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教育起步于“第一课堂”——家庭,而当学生走进“第二课堂”——学校时,人生中的“第二个家”便也开始了继续教育的过程,所以教育不能仅靠学校的单打独斗,而是需要教育的合力。
在现代教育这样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工程中,如何实现教育的高效益,引导家庭教育、发动社会力量,形成育人的合力呢?这是作为一校之长应具备的开放性思维。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一个人的人生体验幸福与否绝大部分来自于他的家庭,要影响一个孩子首先要影响他父母的教育观,尤其重要的是取得父母对孩子教育的良性配合。教育,不能仅靠学校的单打独斗,还需要教育的合力。这就是家校交流之所以重要的关键所在。
(一)倡导教师与家长直接交流
在家校交流中,我倡导教师与家长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例如,有教师利用日记这一形式尝试与家长合力教育孩子,这就是一种极好的形式。下面是我校廖浩老师的一篇家教沟通日记摘要。
成长的足迹
也许,你会觉得太冗长,但这却是老师和一位母亲共同写下的几大本日记中撷取的几朵小浪花;也许,你会觉得太烦琐,但正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实地记录了一个孩子成长的足迹……
2005年9月19日
母亲记录:
谢谢廖老师的关心!
小辉(化名)能较认真地做课间操,这是比较大的进步。真的值得表扬。今晚读第五课课文时,声音也比以前响亮,咬字吐字也比以前清晰。这一点我也表扬他了。
课堂上发生咬人、抓人现象,我们也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出现这些现象。
今晚8点他才开始做作业,12点才完成所有作业。
教师记录:
小辉今天上语文课玩小卡片,被我没收,替他保存到放学,并告诉他今后上课如果再玩,没收后就不会还给他了。
希望回家让他好好朗读第5课。
2005年9月20日
母亲记录:
谢谢您对我儿子的关心,谢谢!
小辉今天有很大的进步:英语课抄了课堂笔记。语、数、英三科的作业都做了。做家庭作业比以前快多了。做拼音题时也快了很多。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当然,他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些不良的习惯还有待于慢慢改正。希望老师能及时地向我们反映小辉在校的情况,谢谢!
今晚我们教育他,他答应上课会认真听课,不玩东西了。
……
2005年9月25日
母亲记录:
您好!
关于小辉打小莉的事,回来后我问他为什么打她,他说在吃饭的时候她很大声吃饭(可能是她叫别的同学安静吧),影响他吃饭,因此他就忍不住过去踢她了。这孩子忍耐性还有待于培养,我们也教育了他,不能随便打人。他爸爸还给他举了很多不能随便打人的例子,希望他以后能改掉这个坏习惯。
由于小辉上星期登记作业比较马虎,有些要做的作业他没记录。因此这两天让他把落下的作业补做完。写作文的时间最长,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懒得写字,如果他勤快些,写这样的作文(大部分是抄资料的),半小时是绝对能完成的。
这两天,他虽然花了很多时间做作业,但他一有空就看《中国儿童百科全书》,这一点是非常好的,我发现在他临睡前听的《巧对对联》中的对联听过一次后,第二晚再问他,他基本上能完整地对答出来。
本周他只定一个目标:大声读书。
教师记录:
您好!定目标时,最好和孩子一起商量,让他自己明确,那样效果会更好。小辉做练习很认真,中午午休也能睡着,望表扬!
2005年9月27日
母亲记录:
您好!目标是和孩子一起定的。只不过他懒,我才帮忙写的。今天回来做作业比较快,读书也比以前大声了,他还用复读机反复地录音,但还没能把《祖国颂》中要记的部分背下来,这是明确目标后一个好的开头。希望他每天都有一点进步。
对了,周五如果没有特殊情况,我可以去帮忙化妆。
2005年10月24日
母亲记录:
您好!小辉这两天最用心学习的是溜冰,星期五他穿着溜冰鞋站都站不起来,而他回到家后一有空就穿上溜冰鞋在各个房间穿来穿去,星期六一早起来就对我说:“妈妈,我昨晚做梦看见你在溜冰呢。”星期六也到大院去溜,进步很大,现在他可以平稳地溜了。
我们鼓励他,从你学溜冰就可以看出,只要你用心就一定能做到。
这两天做家庭作业方面还算认真,但欠自觉,在完成所有作业后,我要求他在“天天记”这个本子上写好词好句,他开始说:“老师没要求,不做。”但后来还是记了《海滨……》这一课的好词好句,他就是不肯写,看来必须要老师强调他写才行。
廖老师,这个星期小辉他爸出差在外,能否让他在校留守?哪怕做完一科作业也好,没人监督他是不会主动做作业的,谢谢!
