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题以2017年3月7日至2017年9月30日为分析时段,利用百度指数等分析工具,并通过浏览新闻网站、社交平台等分析媒体观点和网民言论。专题首先针对舆情发展过程中在每个关键节点起主导作用的媒体相关报道,首先分析其报道类型,然后按照时间推进的方式进行文本内容及性质分析,随后以该主要报道节点为区隔,将舆情分为4个阶段,分别从这4个阶段各自所在时间段,按照网民关注量大小,随机抽取相应数量的网友言论,并对其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1.词频统计
利用图悦分析软件,分析各阶段所抽取评论中词语出现的频率。
2.态度倾向判断
以网友评论内容的态度倾向,分为正面、中立、负面。
3.言论内容分析
随机摘取网友评论内容,总结主要观点倾向。
(一)漫长的潜伏期
刘文展在3月初开始投诉学校违规补课,后遭遇“泄露信息”“劝退”等,于9月6日左右开始在天涯社区、百度知道、微博、知乎发长文《我举报学校被教育局泄露信息,后反被学校威胁“不停止举报就退学”,怎么办》。此阶段仅有几位网民回复表示刘文展应该选择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尚未引起较多关注。因此,本文对此阶段不做分析。
(二)第一阶段:舆情发展前期
1.关键节点
9月16日,《财经国家周刊》南方站资深记者@ BelleLucida 发布“高中生举报学校补课乱收费竟遭校方勒令退学”,并转载刘文展知乎截图内容。
2.网民舆情状况
重要媒体人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刘文展在知乎平台发布的相关信息,逐渐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笔者从9月16至9月18日时段抽取300条评论,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0-3所示。
图2-10-3 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第一阶段,网友的态度倾向以“中立”为主,约占56%,负面态度占32%。
该阶段言论内容主题集中于如何推动该事件继续发展来维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如图2-10-4所示,58%的言论提到通过媒体及网络来进行舆论发酵;19%的言论中提议向“纪委”“巡视组”进一步举报;10%的言论涉及评判中国的教育制度,仅有15条言论劝导举报人要注重自己的学业。
图2-10-4 第一阶段网友言论内容主题
此阶段未有媒体介入对此事进行报道。
(三)第二阶段:舆情爆发期
1.关键节点
2017年9月19日,央广网报道《江西于都一高中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乱收费 被“责令”退学》;《中国青年报》报道《投诉学校违规补课收费 赣州一学生遭劝退》。
2.媒体报道分析
9月19日,媒体介入该事件,其社会关注度明显上升。该阶段新闻报道内容主要是对该事件的前因后果进行梳理,央广网和《中国青年报》的两篇报道相继被各大媒体转载,“高中生投诉学校补课收费反遭劝退”这一事件彻底进入大众视野。
3.网民舆情状况
抽取该时段300条评论分析,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0-5所示。
图2-10-5 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第二阶段,网友的态度倾向以“负面”为主,占63%,正面态度约占23%。
如图2-10-6所示,该阶段网民主要关注事件本身,大约有30%的言论谈及补课这件事情本身,其中包含家长和学生言论中对学校补课和校外补课的看法;28%的网民质疑教育部门各阶层官官相护,泄露了举报人信息;19%的网民为其不畏强权举报的正义和勇敢行为点赞,12%的网民谴责其班主任言行失当,违背职业素养。也有少量网民表示我国教育资源配置不公平,拒绝补课可能会让这种不公平继续延伸等。
图2-10-6 第二阶段网友言论内容指向
(四)第三阶段:舆情高涨期
1.关键节点
9月20日,新浪微博@北京青年报发布《学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遭劝退:我愿做一只出头鸟》。
2.媒体报道分析
北京青年报官微发布《学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遭劝退:我愿意做一只出头鸟》随后被@人民日报、@人民网、@扬子晚报等重要媒体微博纷纷转载,随后@中国新闻网、@新华网纷纷跟进报道。在9月20日—9月23日,以“举报补课 劝退”为关键词,通过百度搜索找到重点原发性报道约20篇,该阶段集中于事件本身进一步发展的事实性报道共有9篇,针对当事主体舆情回应的评论性报道有11篇。
从报道来源来看,在该阶段舆情发展过程中,央媒和都市媒体都发挥了重要的推动和导向作用。《中国青年报》、央广网、光明网、新华网为央媒报道主力,共发布重点报道10篇,都市媒体中《北京青年报》、《新京报》、红网均刊发2篇报道,《现代快报》、东北新闻网、澎湃新闻和东方网也各发布一篇报道,共发布10篇报道。
