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帝国史

第十二章 波斯帝国的军队

字体:16+-

波斯人进行了长期的战争,征服了那么多的地区,与波斯有一支能征惯战的庞大军队有关。当然,波斯人军队的发展有一个过程,其兵源在不断地扩大,军兵种在不断地增加,军事装备也在不断地改进,战争艺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从兵源上说,波斯人在居鲁士起兵反对米底人,争取独立时,其军队就是波斯人自己,武器也就是镰刀:“波斯人啊,我命令你们每人都去把自己的镰刀带来。”[1]希罗多德说,波斯人“教给他们的儿子的只有三件事:骑马、射箭和说老实话”。[2]

在和吕底亚人作战时,波斯的军队则除了波斯人以外,还有一些被征服地区的人。希罗多德说,居鲁士“纠合了一支军队并且使在他进军的道路上的所有居民加入到自己的军队中来,这样来迎击克洛伊索斯”。[3]

居鲁士在镇压小亚地区的希腊人的反抗时,也利用被征服地方的居民参加军队:“哈尔帕哥斯在征服了伊奥尼亚人之后,便迫使伊奥尼亚人和爱奥尼亚人参加他的军队,一同攻打卡里亚人、卡乌诺斯人、吕奇亚人。”[4]

冈比西斯时,率领了在他治理之下的各个民族——其中包括属于希腊民族的伊奥尼亚人和爱奥尼亚人——的军队进攻埃及。[5]

在远征斯基泰人时,大流士的军队“是从他治下的一切民族那里征集来的;除去海军不算在内之外,军队的总数加上骑兵是七十万人,而集合起来的战船则是六百艘”。[6]大流士把参加他的这支军队的各个民族的名字和军队的总数刻在两根石柱上。[7]

在希波战争时,希罗多德说,薛西斯“出发向希腊进军,在征途上他不拘遇到什么人,都强迫这些人加入他的军队”。[8]

据希罗多德,在波斯人要远征时,可能成年的男性波斯人都要参军。如在大流士准备远征斯基泰人时,一个有三个儿子的父亲曾希望留下一个儿子,但大流士却把他的三个儿子全都杀了:

这时,一个三个儿子都参加了出征的波斯人欧约巴佐斯恳请大流士给他留下一个儿子。大流士对他说他是自己的朋友而他的请求也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大流士要把他的三个儿子都给留下。欧约巴佐斯非常欢喜,他以为他的儿子已被免除了军役,但大流士却命令有司人等把欧约巴佐斯的儿子都给杀死了。[9]

古典作家笔下的波斯军队数量如下。

希罗多德著作中的波斯军队数量:希罗多德在一个地方说,在薛西斯远征希腊时(即希波战争时),波斯的陆军总数是170万人,

人数是这样计算起来的。把一万人集合在一个地点,而当他们尽可能地密集起来的时候,就在他们的四周划一个圆圈;圆圈画好之后,这一万人便退出去,然后在这个圆圈上面建造一道到人的脐部那样高的石墙。石墙造好之后,便让另外的人们也到石墙里面去,直到所有的人都用这样的办法计算完毕。[10]

在另一个地方说如果把水师和陆军的人数加到一起的话,则他们的总数就是2317610人,还不算随军的勤杂人员和运粮船以及上面的人员;[11]其军队总人数为5283220人。[12]希罗多德说,由于波斯军队的数量巨大,以致在希腊的美萨姆布里亚和司妥律美这两座市邑之间的一条名叫利索司河的水竟因波斯军队的人饮用而断流。[13]在一个城市附近有一个湖竟然让驮畜喝干了。[14]这有可能有些夸大,但也充分说明了当时波斯军队的庞大。不过,现代学者估计当时波斯人的军队最多不过7~10万人。

色诺芬的《长征记》说,在小居鲁士叛乱时,小居鲁士方面有希腊雇佣军10400重甲步兵、2500轻盾,还有他自己所部波军10万;小居鲁士的对手阿塔薛西斯二世的军队人数为120万。[15]不过人们认为,这个数字被大大地夸大了,所以,该书中文版在这一页的一个注解说,“据罗马时代的希腊史家普鲁塔克记叙,国王的希腊医官克特西乌斯称其为400000。”但不管怎么说,都说明当时波斯帝国的军队人数是非常庞大的。