教师记录:
您好!小孩子都有一种好奇心和好胜心,对于新奇的东西总能维持一种热情,从您的叙述也可以了解到小辉喜欢溜冰,他对他感兴趣的事情可以做到持之以恒直至成功,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最好能培养他学习的兴趣,让他发现学习的意义和趣味,每天填鸭式地让他勉强完成作业,做到深夜影响睡眠也不是办法,我也在努力寻求一种能使他积极完成作业的方法,但目前还没奏效。另外,我觉得可以尝试让他看些寓言故事和有哲理的文章,看些关于名人的轶事,如海伦凯勒、爱迪生等,让小辉看看名人对学习、对做事的那种孜孜不倦的追求,然后你在旁多指点教育,或许可以让他有所体会。
上星期四带小辉上咨询室玩游戏(他以前玩过的),他表现得很有耐心,砌比较难砌的砌图也能很快完成,我表扬了他。
小辉学滑旱冰很好,也可锻炼他克服困难的意志力,小辉今天课上得较好,“小牛组”加了8分,扣了1分是因为两人没认真读书!
小辉上周五表现不理想,上课乱走,也不读书,被我严厉批评,差点没收了溜冰鞋。
……
2005年10月28日
母亲记录:
您好!关于小辉不合群的现象在幼儿园时就存在。今天就这个问题我跟他讲了很多,像离群的水牛容易被狮子攻击的故事,等等,道理他明白,但当问到他自己为什么不愿意融入群体时,他是这样讲的:“不是我不想,而是他们不愿意跟我玩。”从这点看出,问题还是在他身上,要改变他,也许需要一个过程,我也经常跟他讲关于团结的故事。
今晚上做作业时气氛比较轻松,要求是:提前做完一科作业,可讲故事到规定完成作业的时间,他都做到了,结果听了很多故事。
但有一点,他最近抄作业不好,希望廖老师能说说他,谢谢!
教师记录:
可能光给他讲团结的故事还不够,也许他也知道应该和同学友好相处,就是无从下手,应该如何和同学交往。据你叙述,他自小由他奶奶带,很少和同伴玩,从小到大,日积月累也就不懂得该如何与他人交往,也不懂得在这方面如何表达自己。在学校的日常行为中,我也能观察到他其实想跟某些同学交朋友,只是方法不当,往往令其他同学误会和反感。所以应该教会他如何与人交往,如何表达自己,矫正他以往的表达方式。而且,由于过去不好的表现,其他同学对小辉可能已经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认为小辉不好,会打人,所以都不太乐意跟小辉交往,所以小辉说“他们不愿意跟我玩”也是有可能的,这种观念也只能慢慢改变,学校方面会尽量多创造些机会,让小辉和班上同学玩。另一方面也应该教导小辉逐渐改变交友的态度和方式,改善行为。
……
后记
一年后的家长评价: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很有个性,记得有一次全班表演节目,他自己在后面玩。现在做作业仍不够自觉,需父母陪读,速度比以前稍快,但还是偏慢,最近要求他自己独立做作业,但质量存在问题。
教师评价:孩子本身比较调皮,没有遵守纪律的观念和习惯。个人认为,这虽然不能说是智商问题,但有某方面(如运动、语言)不足,一到三年一直这样就能诊断为统合失调而需要接受药物治疗;但关键是家庭教育问题,以前溺爱和简单粗野两种不良家教方式兼而有之。
对于小辉,我认为目前采取的方法策略还是有效的,其关键有四:一是真正关心他,鼓励他,取得他的信任,抓住他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他感觉到老师是真正为了他好。二是取得家长的信任和全力支持,建议家长改变家教方式,采取赏识教育。和家长密切沟通,通过每天共写成长日记,互相学习,共同教育。三是采取每周定一个小目标,每天采取自己评价和老师、家长给他评价的办法,逐步改掉不良的习惯。四是要求他有纪律约束。例如做操不跳,就留下来要求再跳。不让他感觉自己是“特殊学生”,要有“特殊对待”。
经过一年多的跟踪、辅导、干预,小辉上课时基本能拿出书来读,有时还能发言,成绩也明显提升。虽然他的表现有一定的进步,但表现还是不稳定,有时会反复。
(二)搭建平台提供教师、学生与家长三向交流的空间
家庭教育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课堂”,当学生走进学校这个人生的“第二课堂”时,人生中的“第二个家”便也开始了继续教育的过程。为此,我注重通过学校的活动平台提供一种教师、学生与家长三向交流的空间。
学校开展经典诵读展示活动,有教师这样写道:
