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名言
工作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条件,劳动是人类财富的真正源泉。
——[俄]托尔斯泰
案例
一家电气公司的电扇滞销。当决策层整天坐在办公室想法子却又不知所措之际,有位当时并不起眼的小员工却悄悄调查起其产品滞销的原因。他走街串巷询问顾客对电扇的看法,又与商场售货员探讨电扇性能及包装的趋势……
当从调查结果中发现电扇卖不动并非市场饱和而是产品本身的问题后,他满怀信心地大胆向董事长建议:“我们的电扇几乎都是黑色的,产品结构也不合理,看上去给人一种笨重、灰色的感觉。电扇滞销、积压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的款式陈旧。社会在改变,我们的经营观念也应跟着更新,如果把电扇的色彩改为漂亮悦目的水色,外形结构再改得优美一点,既满足了市场的需要,又可提高商品本身价值。”
董事长多日黯淡的眼睛为之一亮,立即采纳了这位员工的意见,并让他参与设计工作。经过设计部门的加紧研究改造,翌年夏天,款式新颖、颜色和谐的电扇上市。由于它色泽宜人,外形结构优美,给人一种清新生动、赏心悦目的感觉,一上市就吸引了广大顾客,并掀起了一股购买热潮。随后,这位小员工被破例提升为市场开发部经理。
一、准确定位
首先,要学会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要静下心来对自己进行一番深刻的自我解剖、自我画像,试着为自己写一份尽可能全面的自传,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和判断自己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第一,知识结构。你属于什么学历?专业知识是否扎实?知识面广不广?所学专业的社会需求情况如何?
第二,能力水平。你擅长抽象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你的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有哪些长处和不足?你观察问题是否全面、精细?注意力是否稳定集中?适应环境的能力如何?
第三,社会交往。你交友是否广泛?是否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在群众中受欢迎的程度如何?
第四,兴趣爱好。你的兴趣是否广泛?是否有一两项特别浓厚和比较持久的爱好或兴趣?
第五,性格特征。你的性格是内向型的还是外向型的?你的意志和毅力是否顽强?你喜欢在人多的环境中工作,还是愿意在清静的环境中工作?
第六,气质特征。你属于哪种气质类型?你是否知道你这种气质的人适应做什么工作?
其次,要善于在同伴的比较中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自我认识难免有些局限性,你可以把同伴作为你的“参照物”,从知识、能力、兴趣、性格、气质等方面进行比较,你就可以从中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何处了。此外,还可以从别人对你的评价中认识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俗话说“旁观者清”。他人的评价往往比自我评价更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因此,经常听取父母、老师、朋友、同学对自己的看法,了解他们对自己的长处和不足的评价,征求他们对你选择职业的意见,对于正确认识自己、正确选择职业是十分有益的。当然,对待别人的评价,也有个全面了解、正确分析的问题,有的人只爱听好话,对批评意见、逆耳之言过于敏感,这都不利于正确认识自己。
二、掌握信息
就业信息的内容十分广泛,作为初次择业的大学毕业生应主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就业信息。
(一)就业政策和相关规定
1.了解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
就业政策是国家根据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人才培养、使用目的的客观要求而提出的,是根据各个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任务而制定的,随着国家整体政治、经济任务的变化而变更,它是毕业生就业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不能违背的。大学毕业生只能在国家就业方针、原则和政策所规定的范围内,根据个人的情况选择职业。
2.了解相关的就业法律法规
国家通过法律法规来管理调节和规范组织的活动和个人的活动,排除组织之间的纠纷,制裁违法行为。法律法规既赋予组织和个人进行各项活动的权利,又赋予了组织和个人同一切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的有效手段。如果依法办事,不仅可以取得合法权益,而且可以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由于我国人才市场机制尚不完善,因此出现了不少违纪犯规现象,大学毕业生必须清楚地了解就业法律法规,学会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目前已出台和施行的相关就业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劳动合同法》等。
3.地方的用人政策
各地区、各单位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地区的情况,对毕业生的引进、安排、使用、晋升、工资、待遇等制定了一系列更为具体的规定,如北京市关于外地生源在北京地区就业的规定等。不少地区为了吸引人才,还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这是大学毕业生应该了解的。
4.学校的有关规定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毕业生就业的顺利进行,学校一般会根据国家的政策要求制定若干补充规定,这也是毕业生应该了解和遵守的。
(二)供求信息
第一,了解国家政治经济建设方针、任务和发展战略,了解产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随着社会发展而发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趋势;了解职业的分类与结构以及该职业发展的趋势,使自己总揽全局,更好地把握自己,在国家建设的大背景下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第二,了解当年毕业生总的供求形势。即了解当年全国毕业生总数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是供大于求,还是求大于供,或者两者基本平衡。还要了解哪些专业紧俏,哪些专业供大于求。
第三,了解本专业培养目标、发展方向、适用范围以及对口单位的情况。
第四,了解同自己专业直接对口或相关的行业、部门和单位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第五,了解用人单位的信息。在大学生选择单位时,往往会出现这样一些误区:对用人单位的情况不甚了解,于是在择业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如只挑选大城市而不问用人单位的性质、业务范围;盯着有“关系”的单位,企图靠“关系”得到提拔和重用,还有的只图单位名称好听就盲目决定等,这些都是片面的。那么如何避免一些假象,做到对用人单位有个比较客观的评价,关键在于掌握用人单位的信息。
(三)就业信息的获取和筛选
大学生应尽可能从多渠道获取就业信息,一般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获取就业信息。
第一,通过省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获取信息。
第二,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获取信息。
第三,通过人才交流会获取信息。
第四,通过社会人才中介机构,如各类人才市场、职业介绍所及猎头公司等。
第五,通过新闻媒体获得信息。
第六,通过社会关系网获得信息。
第七,通过因特网获得信息。
在信息时代,大学毕业生通过以上多种方法和手段获得大量的需求信息,但这些信息并不是都有效和有用,还必须对信息加以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毕业生对信息的筛选应建立在对自己全面、客观、公正评价以及对用人单位详细了解的基础之上,根据在一定范围内择业、发展优势和学以致用、面对现实的筛选原则,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排列、整理和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需求信息具有准确性、科学性、有效性,使之更好地为毕业生择业服务。对于筛选后的信息,毕业生需根据社会需求、个人期望以及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择业决策,最终选择理想的职业。
三、把握机遇
生活中少不了推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求职择业的过程,就是“推销”自己的过程。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推销”自己呢?
