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学前教育卷

二、深化幼儿园课程理论研究

字体:16+-

随着《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和《幼儿园工作规程》先后颁布与实施,广大幼教工作者参加课程研究、改革和实践的热情不断高涨,改革参与者的范围扩大,改革内容向多个教学领域拓展,改革过程向幼儿教育的多重环节延伸,幼儿园课程改革真正具有了广泛性、全面性和整体性。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幼儿园教育和课程改革向全面和纵深两个维度继续推进和发展。

为了真正探求幼儿教育的实质和幼儿园教育的客观规律,幼教界的专家学者们继续围绕幼儿教育的目标、幼儿园课程本质和理论基础、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教育内容的选择、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等一些幼儿园课程教学中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21]其中,围绕“幼儿园究竟应该教些什么”和“应该怎样教”,王明辉、皮军功、顾荣芳等人陆续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科学教育、美术教育、道德教育和健康教育多个教学领域的目标、内容和手段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热烈的讨论。通过这些研究和探讨,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方面,幼儿教育不仅要关注幼儿系统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更要关注幼儿情感、态度和各种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幼儿园课程不仅包括“课程表”上计划好的教育内容,幼儿园环境的规划、教育环境的创设等一些计划之外的“隐性课程”对幼儿发展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幼儿教育要把培养幼儿的基本素质作为中心任务,为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课程组织和实施方面,要符合年龄特点,遵循幼儿发展的规律,以活动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织形式,并把游戏确定为实施幼儿教育的基本活动,改变以往按照教材坐在教室“上课”的课程模式,强调幼儿教育和课程活动的主动性、愉悦性。[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