在亚历山大东征时的高加美拉战役时,波斯的大流士三世的军队总数号称百万,不过现代学者估计最多只有8万人。

波斯的军队有常备军和临时征召的军队两个部分。常备军如所谓的万人不死队和驻扎在各地的驻防军。在平时,波斯帝国在被征服的各地区驻有军队,其数量不会很少。

临时征召的军队主要是在战争时期才征集的,如希波战争时期等。在战争时期,波斯人的军队是非常庞杂的,由波斯人和被征服的各民族组成的这支军队,穿戴着五颜六色的服装,使用着各式各样的武器,其军队纪律和战斗力也参差不齐。

在波斯人的军队中,最核心的部分是所谓的“不死队”,希罗多德说:这一万人由于下面的原因而被称为“不死队”,即如果在他们当中有任何一个人因死亡或因病而出缺的话,便选拔另一个人代替他,因此他们便从来不会多于或少于一万人。[16]

一些总督还有亲卫兵:[17]撒尔迪斯的总督欧洛伊铁司就有不少的亲卫兵,但他们都忠于波斯国王。

在大流士统治时期及以后,全国划分为五个大的军区,每个行省有省军区,一个大军区下面管辖若干个省军区。除了统帅以外,波斯人的陆军编制的军官有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和十夫长,此外,还有军队和民族的头目。[18]

波斯军队由步兵、骑兵、海军、工兵、骆驼兵、战车兵、勤杂人员等构成。

步兵:主要由弓箭手和枪兵组成,是军队中人数最多的。

弓箭手

步兵

骑兵:据希罗多德说,希波战争时期,波斯帝国的骑兵达到了八万人。除了波斯人以外,印度人、米底人、利比亚人等提供骑兵。[19]后来,在格拉尼库斯河战役时,波斯的骑兵有两万人,伊苏斯战役时骑兵约三万人。

海军:在居鲁士征服小亚之前,波斯人没有海军,在征服小亚以后,波斯人从小亚的希腊人那里得到海军;在冈比西斯远征埃及时,曾经利用过腓尼基人的舰队和塞浦路斯人的舰队。[20]

据希罗多德说,在希波战争时期,波斯帝国的三段桡船的数目达到1207艘。其海军最初是由腓尼基人组成。在希波战争时期,除腓尼基人以外,还有小亚的希腊人、塞浦路斯人等。

工兵:主要是在战争时期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平时大概很少。据希罗多德,大流士在准备远征斯基泰人时,提到有陆军、海军和工兵:“正在大流士作讨伐斯奇提亚人的准备,并派遣使者到各方去命令一部分人准备陆军,一部分人供应战船,还有一部分人在色雷斯海峡上架桥的时候……”[21]

在薛西斯远征希腊时,曾经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上面搭建了浮桥,当他的海军在萨拉米斯海战中遭到严重失败时,因为害怕希腊人破坏这座浮桥,于是薛西斯赶忙率领一部分军队经过这座浮桥回到了亚洲。这说明,当时工兵的技术是很高的。

乘坐四人的战车

战车兵:可能早就有了,但在小居鲁士叛乱时使用了一种滚刀战车。[22]这种滚刀战车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在亚历山大东征时,波斯人中的这种战车兵对亚历山大军队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如在著名的高加美拉战役中,波斯的200辆滚刀战车就使亚历山大十分头疼。

战术:我们对波斯军队的战术的全貌并不了解,只是从一些资料中拾得一鳞半爪,做些介绍。

“兵贵神速”的战术思想:居鲁士运用“兵贵神速”的思想取得一个战役胜利的例子是,他在得知克洛伊索斯在普铁里亚一役之后收兵转回之时,他打听到克洛伊索斯收兵是为了把自己的军队解散,于是立刻注意到这正是尽快地进攻撒尔迪斯的良机,为的是不等吕底亚人得以再一次把他们的军队集合起来。他这样决定了,他进行得又是如此神速……[23]

用骆驼战胜吕底亚骑兵:

居鲁士之所以用骆驼来和敌人的马队对峙是因为马害怕骆驼。它看到骆驼或是闻到骆驼的气味都是受不了的;他就想用这个策略使克洛伊索斯的马队变成无用,而马队正是克洛伊索斯赖以得到某些盛誉的东西。两军接战的时候,吕底亚人的骑兵队一看到和闻到骆驼就回身逃窜,结果克洛伊索斯的全部希望便化为泡影了。[24]

