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分析选取《人民日报》报纸评论版、人民日报微博和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2017年发布的与教育舆情相关的63篇评论文章、88篇微博评论文本和37篇微信文章后,发现人民日报系媒体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式来进行话题引导。
1.第一时间跟进教育热点话题
在教育热点话题产生之后,人民日报系媒体利用新媒体矩阵优势及时发声,明确表态,解惑释疑,对正确引导网上舆论、安抚社会公众情绪、推动政府妥善处置事件起着重要作用。作为教育网络舆情热点事件中的关键传播节点,《人民日报》首先利用新媒体的时效性强的特点,第一时间主动发声,把握言论的主动权,推动教育网络舆情朝着良性健康的方向发展。2017年11月7日,携程幼儿园喂芥末视频遭曝光,事件发生后立即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携程幼儿园相关百度指数飙升到26573,携程相关词语微博指数达31万,网友探讨最多的话题为“法律法规是否不健全?”“如今教师自身职业素养低?”以及“国家应如何避免虐童现象的发生?”。《人民日报》评论版在“携程亲子园”事件调查情况公布后,针对网友讨论度最高的话题,分别发表3篇文章引导舆论。一是澄清法律对虐童行为早有明文规定,而且不可谓不严格,从法律角度探究虐童事件屡禁不止的原因,并提出应提高从业者的法律意识,对不良记录人员实行黑名单制度,终身禁入相关行业领域等多项防范措施;二是从“携程亲子园”事件谈教育工作的首要资质是“爱”,提醒教育工作者不能忘记教育工作的底色,从教师素质层面对教师进行引导;三是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谈幼儿园教师队伍问题,从教育管理上规避幼师虐童行为。
2.双向多视角剖析话题
人民日报系媒体除了对教育网络舆情话题的选择和表达更具典型性及概况性之外,同时也会根据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点,分别采取国家、社会、公民等视角来剖析话题。通常情况下,《人民日报》评论版以国家视角和社会视角出发,指导全社会在教育政策及教育改革方面的思想认识,提供教育管理者在行政管理方面的方法论,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民日报系指导方案。在研究样本中,人民日报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有将近20%的文本都是采用“公民视角”来发表见解。例如,广州一男孩因不让玩手机踹飞母亲,@人民日报发表微博称孩子有问题,病根往往出在父母,批出“惯子如杀子”。“公民视角”的建立使人民日报系媒体能够沟通“官方”和“民间”两套话语体系,让人民日报系媒体更贴近人民,更能代表人民。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在多视角实现对网民的话题认知引导上最富代表性,往往通过呈现“最全”视角,利用“互动”引导话题,其具体表现为,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根据教育热点话题,迅速对网络上出现的信息内容进行整合,内容涉及传统媒体对事件的最新报道,话题当事人的社交媒体信息及网友评论看法等,尽力向受众呈现“最全视角”以还原事实真相;更有涉及类似就业、家庭教育等人民十分关注的教育类社会现象话题,通常以“你怎么看?”为互动话题筛选网友评论,在微信评论区与网友进行评论互动,实现话题的二度引导。例如,临近毕业季,“空巢青年”话题突然在网络上又火了起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以“这个群体人数已达2000万,急需关爱”为标题发布文章,对当今社会的“空巢青年”现象表示关注。文章从阐述“空巢青年”现象入题,继而解读背后原因、提供来自情感专家的建议,最后抛出了“你是‘空巢青年’吗?你对‘空巢青年’怎么看?”话题与网友进行互动。很多网友积极在评论下方回应自己也是一枚“空巢青年”,但态度多为积极,较好地消解了网络上对于“空巢青年”现象的焦虑情绪。
3.善用情感共鸣在新媒体平台引导话题
情感是个人与事物接触或互动时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是构成态度的主观成分和重要环节。众所周知,在“乌合之众”之时,群体的表现是无意识、情绪化和低智商的,若尝试用理性之声对民间舆论场进行引导是非常不可取的。此外,教育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教育网络舆情一旦爆发,网民情绪非常容易失控且成指数传播,因此,人民日报系媒体在应对感性色彩浓烈的教育网络舆情事件时,通常利用微信、微博等民间舆论场渠道,善用能引发网友情感共鸣的表达引导话题。具体表现为:①选择接地气的文字,善用比喻贴近受众。例如,小学生家长竞选家委会在群里发简历引起网友热议,称选家委会像选CEO,对此@人民日报将此家委会比喻为拼爹会,讽刺家长竞选形同炫耀,得到多数网友的点赞支持。比喻手法更接地气,易于理解。②利用情绪鲜明的措辞为事件定性,凸显人民日报的态度。例如,人民日报微博对南昌大学院长性侵事件发表评论中带有“斯文败类”“禽兽”等词,对南京站女童被猥亵发表评论中带有“黑手”“愤怒”等词,对陕西师范大学连续11年毛笔手写录取通知书,用“赞赏”“意义”等词发表评论。③常用引发共鸣的疑问句,代表人民发声。例如,在教育部督促地方迅速解决中小学供暖问题上,@人民日报称“为官当有同理心,如果自己在办公室享受暖气,怎忍心让孩子受苦?”在全民关注的红黄蓝事件上,@人民日报称“虽需进一步调查答疑解惑,但一家劣迹斑斑的幼儿园为何能不断扩张?所谓的‘心中最重要的是孩子’为何成了可笑标榜?”
4.融合媒体渠道立体传播教育话题
人民日报系媒体通过自身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渠道融合展开对教育网络舆情的话题引导。《人民日报》报纸在传统媒体领域具有不可撼动的权威地位,主要利用传统评论栏目《人民时评》和《评论员观察》,基于近期教育热点新闻、教育热点舆论和教育热点话题来进行话题引导。近年来,新媒体舆论场逐渐成为网民表达利益诉求和实现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下,人民日报系媒体以微信、微博为传播平台积极利用“评论”对话题进行引导,具体表现为:一是通过草根话语和个人化叙事让话题引导更具生动性和吸引力,彰显自身亲和力和正义守护者形象;二是通过直观广泛、活泼多样、互动感强的微视频形式,丰富微博文本可读性;三是与澎湃新闻、《新京报》等传统媒体,二更、梨视频等自媒体以及拍视频的网友在微博平台互动,打破了传播载体区隔,从而在教育话题引导上构建了立体的传播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