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管理机制研究

主要参考文献

字体:16+-

[1][美]阿尔温·托夫勒.第三次浪潮[M].朱志焱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

[2][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滕大春,滕大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3][美]艾伦·布鲁姆.走向封闭的美国精神[M].缪青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英]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理论与现代社会学[M].文军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5][西班牙]奥尔特加·加赛特.大学的使命[M].徐小洲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6][美]保罗·A.萨缪尔森,威廉·D.诺德豪斯.经济学(第12版)[M].萧琛,蒋景媛等译.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

[7][美]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

[8]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9]陈敬良等.9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热点透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陈桂生.教育原理(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1]陈玉琨.中国高等教育评估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1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一种不同于传统行政学的研究途径(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3]储宏启.中国教育管理评论(第1卷)[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14][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上海市政协编译组,东方编译所编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5][美]戴维·波谱诺.社会学[M].李强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16][英]戴维·米勒,韦农·波格丹诺.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

[17]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18][英]F.哈耶克.自由宪章[M].杨玉生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19][美]菲利普·G.阿特巴赫.比较高等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0][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1]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课题组.教育大国的崛起1978—2008[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22][美]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M].吴爱明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3][英]格里·斯托克.作为理论的治理:五个论点[A].参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24][美]古德诺.政治与行政[M].王元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25]国家教育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要的教育文献选编[Z].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26]贺国庆.外国高等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7][美]亨利·威廉·斯皮格尔.经济思想的成长[M].晏智杰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28][美]J.C.帕拉格.行政管理学词典[M].陈嘉陵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29][美]杰克·雷斌.公共管理学手册(第二版)[M].张梦中等译.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6.

[30]金耀基.大学之理念[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31]井敏.构建服务型政府: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2][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韩朝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3][美]拉赛尔·M.林登.无缝隙政府:公共政府再造指南[M].汪大海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4]劳凯声.教育法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35]理查德·C.博克斯.公民治理:引领21世纪的美国社区[M].孙柏英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6][美]理查德·J.伯恩斯坦.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M].郭小平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2.

[37]李福华.大学治理的理论基础与组织架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8]李岚清.李岚清教育访谈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9]刘放桐等.新编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40]刘英杰.中国教育大事典(1949—1990)(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1]卢现祥.西方新制度经济学(修订版)[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3.

[42][英]罗伯特·罗茨.新的治理[A].参见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43][英]洛克著.政府论[M].胡自信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4][意]马基雅维里著.君主论[M].石应天等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45]马建川,翟校义.公共行政原理[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2.

[46][德]马克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M].杨富斌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

[47][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于晓等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7.

[48]迈克尔·豪利特.公共政策研究:政策循环与政策子系统[M].庞诗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

[49]N.L.史密斯.评估的模式和方法[A].赵振洲译.[瑞典]T.胡森,[德]T.N·波斯尔斯韦特,张斌贤等译.教育大百科全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海口:海南出版社,2006.

[50][美]欧内斯特·博耶.美国大学教育——现状、经验、问题及对策[M].复旦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

[51][澳]欧文·E.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三版)[M].张成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52][美]乔纳森·特纳.社会学理论的结构(下)(第六版)[M].邱泽奇等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53][法]让·彼埃尔·戈丹.现代的治理,昨天和今天:借助法国政府政策得以明确的几点认识[A].参见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54]世界银行.1997年世界发展报告:变革世界中的政府[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

[55][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M].孙健敏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56][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姚开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57][美]斯塔弗尔比姆.评估模型[M].苏锦丽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58]苏锦丽.高等教育评鉴——理论与实际[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7.

[59]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60]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7.

[6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下卷)[M].董果良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88.

[62][美]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民主的嘲讽[M].孙占平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1.

[63]王冀生.中国高等教育评估[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64]王英杰,刘宝存.中国教育改革30年(高等教育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

[65]王治河.高等学校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66][美]威尔·杜兰特.西方哲学简史(第二版)[M].梁春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5 .

[67][加]威尔·金里卡.当代政治哲学(上)[M].刘莘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3.

[68][德]韦伯.学术与政治[M].钱永祥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69]夏书章.行政管理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

[70]夏天阳.各国高等教育评估[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7.

[71]熊丙奇.体制迷墙——大学问题高端访问[M].成都:天地出版社,2005.

[72]徐国兴.日本高等教育评价制度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73]许茂祖,张桂花.高等教育评估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

[74]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

[75][美]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现代大学论——美英德大学研究[M].徐辉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76][美]伊曼努尔·华勒斯坦等.自由主义的终结[M].郝名玮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77]杨德广.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实践与发展趋势[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0.

[78]杨东平.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演变[A].载自张秀兰主编.中国教育与发展政策30年[M].2008 .

[79]叶常林.公共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0]訚金童等.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81]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2]俞可平.中国治理变迁30年[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

[83][美]约翰·布伦南,特拉·沙赫.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一个关于高等院校评估改革的国际性观点[M].陆爱华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84][美]约翰·S.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M].王承绪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85][美]詹姆斯·布坎南.自由、市场和国家[M].吴良健等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

[86][美]詹姆斯·杜德斯达.21世纪的大学[M].刘彤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87]《中国教育事典》编委会.中国教育事典(高度教育卷)[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88]中国教育与人力资源课题组.从人口大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9]周廷勇.高等教育质量观——生成与变迁[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8.

[90]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1]周远清.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大学本科教学评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92]卓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