利用间谍:冈比西斯在准备进攻埃塞俄比亚时就曾经利用过间谍。[25]在另一个地方,说到阿托撒劝大流士进攻希腊,于是大流士便派了间谍到希腊去侦察:

夫人,既然你的愿望是首先与希腊一决胜负,那么我以为最好是派波斯人偕同你所提到的那个人到那个地方去侦察一下,并把所看到的一切报告给我们,这样我便可以有充分的情报,帮助我对希腊的出征了。[26]

在大流士说了这话之后,立刻便着手这样做了。

波斯人挖掘地道攻击敌方的城市:例子之一:波斯人在包围巴尔卡城时,有9个月没有攻下来,于是采用了挖地道的方法,想以此来破城,但被巴尔卡人发现了,因此这个办法没有行得通。[27]但在米利都起义反对波斯人时,波斯军队再度采用了这个办法:“当波斯人在海上击败了伊奥尼亚人的时候,他们便从海陆两方面包围了米利都。他们在城墙下面掘地道,还使用了各种各样的攻城办法,直到在阿里司塔哥拉斯叛变之后的第六个年头,他们才完全攻克了该城并且奴役了全城的市民。”[28]

卧底:在大流士统治时期,巴比伦发生了反对大流士统治的起义,波斯军队虽然用了1年又7个月时间,而且用了各种计谋,就是不能攻下巴比伦。在第20个月时,一个名叫佐披洛斯的人,是曾和大流士一起谋杀高墨塔的那个美伽比佐斯的儿子,自动请缨,以我们中国古代的王佐断臂的方法(这个计谋在希腊人那里叫作特洛伊木马计),或苦肉计,先自残,割下自己的耳朵和鼻子,剃光自己的头发,毁了自己的容貌,并痛笞了自己,然后去到巴比伦起义者中卧底。他先帮助起义者打了几次胜仗,赢得了起义者的信任,当大流士的军队来进攻时,他就打开了巴比伦城的两个城门(据希罗多德说叫奇西亚门和倍洛斯门),把波斯军队放进了巴比伦城,从而镇压了起义。在镇压了起义以后,大流士还摧毁了巴比伦城墙,杀死了起义者中为首的约3000人。

大流士认为,这个佐披洛斯的功绩,除了居鲁士以外,别人都不能相比。据说大流士曾经多次宣布说,他宁可不要20座巴比伦城,也不愿佐披洛斯把自己残害成这个样子。大流士每年都把最珍贵的礼物送给他,并让他终生治理巴比伦而不需纳税。[29]

军队的给养:大流士在做了国王以后,又划分了行省,并规定了每个行省应当缴纳的赋税,在每个行省的赋税中,有的部分可能是供应军队的,例如,第四个行省奇里启亚人是第四地区,

他们每年要缴纳360匹白马,即每日一匹,此外每年还要纳500塔兰特的白银。在这些银子当中,140塔兰特支出到守卫奇里启亚骑兵的项下,其他的360塔兰特则直接交给大流士。[30]波斯人的军队向他们所在的地方征集粮食:波斯人向库列涅人请求并且得到了他们进军时的粮草……[31]

在平时,波斯军队的士兵是分配给土地的,这在前面已经说到了。战争时期,可能还要征集粮草等。在希波战争时,军队经过的沿途各地,老百姓还要供应军队。在希罗多德的《历史》中有一个例子在前面已经说过。[32]

