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具体地了解普通人物快速采访的特点,下面选择1997年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一等奖的作品作为参照。
变味的义务劳动
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中,我市每月月末都要组织干部职工义务打扫公共卫生。然而11月28日下午,记者在现场却看到这样的情形——
〔同期声〕记者:您好,您是哪个单位的?
打扫卫生者1:我不是,我是来做活的,你问他吧。
记者:您是哪个单位的?
打扫卫生者2:我们是那个,我想一下,国税局的。
记者:您是那个单位的职工还是他们请的?
打扫卫生者2:他们请的。
打扫卫生者3:我是工行的。
记者:您是工行的职工吗?
打扫卫生者3:不是的,我们是他们请的临时工。
打扫卫生者4:我们是给建行打扫的。
当我们正在市建行的卫生责任段采访时,该单位开着桑塔纳轿车的检查人员可能觉得有点不妙,开车急速驶出我们的摄像机镜头。我们追踪到市建行,采访了那位检查人员。
〔同期声〕检查人员:就是跟他们说一声,整干净。
记者:那你跑什么?
检查人员:一会儿把我整到电视上去曝一下光,安逸吗?(我的)形象本身就不光辉了。那个人相当于我们请的临时工,一次给20块钱,每月尽一回义务。
随后我们赶往市国税局和工行崇州市支行,想看看这两个单位的职工是否真的抽不开身参加义务劳动,结果他们的办公人员或聊天,或辅导小孩功课,或边抽烟边看报。像这样,自己悠闲自在却要出钱请人帮助尽义务的做法,是不是使义务劳动变味了呢?
这是四川崇州市广播电视台记者报道的。
李洪儒互联网上开花店
观众朋友,这里是青州农民李洪儒的花卉交易大厅,眼下市场行情最看好的就是这些世界名花——观赏凤梨,平均每两天就有三千多盆从荷兰空运到这里,而这笔买卖是李洪儒通过国际互联网与荷兰的一家公司做成的。
李洪儒是青州市有名的种花大王,这几年他一直在寻找参与国际花卉市场的好办法。今年年初,国际互联网在青州开通,他立刻上了网,成为我国第一个在互联网上开花店的农民。
〔同期声〕李:我们通过互联网做的国际买卖,大约在20笔左右,主要交往荷兰、比利时、哥斯达黎加等国家,总交易额四五百万元。
为做好国际买卖,李洪儒特意聘请了几位大学毕业生做帮手。他说明年他种植的花卉将通过互联网销往国外,真正参与国际大市场。
〔同期声〕李:那本来看起来是很遥远的事情,我们公司通过互联网络,三四个小时就谈成了。我觉得做一笔国际买卖比在本地还要容易、还要快一些。
这是潍坊台报道的。
1.即席简短的问答
广播、电视新闻的时间极为宝贵,是按分、秒计算的,广播、电视记者更不允许浪费时间,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采访必须能够立即抓住问题的实质、要点。
通常在做普通人物采访时,记者们往往只提几个问题。采访对象的回答也是三言两语,但却能说明问题。
典型的“快速”采访包括采访双方几分钟的提前谈话——从中记者抓住一条消息的要点,然后迅速作出判断,提出2~3个问题,得到2~3个迅速的回答,录音机、摄像机开着机,对简短的问答录音、拍摄,接着机器关掉,记者离开现场去进行另一次采访任务。
2.速度体现的优势
“快速”人物采访有它独特的优势,这至少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在当今“信息爆炸”社会,“快速”采访以最少的时间把最重要的信息传达给观众,可以立刻见到效果,为观众和电视台节省了宝贵的时间。
其次,由于“快速”采访的问答都很简练,容易为最广大的观众所接受。同时,它又可以以最少的时间扩大信息量。
最后,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记者的采访技巧。如果说名记者是从写简短消息开始训练文笔、业务技巧的话,那么广播、电视记者也是从“快速”采访开始进行锻炼、提高,最后能胜任重要人物采访的。
“快速”采访不仅可以训练、培养电视记者的良好文风,而且还可以帮助记者训练自己的判断力、反应能力以及概括能力。
3.不可避免的问题
像任何事物一样,“快速”采访也有它不足的一面:
(1)记者几乎没有时间进行准备,如果消息不灵通,再加上截稿时间紧,往往会在忙中出错,而且不易补救。
(2)由于采访时间极短,采访双方没有多少时间进行创造性的思想交流。
(3)如果记者没有高度概括的能力,在80秒钟的时间里不可能抓住问题的实质,概括复杂的内容,从而使采访流于形式,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
(4)记者来回移动麦克风,再加上采访双方都在现场处于活动状态,容易分散注意力,减弱采访的效果。
看起来,“快速”采访似乎很容易,记者不过问几个小问题,对方也简单回答一下,就结束了采访。其实,并不这么简单。真正好的、成功的“快速”采访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磨炼、思索得来的。一个不会做“快速”采访的广播、电视记者,同样也不可能会做单独名人广播、电视采访的。
在这个意义上讲,要想做名人独家采访,必须从“快速”人物采访开始进行锻炼。
4.灵活的插入方式
快速采访的插入方式是一种片段插入的方式,在广播电视报道中,插入记者和采访对象的问答或者仅仅插入采访对象的声音,这种方式区别与报纸记者的采访,也是一种将直接引语引入报道中的编辑方法。
快速采访是一种用新方法把事实串在一起的采访,在某种程度上讲,快速采访的插入方式改变了新闻报道的结构方式和编排方式。
5.公众意见展示的窗口
普通人物的快速采访在广播、电视节目中成为展示公众话语权的窗口,可以说是一种独具魅力的采访。在某种程度上讲,公众的意见以快速采访的方式得以在大众传播媒介中传播,形成了一种新的公众意见表达方式。
6.生动、逼真的话语方式
普通人物的快速采访形成了生动、活泼、逼真的话语方式,成为一种广播、电视新闻独特的报道方式。在很多节目中,由于插入了普通人物的快速采访,使报道得以新鲜、生动、活泼、感人,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