进一步分析报道的内容及性质,笔者按照时间来梳理,20日,有5篇事实性报道分别论述事件发展以及各方当事主体回应,内容主要有校方回应劝退系班主任个人行为、校方称刘文展“心理有问题”、教育局否认泄露举报人信息以及校方就“劝退”事件道歉,属于中性报道;4篇评论性报道内容主要是针对教育主管部门的举报人保密制度、现代教育存在乱象以及当事学校的处理方式不当。
21日,1篇事实性报道称刘文展不接受校方道歉,希望“走法律程序”;2篇评论性报道,一篇呼吁相关部门尽快自查整改,另一篇抨击现代教育的各阶层利益相关者在“潜规则”下麻木的教育模式。
22日,2篇事实性报道主要集中于当事主体学校相关人员的处理以及举报人对学校处理结果的态度;3篇评论性报道主要聚焦在公民信访安全与否、学校抛出班主任“背锅”以求缓解舆论压力以及探讨教育本身所应该带给学生的东西。
23日,1篇事实性报道表述于都县委县政府责成教育局、物价局对全县各学校是否存在违规补课收费现象专项检查;2篇评论性报道,一篇希望尽快引导举报人走出事件留下的阴影,回归正常学习生活,另一篇则探讨该舆情如何收场,能否给予举报人和公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续表
3.网民舆情状况
随着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违规补课遭劝退的事件进一步曝光,网民对该事的热议形成了一个舆论高峰。截至9月21日14时,腾讯新闻21日转载《中国青年报》20日的报道,已有1万多网友参与讨论;知乎上举报人刘文展的原帖《我举报学校被教育局泄露信息,后反被学校威胁“不停止举报就退学”,怎么办?》已有12323人关注,655条评论,浏览数已达304万多(原址已被删除);新浪微博话题#学生举报违规补课被劝退#阅读量达5.2万次,微博中关于该事的热门讨论话题诸多,故笔者仅摘取对该事件进行报道的重要媒体微博中网友评论量做不完全统计,如下表所示。
因该时段网民关注量较大,故随机抽取该时段900条评论分析,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0-7所示。
图2-10-7 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第三阶段,网友的态度倾向持续以“负面”为主,占67%,正面态度约占18%。
在统计分析全网关于“江西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的言论时,笔者同样以时间的推进来进行分析,20日主要为针对举报人在接受采访时称“我愿意做一只出头鸟”以及学校推卸责任让班主任“背锅”引发的舆论热议;21日主要是针对现代教育产业资源配置不公平、教育产业化等弊端的评判;22日网民讨论现代社会环境下信访安全性的话题较为集中;23日网民多在担心刘同学的未来发展。
总的来说,如图2-10-8所示,30%的网民表达了对信访安全性的质疑;22%的网民质疑当下教育产业化严重、教育官方腐败严重;15%的网友谴责学校及教育局处理方式不当;11%的网民点赞刘文展的行为及胆识,感慨应为正义发声但担心其未来发展;4%担心现代教育环境下的教师职业素养问题等。
图2-10-8 第三阶段网友言论内容指向
(五)第四阶段:舆情消退期
1.重要节点
9月24日,北京时间报道《举报学校被劝退 当事学生:赚够钱就出国留学》;25日,中国青年报报道《官方回应学生举报学校被劝退:信息是否泄露仍在查》。
2.媒体报道分析
如下表所示,通过百度搜索统计出该阶段重点原发性报道约6篇,从报道来源及种类来看,央媒报道有2篇,中国新闻网和《中国青年报》各发布1篇,皆为事实性报道;都市类媒体有4篇,北京时间和澎湃新闻各发布事实性报道1篇,《深圳特区报》和荆州新闻网各发布评论性报道1篇。
从报道内容及性质来看,其中9月24—25日的3篇事实性报道的主要内容是有关该事件举报当事人的未来规划、官方政府对该事件所涉及补课和举报等方面的进一步调查,11月2日的事实性报道再次跟进叙述了刘文展的现阶段状况。9月25日的1篇评论性报道再次分析该事件,指出应该警惕围绕应试教育所形成的一致性的“利益同盟”,9月26日的评论性报道再次警醒各学校要“依法办学,守住底线思维”。
3.网民舆情状况
随机抽取该时段300条评论分析,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0-9所示。
图2-10-9 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在此阶段,网友的态度倾向转为“中立”为主,约占64%,正面态度约占23%。
该阶段网民主要围绕当事人言论“赚够钱就出国留学”,探讨国内教育的弊端,并反思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行为缺失问题。根据言论统计结果,该阶段网民批判性言论减少,负面舆情减少,大多数言论为中性提议。从内容来分析,如图2-10-10所示,该阶段有30%的网民希望政府能够尽快查明“信息泄露”实情,严禁教育部门进行利益输送;29%的网民希冀我国教育能够真正回归素质教育的轨道;24%的网民则希望刘文展能够尽快回归校园生活,走出该事件的舆论影响等。
图2-10-10 第四阶段网友言论内容指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