关于波斯军队的装束,在战时,从各地来的人的装备和着装五光十色,希罗多德说,波斯人的装束是,

头上戴着称为提阿拉斯的软毡帽,身上穿着五颜六色的带袖内衣,上面有像鱼鳞那样的铁鳞;腿上穿着裤子。他们没有一般的盾牌,而是用细枝编成的盾,盾的后面挂着他们的箭筒。他们使用短枪、长弓、芦苇制成的箭,此外还有挂在右胯腰带地方的短剑;米底人的装束和他们是一样的;奇西亚人的装束和波斯人相同,但不戴软毡帽,而是戴头巾;叙尔卡尼亚人的装备和波斯人的一样;亚述人头上戴着青铜盔,它是人们用青铜以一种难于形容的异邦样式编成的。他们带着埃及式的盾牌枪和短剑,此外还有安着铁头的木棍;他们穿着亚麻的胴甲。巴克特里亚人头上戴的和米底人的极为相似,他们带着本国制造的藤弓和短枪。属于斯奇提亚人的撒卡依人戴着一种高帽子,帽子又直又硬,头顶的地方是尖的。他们穿着裤子,带着他们本国自制的弓和短剑,此外还有他们称之为撒伽利司的战斧。印度人穿着木棉制的衣服,他们带着藤弓和安着铁头的藤箭。阿里亚人准备的是米底人的弓,其他方面和巴克特里亚人的一样。卡斯披亚人穿着裘皮,他们带着国产的藤弓和短刀。阿拉伯人穿着腰间系带的称为吉拉的袍子,在他们的右面带着长弓,这种弓在把弓弦放开的时候两端是向后弯曲的。埃塞俄比亚人穿着豹皮和狮子皮的衣服,他们带着不下佩巨斯长的、椰子树干制成的弓和藤制的短箭,箭头不是铁的,而是磨尖了的石头,他们还带着枪,枪头是用羚羊角削制而成的。此外他们还带着有木节的棍子。当他们出战时,他们把一半的身体涂上白垩,另一半涂上赭红。从日出的方向那一面来的埃塞俄比亚人的装备和印度人的一样,但他们头上戴着从马身上剥下来的整个前头部,马的耳朵和鬃毛还都留在上面。他们用马鬃来代替冠毛,并使马的耳朵硬挺起地竖在那里。他们不用盾牌,而是用仙鹤的皮当作一种防护武器。利比亚人穿着皮革制成的衣服参加出征,他们带着被火烤硬的一种木制投枪。出征的帕普拉哥尼亚人头上戴着编制的头盔,他们带着小盾、不大的枪,此外还有投枪和短刀。他们穿着他们本国特有的、到下腿一半高的靴子。美西亚人在头上戴着他们本国特有的盔,带着小盾和用火烤硬的木制投枪。从军的色雷斯人头上戴着狐皮帽,身上穿着紧身内衣,外面还罩着五颜六色的外袍。他们的脚上和胫部穿着幼鹿皮的靴子,同时带着投枪、小圆盾和小短剑。披西达伊人带着牛皮的小盾,他们每个人使用两支猎狼用的投枪;他们带着青铜头盔,在这种头盔上有青铜制的牛耳和牛角,在这上面还有顶饰,他们的腿上裹着紫色的布带。卡贝列斯人的装束和奇里启亚人的相同。米吕阿伊人带着短枪,他们的衣服是用别针扣起来的,他们当中有的人带着吕奇亚人的弓,头上戴着皮帽子。莫司科伊人头上戴着木盔,他们带着盾和短枪,但短枪的枪头却是很长的。玛列斯人戴着他们本国特别编的头盔,他们带着革制的小盾和投枪。科尔启司人戴着木盔,带着生牛皮的小盾、短枪,此外还有刀。从红海(埃律特列海)方面以及从国王所谓“强制移民”定居的那些岛来的岛上部落,他们的装束和武器酷似米底人的。[33]

一个波斯人的骑兵将领的马的装饰:“骑兵的统帅是在波斯人当中很受尊敬的一个名叫玛西司提欧斯的人,而希腊人则称他为玛奇司提欧石。他骑着一匹涅赛伊阿马,这匹马有着黄金的辔而且在它所有其他的地方也都装饰得很华丽。”[34]

在薛西斯远征希腊时的御林军的装束:

在他的(即薛西斯的)后面是波斯最精锐和出身最高贵的一千名枪兵,他们是按照通常的方式带着枪的。枪兵后面又是一千名精锐的波斯骑兵,骑兵后面则是从其余的波斯人当中选拔出来的一万名步兵。其中一千名步兵的枪柄上安着金石榴来代替枪尾,他们就围在其他人的外面。里面的九千人则是枪柄上安着银石榴。枪头向地带着枪的人们也是安着金石榴的,而侍卫在克谢尔克谢斯身旁的人们则安着金苹果。在这一万人后面配置着一万名波斯骑兵。在这些人后面是两斯塔迪昂的一段距离,在这后面就是杂牌军了。[35]

波斯帝国的军队将领,基本上是波斯人和米底人,而且很多人都是国王的亲属。例如,希罗多德说,在镇压米利都起义时,同样是波斯将领,而同样又都娶了大流士的女儿的达乌里塞司、叙玛伊埃司和欧塔涅斯追击那些远征萨尔迪斯的伊奥尼亚人并把他们赶到他们的船上去。在这一胜利之后,他们就在他们中间分配了各个城邦并且把它们劫掠一空。[36]这个达乌里塞司在一次战斗中战死了。[37]

