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是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建设,也是经济社会稳定与安全的一项重要保证,更是国家社会保障尚未实现城乡均等供给的情况下土地必然承载的农民权利内容。土地流转与农民的社会保障权具有直接的正相关关系: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能促进土地流转,土地流转能推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我国当前以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民养老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城乡社会保障之间还有较大差异。这成为城市化发展和土地流转后农民社会保障权难以为继的重大障碍。而在土地流转中创新出的“土地换社保”实际上是法律意义上权利的非法转换。土地流转继而失去村民权、失去土地后,农民可能面临失业、流转补偿费不到位、补偿费使用不当等风险。在“制度化风险”(即社会保障不利)的情况下,农民又该何去何从呢?这就需要在土地流转中落实农民的社会保障权。一是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建设,但鉴于我国当前城乡和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城乡社会保障的一体化构建必须坚持渐进化的道路,切不可冒进。二是在城市化建设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中实现城乡社会保障并轨,这是必要且可行的。三是实现城乡社会保障的转移接续,要确保资源均衡分配,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要科学统一管理,降低城乡转移接续的成本;要突破农民社会保障资金的瓶颈,加大财政对城乡社会保障的投入力度。
[1] 薛小建:《社会保障救济模式的国际经验与中国道路》,86页,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
[2] 崔卓兰:《我国农村社会保障法律问题研究》,17页,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0。
[3] 董志龙:《资本农民——土地流转与农民的保障》,101~102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4] 孙自铎、田晓景、殷君伯:《中国农村改革30年——来自改革发祥地的报告与思考》,313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
[5] 《2015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nhfpc.gov.cn/guihuaxxs/s10748/201607/da7575d64fa04670b5f375c87b6229b0.shtml,2017-06-02。
[6] 蒋立山:《中国的城市化与法律问题:从制度到秩序》,见北京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北京师范大学:《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上卷,108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7] 姚洋:《土地、制度和农业发展》,110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5》,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5/indexch.htm,2017-06-02。
[9] 张浩淼:《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112页,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17。
[10] 李燕燕:《土地信托概论》,63页,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5。
[11] 高富平:《土地使用权和用益物权——我国不动产物权体系研究》,24页,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2] 王守智:《土地流转加速条件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载《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9(5)。
[13] 范辉:《基于耕地资源价值的征地完全补偿问题探析》,载《农村经济》,2008(5)。
[14] [美]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不列颠百科全书:国际中文版》第15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不列颠百科全书编辑部编译,452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
[15]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理念、制度、实践与思辨》,12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16] 林翊、林卿、谢代祥:《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的理论逻辑》,载《理论与改革》,2008(4)。
[17] 王银梅、刘语潇:《从社会保障角度看我国农村土地流转》,载《宏观经济研究》,2009(11)。
[18] 王国敏等:《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468~469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19] 吴睿鸫:《警惕土地换社保的负面效应》,http://news.ifeng.com/opinion/politics/detail_2010_09/01/2397300_0.shtml,2016-11-01。
[20] 《陈锡文表:“社会保障是应该政府提供 拿你自己的财产来换,没有过这种事情”》,http://www.soutudi.so/news-5897-41-view.htm,2016-11-01。
[21] 武洁:《“社保换土地”是谁的城市化?》,http://finance.people.com.cn/nc/GB/12606353.html,2016-11-01。
[22] 《社保乃政府职责 何须以土地交换》,http://opinion.hexun.com/2010-09-01/124765047.html,2016-11-01。
[23] 《土地换社保的负面效应大于正面意义》,http://news.sohu.com/20100901/n274618918.shtml,2016-11-01。
[24] 刘彦:《土地换社保背后是政府掠夺产权》,http://finance.ifeng.com/opinion/zjgc/20100909/2603231.shtml,2016-11-01。
[25] 《“土地换社保”中的风险谁来承担?》,http://insurance.cnfol.com/070907/135,1516,3328841,00.shtml,2016-11-01。
[26] 笔者在前期研究中就指出,用土地换社会保障属于“权利内容的非法转换”。参见柴荣、王小芳:《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法律机制》,75~76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7] 董志龙:《资本农民——土地流转与农民的保障》,131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8] 王国敏:《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研究》,468~469页,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
[29] 国内对此有多种译法,如公民身份、公民权、公民权利、公民资格、市民权等。不过从马歇尔论文以及讲座原稿看,其突出意思在于“公民的权利的平等性”方面,因此本书采用公民权这一简称,与村民权、市民权相对应。
[30] [英]T.H.马歇尔、[英]安东尼·吉登斯等:《公民身份与社会阶级》,郭忠华、刘训练译,23页,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
[31] 郑雄飞:《中国农村“土地换保障”的实践反思与理性建构》,144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2。
[32] 《社保乃政府职责 何须以土地交换》,http://opinion.hexun.com/2010-09-01/124765047.html,2016-11-01。
[33] 制度化风险是在制度建立以后,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或监管机制存在不足等原因,制度可能带来的更多人为风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的不健全之表现实为一种制度化风险。具体解释可参见杨雪冬等:《风险社会与秩序重建》,133页,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34] 汪行福:《分配正义与社会保障》,66页,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35] 仇雨临、翟绍果:《城乡医疗保障制度统筹发展研究》,37~50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2。
[36] 笔者认为,国家财政介入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筹集是目前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得以运行的根本之所在。究其原因:一是从我国的农村现实情况来看,农民的支付能力不足决定了必须加大国家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资力度;二是当农村社会保障发生任何赤字时,政府要承担兜底的重任。从资金管理的角度看,国家应该根据法律建立专门机构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管理,采取适当的方式使其实现保值增值,同时更要确保资金的运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