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政要人物采访一般被称为是高端采访、高层采访或是重量级采访。这种采访日益受到中外新闻媒体的重视,成为重大新闻报道的组成部分。
在当今信息时代,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的活动往往是来去匆匆,且难以接近。记者要采访这样重量级的人物,绝非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电视采访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人物专访;二是人物快速采访。人物专访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事先预约好采访对象,可以在演播室或固定的场所做较长时间的采访。人物快速采访往往来不及做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常常要在现场约定,采访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相比之下,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的快速采访对电视记者是一种新的挑战。探讨其采访特点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和理论研究价值。
1.高端采访的作用及意义
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的电视采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电视媒体来说,其主要作用有:发挥媒体抢占话语权的影响力;树立媒体关注世界事务的形象;提升报道质量,增强新闻权威性。
对于采访记者来说,是一种难得的机会,也是对专业水平的考验。在某种程度上讲,是对记者职业生涯的挑战。
具体来讲,政界要人的采访在报道中可以起到加重新闻分量的作用。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这类采访受到特别的重视,成为评定新闻价值含量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记者采访到这类人物,对其新闻报道价值评定的权重就要加码。
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国际政界要人本身往往成为焦点人物。他们的态度、观点、举止,对新闻事件能够产生直接影响。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福德认为,名字制造新闻。如果新闻中出现了一个重要的人物,其名字本身已具备了新闻价值。
从一定意义上讲,国际政要人物采访之所以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物本身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
概括起来,国际政要这类采访对象的特点具有显著性、权威性、新闻性。他们在新闻报道中主要起到两种作用:
其一,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国际政要的言论具有世界影响力,他们的观点、意见、态度、行为往往影响到世界大局,国际政策、法规的制定,政策的执行实施。
其二,国际政要人物本身是一种新闻符号,起到引起受众特别关注的作用。传播学者研究表明,显著人物在新闻报道中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信息。特别是在电视媒体中出现,重要人物往往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2.把握采访机会
国际政要采访的前提首先是能否获得采访机会,而采访机会要靠记者积极主动争取。可以说,争取到采访机会就是一个成功。
美国《60分钟》节目资深制片人史蒂夫来中国讲学时,特别强调说,说服一个拒绝接受采访的重要人物上电视,本身就是件令记者和媒体兴奋的事。每当《60分钟》节目记者独家采访到这样的人物,总编导休伊特就会高兴异常。因为这是在新闻竞争中的一个强于对手的举动。
2004年除夕,CCTV(中央电视台)驻欧盟记者有幸争取到了独家采访欧盟委员会主席普罗迪的机会。
普罗迪是意大利前总理,时任欧盟委员会主席。在常驻欧盟的记者看来,能采访到他,特别是独家采访,是一件极困难的事。驻欧盟的各国记者约有3 000人,是世界上常驻记者第二多的地方。
CCTV记者同其他驻欧盟记者一样,一直计划采访普罗迪,可是在近半年的时间里都没有合适的机会。2003年年底记者了解到,普罗迪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晚上要到中国驻比利时大使的官邸做客并参加晚宴。这是普罗迪上任5年来第一次接受中国大使的邀请到大使官邸做客。这个信息表明,中欧关系已经开始进入一个更新的阶段。如果能借此机会采访他,其意义不言而喻。
CCTV记者立即向中国大使馆新闻处说明采访愿望,并请他们向大使转达。普罗迪拒绝接受正式的采访,但是没有完全拒绝电视记者拍摄造访活动。记者没有放弃争取采访机会,准备在现场直接进行采访。记者请使馆有关人士向普罗迪进一步表示,中国人民在过年时有一个习惯,即是相互拜年,祝贺新的一年吉祥幸福。他能否在大使官邸通过电视镜头向中国人民问候新年,普罗迪高兴地接受了这种采访方式。记者感到十分兴奋,立即同台里新闻部门联系,得到特别支持。新闻编辑部门以特有的新闻敏感十分重视这一采访活动,列出7个有关中欧关系的具体采访问题供记者参考。记者根据普罗迪接受采访的态度,估计他有可能不会直接回答这些问题。于是,做了两手准备,将主要问题梳理成3个,准备在现场提问。
2004年的除夕前一天,普罗迪按照约定时间应该于晚上8点到达大使官邸。CCTV记者于7点半就在大使官邸等候。可是,普罗迪并没有在8点钟到达。到晚上8点半,仍然没有露面。中国大使有一些着急,一时又无法同普罗迪联系。记者坚持耐心等待,快到9点时使馆接到普罗迪助手的电话,对方解释说,普罗迪因临时公务活动延迟了时间,现在已经从欧盟总部出发,20分钟后到达。
晚9点15分,普罗迪的汽车终于停在中国大使官邸门口。他一下汽车,首先表示歉意,之后直接进入会客厅,与大使进行礼节性的交谈。CCTV记者迅速跟进拍摄会谈的画面,之后回到会客室旁的大厅,选好采访背景,等候普罗迪出来。
15分钟后,他和中国大使一同走出会客室,欲穿过大厅直奔餐厅,他好像全然忘记了要在电视上向中国人民拜年这件事。CCTV记者赶紧走上前对他说:“普罗迪主席,您答应过在电视上向中国人民问候新年,现在是否能在摄像机前说几句话?”