在第一次远征希腊时统率波斯帝国军队的是戈布里亚斯的儿子、大流士的女婿马尔多纽斯(他娶了大流士的女儿阿尔桃索司特拉)。[38]在薛西斯远征希腊时统率波斯人的军队的是薛西斯的一个妻子阿美司托利斯的父亲,即他的岳父欧塔涅斯;[39]统率米底人的军队的是阿黑门尼德氏族的提格拉涅斯;[40]统率叙尔卡尼亚人军队的是波斯人美伽帕诺塔,这个人后来担任了巴比伦的总督;[41]统率巴克特里亚人军队的是大流士和居鲁士的女儿阿托撒所生的儿子叙司塔司佩斯。[42]。

在马拉松战役时,大流士任命的军队统帅一个是米底人达提斯,另一个是大流士的侄子阿尔塔普列涅斯。[43]

在战时,也有个别民族的首领统率军队的时候,如在希波战争时就是如此。[44]

总督带兵的例子:在镇压米利都起义时,原来带兵的将领或战死或病死时,撒尔迪斯的总督(希罗多德书中称之为太守)和第三位将领欧塔涅斯便受命率军征讨伊奥尼亚与和它相邻的领土。[45]

在平时,波斯人在各地驻有军队,他们被分给土地作为报酬,在资料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马的份地、弓的份地等,就是这种给予军队士兵的报酬。在埃及驻有犹太人的殖民者,他们也分配了土地。

小居鲁士叛乱时,波斯军队的战阵排列:有佩戴重骑胸甲的马队在敌军(按:指小居鲁士的军队)左翼,据报由蒂萨弗尼斯指挥;接着是带有滕盾的士兵,再接着是手执长及足部的木盾的重甲步兵,这些人据说是埃及人。在接着有更多的马兵和更多的弓兵。所有中轴线队伍都按民族分队列阵前进,各自成一紧密方阵。在他们前面是所谓滚刀战车,彼此之间有一些间隔……[46]

他(按:指小居鲁士)知道国王镇踞波斯军中央。实际上所有波斯军将官在战时都各自居于所部中央,因为他们认为这是最安全的地位,即把兵力布置在他们两旁,如果要传令时也可节省一半时间。[47]

[1] 见《历史》,第1卷,125。

[2] 见《历史》,第1卷,136。

[3] 见《历史》,第1卷,76。

[4] 见《历史》,第1卷,171。

[5] 见《历史》,第3卷,1。

[6] 见《历史》,第4卷,87。

[7] 见《历史》,第4卷,87。

[8] 见《历史》,第7卷,108。

[9] 见《历史》,第4卷,84。

[10] 见《历史》,第7卷,60。

[11] 见《历史》,第7卷,184。

[12] 见《历史》,第7卷,186。

[13] 见《历史》,第7卷,108。

[14] 见《历史》,第7卷,109。

[15] 见色诺芬:《长征记》,第23页。

[16] 见《历史》,第7卷,83。

[17] 见《历史》,第3卷,128。

[18] 见《历史》,第7卷,81。

[19] 见《历史》,第7卷,85—88。

[20] 见《历史》,第3卷,19。

[21] 见《历史》,第4卷,83。

[22] 见色诺芬:《长征记》,第26页。

[23] 见《历史》,第1卷,79。

[24] 见《历史》,第1卷,80。

[25] 见《历史》,第3卷,17、25。

[26] 见《历史》,第3卷,134。

[27] 见《历史》,第4卷,200。

[28] 见《历史》,第6卷,18。

[29] 见《历史》,第3卷,150—160。

[30] 见《历史》,第3卷,90。

[31] 见《历史》,第4卷,203。

[32] 见《历史》,第7卷,118—120。

[33] 见《历史》,第7卷,61—80。

[34] 见《历史》,第9卷,20。

[35] 见《历史》,第7卷,41。

[36] 见《历史》,第5卷,116。

[37] 见《历史》,第5卷,121。

[38] 见《历史》,第6卷,43。

[39] 见《历史》,第7卷,61。

[40] 见《历史》,第7卷,62。

[41] 见《历史》,第7卷,62。

[42] 见《历史》,第7卷,64。

[43] 见《历史》,第6卷,94。

[44] 见《历史》,第7卷,96。

[45] 见《历史》,第5卷,123。

[46] 见色诺芬:《长征记》,第26页。

[47] 见色诺芬:《长征记》,第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