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终身教育卷

三、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与实践方式

字体:16+-

我国传统的青少年社会教育机构主要是校外青少年教育机构,如青少年宫、青少年之家、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等,开展以普及科学知识,培养良好品质,增进身体健康,发展艺术才能和其他爱好为主的教育,目的在于配合学校促进青少年个性的全面发展,弥补学校和家庭教育的不足。

青少年获取社会经验的实践方式主要有社会参与、社会服务和社会体验。社会参与是指青少年参与社会活动,在活动参与中受到教育。社会教育开辟了青少年参与社会、融入社会的机会和渠道,推动社会形成吸纳青少年参与的制度与环境。青少年社会参与包括政治参与、经济参与、文化参与等多种形式。在政治参与方面,青少年可以依法在公共场所中、新闻媒体上发表政治意见,可以加入青少年组织和政治组织的方式参与政治,如少先队组织、共青团组织、各种党派等。在经济参与方面,青少年在校期间可以进行勤工俭学。在文化参与方面,青少年可以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借鉴外来先进文化,学习社会主流文化,也可以创造时尚文化和流行文化,传播自己的文化观念,展示自己的文化产品。

在我国,目前青少年社会教育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有上海、深圳等沿海大城市和中部地区的武汉。共青团武汉市委根据武汉市青少年的社会需要,按照“人在情境中”“天赋潜能”及“全方位维权”等社会工作理念,本着社会本位与青少年个人本位双向互动的原则,确立了引领、赋权、矫治、发展四大目标。[24]此外,中西部高校的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成为运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和技巧开展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的一个新群体。特别是部分高校院系团委结合院系专业特色,通过专业技能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活动、青年志愿服务活动、“国际社工日”纪念活动等有效载体,组织社会工作专业各年级学生开展了一系列青少年社会教育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组织大学生新生成长小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和地方文化传播等。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的发展,家长对机器人教育、科学课、少儿编程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半数家长认为在孩子在6~9岁的小学阶段更适合开始接受科创教育,机器人教育、科学课、少儿编程、创客教育、3D打印、无人机等领域受到强烈关注(见图4-1)。

图4-1 家长倾向选择的科创类培训项目占比

资料来源:《2017中国家庭素质教育消费报告》,http://www.ce.cn/xwzx/kj/201712/18/t20171218_27306690.shtml,2018-07-27。

全球风靡的“营地教育”,也进一步在中国素质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有近一半幼儿园或学校并未开设相关课程,这给予素质教育培训机构更大的发展空间。53%的家长有意选择校外专业的生活素养培训机构,71%的家长倾向让孩子参加游学、营地项目,希望通过孩子就读的学校以及专业的游学或营地教育公司,提升孩子的情商、逻辑思考能力,以及表达能力。[25]

(一)以上海市为例[26]

近年来,上海市高度重视社会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着眼于让广大未成年人享受社会发展的文化成果,获得更好的学习环境。坚持一手抓校外场馆建设,一手抓各类社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努力把最好的教育阵地、教育师资、教育环境、指导队伍、活动设计、文化产品提供给青少年,以便正确引导,并发挥社会教育的导向作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为了满足青少年的需要,在建好用好中国福利会少年宫新大楼、上海科技馆等标志性、示范性青少年活动阵地的同时,重点推动城区和街道社区的青少年活动阵地建设。全市已建立社区文化活动中心108个、社区学校220所、青少年社会实践认证站37个,每个街道(社区)、居委会(小区)都普遍建立了设施较为齐全的青少年活动场所。全市有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1个,科普教育基地187个。

充分调动各项社会资源服务青少年社会教育。上海市每年通过寒暑假招募近万名青少年志愿者,举行“大手牵小手”的服务活动。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网络成瘾矫治平台”等活动,这些活动成功地预防了青少年的偏差行为、不良习惯,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定期为青少年举办讲座或文艺演出,促进青少年继承光辉的传统,并树立崇高的理想。上海市还将部分公共机构开辟成特色活动阵地。市、区部分人大、政协、法院等机关,建立未成年人公民人格教育基地,让未成年人亲临现场,了解决策、议政、审判的过程,开展情景模拟、体验互动,培养公民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认同感。新闻晚报等媒体专门成立青少年参加的小记者团,引导他们以自己的视角观察社会以及日常生活,通过自己设计记录文字、图片、影像,搞竞赛,比新闻等多种形式,提高孩子们的自主参与性、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些阵地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逐步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

(二)营地教育的发展现状

营地教育起源于美国,在世界上已经发展了很多年。截至2017年,美国有1.2万个营地,每年服务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生。根据世界营地协会(The International Camping Fellowship,ICF)的统计,世界上营地数量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共有5.5万个营地。

中国营地教育起步较晚,2014年开始火热起来。目前,政府是推动营地教育发展的推手之一。国家“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150家营地,“十三五”期间仍将建更多高质量的营地来服务青少年。启行营地教育是我国营地教育的行业先行者,2015年牵头成立中国营地教育联盟,成功举办中国第一届营地教育大会。2016年,营天下与业内几家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国营地教育研究院,开始尝试建立国内营地教育标准。

国内营地教育的课程体系经过近些年的发展,逐步完善成熟。下面是部分国内营地教育机构主要的课程类型(见表4-1)。

表4-1 部分国内营地教育机构主要课程类型

续表

在国内营地教育发展过程中,很多机构陆续建立了自己的营地教育基地。如启行营地教育建立的秦皇岛阿那亚启行青少年营地(见图4-2)等。

图4-2 秦皇岛阿那亚启行青少年营地

随着国内营地教育的蓬勃发展,中国营地教育开始逐渐走上国际舞台。2017年10月9—12日,第11届国际营地大会(ICC)在俄罗斯召开,来自美国、中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代表、营地教育机构领军人物、专家学者及相关国际组织负责人近千人参加大会。大会闭幕仪式上宣布中国正式获得2020年国际营地大会主办权。此次中国拿到2020年国际营地大会的主办权,将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国营地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