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终身教育卷

二、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功能与内容

字体:16+-

青少年社会教育是社会机构、社会组织和个人,在学校和家庭以外场所进行的,促进青少年成长发展的社会活动。[13]

作为青少年教育格局中的重要部分,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一大功能是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特征是标准化。标准化教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从标准化的年级来看,“严格的年级制抑制个性才能的发育:接受能力快的受约束,其抑制和耽搁是显然的;接受能力慢的受挫折,其实慢者中或许有大器晚成者,但长期遭催促、受挫折恐难成大器”[14]。同时,青少年社会教育的另一大功能是克服家庭教育的弊端。目前,许多家庭教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法律。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2014年的调查显示,71%的家长仅以“学习”为亲子沟通的主要内容。[15]“家庭教育”变成了“家庭学习”,使一些学生缺乏对是非曲直应有的分辨能力。在这种情况下,社会教育就承担了青少年的道德和法律教育,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青少年宫是青少年充分利用闲暇时间的场所,可以提供文艺、体育、科普等知识。媒体教育在青少年成长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在促进青少年成长方面,社会教育主要发挥了三方面功能: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促进青少年个性化,促进青少年问题治理。

(一)促进青少年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青少年个体学习和接受社会的价值观念、制度规范和行为方式的过程。青少年时期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期。社会是青少年社会化的基本区域,社会教育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途径。“社会教育的育人功能主要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社会化的表现包括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社会角色、社会职业的定位,社会道德、社会责任的担当。”[16]由此看来,青少年社会化要学习基本的社会规范,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学会承担基本的社会角色,进行基本的社会生活。青少年的社会化进程是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进行的,社会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比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大的作用。社会教育拓宽了青少年观察人与人之间如何相处、交往、合作、竞争的机会。社会教育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具有广泛的教育影响,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青少年思想道德。我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其实就是以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为核心的社会教育,或叫作社会思想政治教育。[17]有调查表明,在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中,“家庭因素的影响占23%左右,而学校因素的影响占10%左右”。而网络环境、舆论导向和影视作品等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道德观念的影响较大,“构成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一些影视人物、网络人物、文学作品人物在青少年道德观念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18]青少年在社会教育中感受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念,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定位自身的社会角色,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二)促进青少年个性化

学校教育提供的是统一的标准化教育,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和个性发展。青少年社会教育实行个性化教育,为不同个性的青少年提供不同的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尽量满足个性化需求,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发展。有调查表明,对青少年个体成长来说,社会教育对青少年“人际交往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自我认知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应急处理能力”等的提高具有较大作用。[19]

青少年社会教育促进青少年个性化,核心是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个体自主性、独特性和创新性的形成。社会教育是青少年及其家长自主选择的教育,其内容和形式也是根据青少年的喜好而自主选择的。社会教育的重要优势是实行个性化教学,青少年可以从自身兴趣爱好出发,选择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美国心理学家斯滕伯格说:“创造力没有出现在孩子们成绩单的任何一栏里。”[20]青少年宫促进青少年创新的典型例子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举办少儿计算机培训班。“上海市最早在少年儿童中开展电子计算机教育活动的,是中国福利会少年宫。那是1978年,少年宫受到全国科学大会精神的鼓舞,认识到要培养四化建设人才,应从小抓起,而且必须以现代最新科学技术知识武装他们,于是决定依靠社会力量试办计算机小组。……1983年6月1日,正式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儿童计算机中心——中国福利会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21]

青少年社会教育能够促进青少年个体的身体发展。2014年调查显示,“我国中小学校落实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现状不容乐观,在1 551份调查样本中,40.8%的学校无法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体育锻炼。对1 627名学生的调查显示,每天不锻炼和锻炼时间在半小时以内的学生占到41.6%,每天锻炼一小时以上的学生为29.1%,28.8%的学生每天锻炼时间在半小时至1小时之间”[22]。在学校教育中无法实现的发展目标,可由青少年社会教育来补充和完善。

(三)促进青少年问题治理

教育学界很少关注问题青少年的教育。在教育聚焦优质、优秀的情况下,青少年社会教育应该发挥解决青少年问题的指导作用。2000年,我国成立了“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直接原因是当时出现的严重青少年问题引起了高层的关注。

德国教育家诺尔说:“社会教育就是给青少年以帮助,青少年的成长是来自帮助,他们会遇到困难,必须照顾他们,使他们的苦难转而消失,能适应社会生活。”[23]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要家人、亲友的关怀,也需要政府、社区、大众传媒的帮助。但是,在全社会轻视社会教育的大背景下,现行的青少年社会教育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很小的。如何通过加强青少年社会教育,不断增强其对青少年的引导支持功能,从而在学校和家庭之外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种制度性的保障,这是预防当前频发的青少年问题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