性很强的动物,流浪的野猫更甚,它们都害怕接近生人,可是就在我们这容纳着几百人的校园里却经常可见到有猫咪的出现,白猫、黑猫、黄猫等,它们灵活的身姿经常穿越在我们的操场。
是的,就是这样小小的环境,但是我却觉得这个小小的环境上方笼罩着一层无比闪耀的光芒,有爱、有拼搏、纯净朴实、光明智慧,充满着力量照耀着这里的每一个人,我在这里努力着、奋斗着、成长着。
我与真光的故事
江波
我来真光中学差不多两年了,刚来时被分到了初中部岭南校区,八月开始军训,一进校园,感觉校园好精致,非常有好感!经过维持一周的军训,以及参加各种学校的培训,对真光的文化有了很多的了解。两年的工作生活,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真光“行”的文化和“爱”的文化,真光就是爱,爱就是真光。这些文化不仅出现在学校的宣传栏中,更体现在每位真光人的身上。
我以前也有教学经历,带的是高中生,初调入初中,还是需要一段时间适应,初中部比较小,每个年级只有两位数学老师,我是初一年级比较有经验的数学老师,担任了备课长职责,感谢数学科组的同事们,他们无私地把自己的资料给了我,减轻了我很多工作。
但是,由于是新的内容,新改版的教材,我每天还要花大量时间进行备课,修改PPT课件,黄校长经常来听我的课,他原来也是数学教师,经验非常丰富,给了我很多非常有效的专业上的指导,尤其是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行为把握得非常准确,要求我们老师一定要注重规范,学生犯的错误一般都会有老师的影子,当时没太在意,一到考试发现很多学生的确就是在老师“偷懒”的地方出现了大量的错误,这时候再去纠正不仅浪费大量时间,而且有些学生也纠正不过来了,这时候才真正体会到黄校长当时的提醒是多么重要,督促自己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注意规范表述。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在期末的区统考中我们年级的成绩很不理想,教学成绩是学校的生命线,黄校长和主任很重视,当然我们老师也感到很大压力,黄校长和主任跟我们分析了情况,定下目标,关键是要寻找到问题出在哪,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我在我们科组的讨论中提出了一些情况,学生在课堂上能听懂老师讲的内容,但是完成作业时不太理想。黄校长给了我们建议,精选习题做学案,把课堂内容落实到学生的笔头上来。其实我刚开始是有一些抗拒的,因为修改PPT课件和备课已经要花很多时间了,做学案基本没什么时间。黄校长还是鼓励我们做,做了一段时间,很快就能适应下来,利用学案教学,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也有很好转变。经过一年的实施,我们年级的数学成绩有了很大的进步,达到了学校预设的目标。
通过我专业成长上的一些事情,我体会到,我们学校的领导做事绝对是执行了“行”的文化,尤其是在一次教学会上,黄校长听了26本听课本,我真的被触动了,要想把事情做好,就得脚踏实地把每一天的工作做好,有好的领导给我们起示范,我们的老师也是一样的执行真光“行的文化”,我们的学生也会执行真光“行的文化”,真光明天必将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