在2006年一月举办的“馥郁书香,和谐天河——天河区家庭经典名著朗诵比赛”中,我们班特色小队中有三个家庭参赛,其中陆浩铭与妈妈朗诵的《新月集·英雄》荣获一等奖,并于“三八节”当天在天河区府礼堂进行了会演,周雨嫣与爷爷朗诵的《时光老人的礼物》荣获优胜奖,朱奕坤与爸爸朗诵的《论语》荣获优胜奖,是天河区所有学校中获奖最多的班级。2007年9月,在广东省委办公室举办的第二届国学小博客比赛中,我校有120多位学生参加了比赛,其中有20多篇优秀文章,被评为一等奖。在古诗文诵读比赛中,我们班的朱奕坤与爸爸、妈妈朗诵的《论语——学而第一》荣获小学家庭诵读组一等奖,周雨嫣与爸爸、妈妈表演的《三字经》荣获小学家庭诵读组三等奖,另外,三(2)班的宋思亭、王熠心与妈妈表演的《论语》荣获小学家庭诵读组二等奖。在小学背诵组比赛中,我班的许桐欣荣获二等奖,陆浩铭荣获三等奖,三(2)班的王熠心荣获三等奖。在小学朗诵组比赛中,三(2)班的肖敬陶荣获三等奖,四(1)班的罗智明、陈铭堃、岳安南荣获三等奖,五(1)班的欧阳晴荣获三等奖。2007年6月,我们班的“书香伴我行”小队被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广州市教育局、少先队广州市工作委员会授予广州市特色小队。在2006—2007年年度“童趣杯”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评选活动中,我们中队获得“全国优秀红领巾小社团”荣誉称号。
家长们参加了诵读活动后,受益匪浅。随着小队活动的开展,他们感觉到孩子们在变化,像变了个人似的,变得有礼貌、会谦让别人了。很多家长激动地写下了自己的感受。谭芷妍的家长写道:“我的孩子参加了特色小队的经典诵读活动后,能直呼生字的读音,认识了许多字,阅读能力提高了,和小朋友相处得也更融洽了。”王韵萍的家长写道:“我的孩子懂得孝敬长辈,懂得珍惜时间,穿衣服不和别人攀比了。”每天中午午睡前,这孩子总是把同学们脱下的鞋子一双一双摆放整齐,才进入睡室睡觉。郭金润的家长写道:“我的孩子学了《弟子规》后,任性、倔强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判断是非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苏子晴的家长写道:“听着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看着孩子们欢快的笑容,我感到很高兴。我希望这样的活动能长期进行下去,因为日积月累,必然锤炼出学生深厚的文学功底,使得古老文明后继有人,说‘经典诵读’是功在千秋利在万代的大事,绝不为过。”许桐欣的家长写道:“我的孩子很喜欢特色小队的诵读活动,每天回家,总是和我一起对背《弟子规》,她一句,我一句地背,现在我们大家都能背下来了。她还学会了用密码记忆古诗,感觉特别开心。”符华菲的家长写道:“小社团的经典诵读活动带给我女儿的不仅是知识,还有友谊、快乐!”这孩子原来性格比较孤僻,自从参加了诵读活动以后,她变了,与同学有说有笑的。有一次,我们诵读小组在火炉山进行诵读活动,她在读书活动完之后,把自己带来的一袋糖分给同学们吃,大家很高兴。妈妈在一旁看见了,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陆浩铭的家长写道:“我的孩子在特色小队的诵读活动过程中,自觉和不自觉地用圣人的言行来规范自己,我感受到孩子的情商高了,懂得关心周围的人和孝敬长辈了,知书达理了,正所谓‘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诵读对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起到了引导作用。”游昊星的家长写道:“我的孩子读了经典之后,认识了好多字,也比以前懂事了,每天自觉练小提琴,还抢着帮家里人干家务活。”刘翔的家长写道:“我的孩子学了经典和古诗后变大方了。有一次,我们家种的柿子成熟了,全家人一起动手采摘柿子,摘了满满的两大筐。孩子一看就说:‘妈妈,这么多柿子,我们把它分给村子里的人尝尝吧?’我觉得儿子这样想很好,于是我们把柿子分成了几十袋,给大家送去,大家都很开心。孩子还变得有礼貌了,每次我开车送孩子进入小区的门口时,他总是主动跟保安说:‘叔叔好!’”
