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勒索病毒感染事件爆发迄今,陆续有勒索病毒入侵事件发生。但考虑本专题研究对象以高校为主,而我国高校受勒索病毒大规模侵害现象主要集中于2017年5月,故本专题选择2017年5月12日至2017年5月31日,对舆情的传播阶段进行内容分析。第一,笔者对不同阶段中关键节点起主导作用的报道进行文本分析;第二,以该报道为区隔,将事件划分为舆情生发期、舆情发展期、舆情消退期3个阶段;第三,在不同阶段抽取200条网友言论,共计600条,并对其从词频统计、情绪倾向判断、态度倾向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一)舆情生发期:全球性勒索病毒感染事件爆发,引起国内关注
1.关键节点
5月12日,全球许多国家的医院及科研机构等突发网络比特币病毒事件,黑客索要支付比特币赎金,否则将删除电脑所有资料。13日0时左右,新浪微博@英国那些事儿发文:就在一个多小时以前,全英国上下16家医院遭到大范围网络攻击,医院的内网被攻陷,英国国家网络安全部门正在调查,现在攻击仍在进行中。
2.媒体报道分析
5月12日,尚未有主流媒体对该事件发布正式报道,知乎、论坛等自媒体平台设置相关话题讨论。12日晚,山东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南昌大学等发布校内紧急通知,提醒师生注意防范。13日2时左右,腾讯新闻率先发布《全球爆发电脑勒索病毒 中国多所大学校园网被攻击》;8时,中国青年网、网易新闻分别发文《国内爆发新型勒索病毒 昨夜今晨多家高校发布紧急通知》《勒索病毒爆发 中国多家校园网发紧急通知提醒防范》,随后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环球网、凤凰网等媒体综合报道相关新闻事件,这一阶段总体以新闻事实报道为主。
3.网民舆情状况
比特币勒索病毒入侵内网消息一经媒体发布,尤其是国内高校成为重灾区的话题引起舆论热议,笔者在网民评论中抽取该阶段中的200条评论,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1-4所示。
图2-11-4 舆情生发期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统计结果显示,在舆情生发阶段,网友情绪以“惧”为主,占51%,其次为“哀”,占27%,“怒”占18%;态度倾向方面,负面态度约占45%,中立态度约占55%。
(二)舆情发展期:高校成重灾区,多元舆论场议程互动
1.关键节点
5月13日13时至5月15日24时,大连海事大学、浙江传媒学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等多所高校陆续报告遭遇病毒攻击。
2.媒体报道分析
随着病毒攻击范围的不断扩大,受影响学校不断增多,舆论场话题被引爆,新华网、《钱江晚报》、环球网等媒体竞相报道病毒扩散情况及防御方法,网民持续聚焦高校校园网体系建设的话题。5月14日,新华网发文《近百国遭黑客攻击 病毒武器源自美国国安局》,文称:这款病毒源自上月遭泄密的美国国家安全局病毒武器库。不少网络专家和电脑安全公司批评,美国网络项目开支的90%用于研发黑客攻击武器,一旦该“武器库”遭泄密,势必殃及全球。
3.网民舆情状况
在越来越多的媒体官方微博的相继转发和“舆论领袖”的观点引导下,更多微博用户参与到事件讨论中来。这一阶段,微博和网络媒体对事件信息的了解还停留于表面,呈现同质化和单一化倾向,由于官方信息的“失声”,舆论观点不一。笔者在网民评论中抽取5月13日—15日的200条评论,所做词频统计如图2-11-5所示。
图2-11-5 舆情发展期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该阶段,网友情绪以“惧”为主,占45%,其次为“怒”,占27%;态度倾向方面,负面态度占71%,中立态度占29%。
(三)舆情消退期:成功攻克病毒,舆论渐趋消退
1.关键节点
5月15日,中央网信办回应称:目前该勒索病毒还在中国传播,但速度已经明显放缓。
2.媒体报道分析
以央媒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借助自身权威与影响力,刊发深度评论探讨事件发生的深层原因,积极引导舆论向理性、良性方向发展。截至14日中午,根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网络中心对各高校用户的不完全统计,在近1600个高校用户中,确认感染病毒的高校66所,约占比4%,涉及数百个IP地址。由于连接教育网的各高校校园网大多采用多出口模式,在被病毒感染的66所高校中,通过教育网感染病毒的高校有5所,通过其他运营商网络感染病毒的高校39所,无法确定感染病毒途径的高校22所。
3.网民舆情状况
研究者在网民评论中抽取200条评论,所做词频统计图如图2-11-6所示。
图2-11-6 舆情消退期网友言论词频统计图
图片来源:图悦词频分析系统
该阶段,网友情绪以“喜”为主,占32.5%,其次为“怒”,占24%;态度倾向方面,负面态度占32%,中立态度占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