(一)要了解“市场行情”
既然是“推销”,就要先找“市场”,先了解“市场行情”。这就要求同学们了解社会的人才需求形势,了解有关毕业生就业的方针政策,并且要掌握与自己择业目标有关的社会需求信息。只有充分了解了“市场行情”,“推销”起自己来才能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二)要善于寻找“推销”自己的渠道
推销产品要有畅通的渠道,“推销”自己也是如此。例如,有针对性地寄发自荐信或登门拜访、毛遂自荐;通过学校、老师或亲友向用人单位介绍、推荐;参加人才招聘会、供需见面会等,与用人单位洽谈、签约,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接受用人单位的考核等,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推销”自己的渠道。同学们不仅要懂得不失时机地运用这些渠道,而且要学习和掌握“推销”自己的技巧,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在人才市场上“推销”自己的能力和技艺水平。
(三)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要善于把握自己
具体地说,就是要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自信心。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推销”自己,首先要有自信心,要争取主动,如果没有自信心就不可能获得成功。
第二,不要“王婆卖瓜”。在招聘人员面前不着边际地神吹胡侃,只能引起对方的反感。把自己吹嘘得什么都好,什么都会,什么都懂,只能引起对方的怀疑和不信任。
第三,不要过度谦虚。“推销”自己的目的当然是希望用人单位录用自己,因而毕业生在用人单位面前,绝不能为了表现自己的谦虚而过于低估自己,而要善于向对方恰如其分地展示自己的优势,以取得对方的重视和赏识。在面试交谈时,该阐明的观点一定要大胆地表述出来。
第四,要有自己的“硬通货”。“推销”自己,最忌讳平平淡淡,没有自己的特色,不能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或擅长研究,或擅长动手,或擅长写作等。
四、遵循程序
一般来说,大学毕业生求职择业需要经过下列程序。
第一,了解就业政策。
第二,了解、收集就业需求信息。
第三,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实际情况确定择业意向。
第四,参加推荐或双向选择活动,“推销”自己。
第五,签订就业协议书。到了这一步,实际上择业程序也就基本结束。
第六,到单位报到上班。
复习思考题
1.大学毕业生应从哪些方面树立新时期的就业观念?
2.职业生涯设计中的常见问题是什么?
3.大学毕业生应坚持哪些择业原则?
活动设计
课件为当前中央电视台的热门节目“感动中国人物”,在屏幕上打出几组人物照片,背景音乐是《走进新时代》。让图片和音乐点燃学生对劳动、对创造的情感,让学生注意他们的职业。进一步说明劳动者分工不同,但是地位平等,都为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劳动意味着就业,那么我国就业形势如何?这个问题同学基本上都能回答出来。用一张招聘会的图片和一段文字来向大家展现:
据新华社报道,2006年中国失业率大约在4.6%以内,中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将达900万人。农民工和大学生是中国近五年内的两大就业团体。
面对今年需要安排就业的2500万人和1100万个可新增岗位,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数量达1400万人,这个数字比去年增加100万人。
图片和文字令学生很震撼。接着,大家深入分析一下形势如此严峻的原因。
形势严峻:岗位供应需求。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从公式的两边分别分析。
让学生分析就业的意义,教师从劳动者自身和国家这两个方面进行总结。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进行“了解自己的辅导”——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这一部分设计了层次递进的4个问题。
1.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2.当你的职业理想和现实发生矛盾的时候,你该怎么办?
3.假如你是浙江模具厂的人力资源处主管,你要招聘以下人才:
(1)公关部经理。要求:
(2)业务员。要求:
(3)技术工程师。要求:
4.合适的工作去哪里找?敢问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