在学生的成长与教育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有着各自的职责,而学校与家长之间又存在着微妙的关系,如何令学校与家长的教育合力达到最大值,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与完善,我在先烈东小学提倡一种“不言而信,合作无间”的家长文化。我认为,家长和学校本身应该是一种合作关系,一种相互渗透的关系。合作的前提是相互之间存在的高度信任感。在学校,学生接受的教育功能在扩大,面对信息时代,网络、电视、杂志等都是学生接收新鲜事物的主体,而学校不再只是片面地传授课本知识。在家中,家长便要起到监督的作用,家长不应过度地依赖校方教育,而校方教育同样也不应只限于课本知识。家长和教师有着不同层次的教育程度,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上也存在着差异,但只要教师和家长做到相互尊重、深入沟通、完全信任,对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做全面和细致的了解,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地成长,也能有效地避免家校之间产生分歧甚至不必要的冲突。
在我的倡导下,先烈东小学大力开展家长学校工作,促进家校互动,帮助家庭建设健康心理文化,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活动、有总结;定期召开家长会,不定期开展一些更新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讲座,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成才观,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完善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经常保持与家长的联系,听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和管理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学校工作。具体做法如下:第一,建立网站与家长沟通。我校建立了心育网站,网站的栏目包括咨询空间、宣泄中心、心理论坛、心理自助、趣味心理、音乐治疗、小小心理辅导员等。学生、家长都可以通过该网表达、了解彼此的想法。心育网站的建成,为家校互动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第二,面对面教育咨询。2002年10月开始,每逢周二下午4:00~5:00为家长及学生免费提供家庭教育辅导,内容分为心理测量及教育咨询两个部分。我校大部分班主任已取得心理健康教育B证教师资格,这些班主任也会不定时地根据特殊学生的情绪及行为情况在心理咨询室为学生进行辅导并提供帮助。第三,热线电话咨询。由于咨询的对象有限,我们还特别开通了固定电话的咨询,为家长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描述孩子问题的表格,以便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家长遇到的教育困扰,了解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为更多的家长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第四,启动了“家校互动”工作坊。我校利用“家校互动”工作坊,先后派发了《快乐成长,出现一个奇迹》《给你一次机会,还给一个奇迹》《给孩子沟通的满足感》《在校学生的学习干扰分析》《培养个性的批评方式》《心理透视——帮助孩子合理地宣泄情绪》等家庭教育专题文章。家长们反应热烈,先后通过回信、写心得、交流等形式给学校反馈了上千条信息,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沟通。定期召开家长会、举行心理教育讲座、成立家长委员会,完善家长与学校沟通合作的机制。第五,引入家长志愿者团队。2013年,先烈东小学正式成立了“家长志愿者团队”。学校专门设计了家长志愿者队旗,确立了《家长志愿者章程》,还制作了统一的志愿者背心,并要求家长志愿者每人每月至少为学校服务一天,至少参加一次志愿者组织的活动,还要求家长志愿者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将家长志愿者引入学校管理这一做法,一方面可以让家长通过体验和参与来了解学校,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他们的专业特长,弥补校园教育的不足,帮助学校改进工作,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