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从事该领域研究,促使民办教育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专门领域,并初步建立了民办教育理论体系,在借鉴多种理论分析民办教育问题和对国外私立教育展开研究的同时,始终关注民办教育理论和实践前沿,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一)民办教育已成为一个专门研究领域
民办教育研究已成为一个比较专业和系统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主体上,研究人员逐渐专业化,成立了专业的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和行业协会,在教育学硕、博士点上增设了民办教育研究方向,着力培养民办教育研究专业的后备人才;在研究内容上逐渐走向系统化,从关注民办教育的基本问题,到关注民办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关键问题,研究内容体系逐渐完善起来;在研究方法上,有思辨的逻辑推理,有量化的实证分析,还有借助其他学科理论的深入探讨,研究方法论体系逐渐成熟;在概念体系建设上,初步建立了以民办教育为中心的,包括民办教育基本理论、民办教育制度和民办教育治理等在内的概念体系。
(二)初步建立了民办教育的理论体系
随着相关研究成果数量的增多、质量的提升和内容的扩展,民办教育理论体系初步确立。在学术论文不断增多的同时,出现了一些民办教育发展报告和研究专著,民办教育研究的专业性、系统性明显增强。相关研究内容涉及民办教育的内涵、由来、意义和属性等基本问题,民办教育法人制度、产权制度、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等制度问题,民办教育发展状况、发展阻碍、发展战略、保障政策等发展问题,民办教育管理、治理和分类管理等管理问题,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权益保障、专业发展,以及学生管理、权益保障和学习状况等师生问题。中国民办教育研究从对民办教育基本问题和制度的关注,到对民办教育发展和宏观管理问题的分析,再到对民办学校内部的管理、教师和学生发展等问题的探讨,初步确立了民办教育理论体系。
(三)运用多种理论分析民办教育问题
是否善于借鉴其他学科理论分析相关领域的问题,是这一研究领域成熟的重要标志。中国民办教育研究在实践中养成了这种优秀品质,善于从政策分析的视角研究国家民办教育政策,运用系统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视角分析民办教育发展战略,以经济学、财政学、政治学等理论为依据分析民办学校法人制度、财务制度和税收制度,从现代公共管理理论、治理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等角度探讨民办教育治理问题,利用现代课程论、学习共同体理论和现代教学论等研究民办学校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相关问题,借助交换理论和资源配置理论等研究民办学校发展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等。借鉴这些理论分析民办教育发展问题,反映了中国民办教育研究已初步成熟起来。
(四)注重对发达国家私立教育的研究
我国民办教育研究十分注重对发达国家私立教育理论和经验的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私立教育办学历史较长,办学经验丰富,系统化较强,私立教育理论较为成熟。我国民办教育研究始终密切关注国外私立教育的理论成果和发展动向,通过对成熟理论的引入和相关经验的研究,极大地促进了民办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快速发展。从研究对象来看,主要是对一些国家私立教育的研究,主要如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墨西哥、巴西、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国,其中以对美国、英国和日本私立教育的研究为最。从研究的内容来看,主要是对这些国家私立教育发展状况、特点和办学经验的研究,以及对其私立教育理论的分析等。
(五)始终与我国民办教育政策和实践紧密结合
我国民办教育研究始终与民办教育政策和实践紧密结合。我国现代民办教育的恢复和发展受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显著,民办教育研究亦是如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办教育研究始终在国家政策导向下,密切关注办学实践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紧随民办教育政策和实践,具有比较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依据国家政策对民办教育发展的“默许”“鼓励”“促进和规范”“支持和规范”导向,以及民办教育发展的“恢复发展”“拓展发展”“快速发展”“转型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中国民办教育研究呈现出了“恢复起步”“初步探索”“快速发展”“深化发展”和“创新发展”的阶段特征。
(六)产生了大量有价值的理论观点
我国民办教育研究产生了大量切合民办教育发展实际的理论观点。在概念层面,形成了“民办教育”“民办学校”“私立教育”和“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等相关概念,对民办教育内涵与外延的讨论越来越切合民办教育办学实际。在民办教育性质方面,认为民办教育应坚持公益导向,将营利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统一纳入国家教育体系,营利性民办学校应该属于企业法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在民办学校管理方面,建议在民办教育合理分类的基础上,实施营利性和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的分类管理、分类扶持。在教师和学生的权益上,公办和民办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应该享有同等法律地位与权益,国家和民办学校应加强制度建设,切实保障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