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卷

五、政府主导,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2010年至今)

字体:16+-

当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这一崭新历史时期,学前教育作为我国建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和满足民生重大需求的重点领域,成为我国政府教育改革的重要着力点之一。2010年,我国明确提出“政府主导”“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进入发展的春天。

(一)明确提出政府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导地位与主要责任

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并要求采取多种形式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为实现上述目标,《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政府主导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职责。第一,纳入规划。明确要求“各地要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将幼儿园作为新农村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优先建设,加快发展”。第二,加大投入。着重要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政府在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中的职责。从2010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必须要安排专门资金,重点建设农村幼儿园,在农村园舍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公用经费、资助困难群体等方面加大投入。第三,多种形式扩大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学前教育网络。一是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二是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幼儿园;三是独立建园、设分园、联合办园,在人口分散地区举办流动幼儿园、季节班等,配备专职巡回指导教师,逐步完善县、乡(镇)、村学前教育网络。第四,发挥乡(镇)中心幼儿园对村幼儿园的示范指导作用。第五,优先倾斜。一是重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设立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点项目,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二是着力保障留守儿童入园,接受学前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再次明确提出要“理顺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园体制,建立健全国务院领导、省市统筹、以县为主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二)以县为单位实施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为切实推进包括农村学前教育在内的学前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有效缓解日益凸显的“入园难”问题,《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明确规定“各省(区、市)政府要深入调查,准确掌握当地学前教育基本状况和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适龄人口分布、变化趋势,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缓解‘入园难’”。为了贯彻落实该文件,2011—2016年,国家成功实施两轮学前三年行动计划,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得到快速发展。截至2016年,全国农村幼儿园园所数为83884所,较2015年增长6624所(2015年为77260所,较2014年增长4677所);幼儿园班数也增长至约43万个。目前我国正在实施第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了对农村学前教育的重视与推动力度。三年行动计划使得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学前教育,不少地方政府形成党政领导亲自抓农村学前教育的工作格局,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已进入发展改革的春天。

(三)建立健全以农村弱势地区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

财政是实现政府主导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正在努力建立健全以农村为重点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体制。第一,确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的财政投入原则。2011年财政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大财政投入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坚持政府主导”,“把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作为工作重点,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各地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以及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这对有效促进农村、贫困等处境不利地区学前教育的普及发展,进而保障相关儿童学前教育起点公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二,明确实行以农村为重点的财政投入政策。在当前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四大类七个重点项目中,有三大类是专门针对农村学前教育或者以农村学前教育为主的,分别为“校舍改建类”“幼师培训类”及“幼儿资助类”项目,这有利于从硬件、软件两方面有效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明确以普惠性公办幼儿园为主体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

为有效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供给不足的难题,我国基本确立了农村以普惠性公办园为主体的改革路径。第一,大力增设农村地区公办幼儿园。如北京以公办幼儿园为主发展农村幼儿教育,浙江杭州重点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湖南郴州、浙江安吉、四川新津等以乡镇公办幼儿园带动农村公办园发展。第二,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如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用三年时间,将农村闲置校舍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改建成幼儿园,保证园舍的安全,配备必要的玩具、教具、保教和生活设施设备等。第三,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为满足农村基本办园需要,从2011年起,国家支持农村小学或教学点增设附属幼儿园,通过功能改造建成幼儿园。

(五)构建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支持体系

为保障农村学前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国家逐步建构起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体系。一是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开始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明确规定培训对象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公办幼儿园(含部门、集体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转岗教师,并明确提出要根据农村幼儿教师的不同需求分类培训。如骨干型教师主要以“参与式”培训为主,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转岗教师主要是帮助其树立学前教育专业意识,掌握学前教育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教育能力和水平。除了采取集中培训外,更多地发挥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组织管理作用,采取“送培到县”“送教上门”、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二是支持地方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2017年《教育部等四部门关于实施第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意见》专门指出:“支持地方通过多种方式为农村和边远贫困地区培养补充合格的幼儿园教师。采取核定编制、区县统一招考管理等方式及时补充公办幼儿园教师。”三是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所需经费。为切实保障农村幼儿教师培训权利与质量,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予以支持,引导地方科学制定幼儿教师培训规划,创新培训模式,完善培训体系,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四是实施包括幼儿园教师在内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以北京为例,2016年年初,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北京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实施办法》,实施范围包括乡村和镇区的中小学及幼儿园教师。北京市教委根据所有乡村和镇区中小学校离北京市中心的直线距离远近,将所有乡村和镇区学校划分为五大类:与市中心直线距离小于30千米的,乡村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400元;与市中心直线距离大于等于30千米、小于50千米的,教师每人每月补助1800元;与市中心直线距离大于等于50千米、小于70千米的,教师每人每月补助2400元;与市中心直线距离大于等于70千米、小于90千米的,教师每人每月补助3200元;与市中心直线距离大于等于90千米的,教师每人每月补助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