他说:“现在?好吧。”
记者问道:“主席先生,明天是中国的除夕,您可能知道,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人民对春节非常重视,我请您向全中国人民问好。”
普罗迪用法语向中国大使询问:“春节快乐用中文怎么说?”
大使用中文告诉了他。他自己学了两遍。然后先用中文笑着说:“春节快乐”,接着又用英文说:“我要对全中国人民说,春节快乐!我祝愿今年是一个吉祥之年,是和平的一年。”
记者看他兴致很好,立即提问:“您如何评价中国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普罗迪说:“中国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我们期待着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记者继续追问:“您对目前和未来中欧关系的发展有何期待?”
普罗迪回答:“目前,中国在国际事务和国际政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欧中双方的关系是友好的,是没有障碍的,而且双方的友好关系还在继续发展。我认为欧中双方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应该进一步加强合作,在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我们双方确实有许多共同点:我们双方都不想谋求霸权;我们只是要积极参加国际事务。我们双方都认为,我们的合作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普罗迪终于说出了有价值的信息和观点。中国大使站在他旁边,也接受了CCTV记者的采访,采访氛围十分融洽。最后普罗迪还主动跟大使和记者合影留念。
CCTV记者采访结束,迅速回到记者站进行编辑、撰稿,联系卫星传送。这是中国驻欧盟记者首次独家对欧盟第一号人物的采访。
除夕晚上,普罗迪出现在《新闻联播》节目中。这次节目有两个国际政要重量级人物向中国人民拜年,一个是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另一个是欧盟主席普罗迪,这在过去是没有过的。
从这个侧面也可以看到中国受到世界的关注和重视的程度。特别是普罗迪还讲了对中欧关系的期待和今后在具体领域的合作趋向,以及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作用。时间虽短,但是信息含量是深层次的、也是有一定国际意义的。他在我国总理访问欧盟前说这番话,传达了一个重要信息和一种态度。
这次采访正式拍摄只有3分钟时间,从中可以感受到快速采访的紧张,因而,记者还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CCTV记者对普罗迪的采访,突出体现了快速采访国际政要的特点。
要做好现场快速采访,第一,要有强烈的采访意识,想尽一切办法获得采访的机会;第二,要掌握快速采访的技巧;第三,要了解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对这种采访的特殊要求。
3.现场快速反应
国际政要人物的采访有时要在现场进行,这也是快速采访的特点之一。是对记者新闻判断力、反应速度的考验。
国际政要人物的快速采访难度是:由于受到采访时间的限定,它要求记者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采访到有价值的新闻,把握好采访的进程。
有时候,这种采访是在现场瞬间完成的,事先没有预约。这时,全凭记者的快速反应和准确判断。
2003年6月26日,德国总统劳在总统府院内草坪上向1 000多名获洪堡奖学金的中外学者和留学生发表演讲。CCTV记者在演讲台下拍摄,事先已经被告知不安排采访。
洪堡奖学金是面向全世界知识精英的欧洲最著名的奖学金,世界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是该奖学金的获得者。
演讲完毕,劳总统突然向听众走过来,这是事先没有安排的程序。警卫人员没有阻拦。
一种职业的敏感反应,CCTV记者立即走上去,大声说:“总统先生,总统先生!”
劳总统听到有人喊他,把头回过来,面向记者。记者赶紧把话筒递上说:“劳总统,我是中国中央电视台记者。在今年获奖的洪堡学者中,中国学者获奖的人数居各国获奖学者之首。对此,您有何评价?”
劳总统脱口而出:“中国学者和中国留学生非常勤奋,非常聪明。目前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有3万人。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想让德国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看到劳总统回答了中国记者的提问,各国记者和德国记者一拥而上。
CCTV记者迅速追问道:“总统先生,您怎样评价目前的中德关系?”
劳总统说,“德中关系发展势态很好。目前在中国的德国企业已经有1 700多家。这些企业与中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下一步德国的中小企业要和中国建立合作关系”。
“总统先生……”记者接着要往下问,这时,总统的警卫人员上前打断了采访,并请各国记者让开,让劳总统走向人群,边握手边迅速离开。
整个采访时间只有1分10秒钟,但对劳总统的现场采访,对于提升报道洪堡奖学金获奖者大会这条新闻的价值具有凸显的作用。同时,从信息层面上还有所引申:评价了中国留学生;对中德关系表明了观点;透露了下一步中德合作的信息。
在一定程度上讲,国际政要人物的快速采访也是一种令记者产生报道**的采访活动。快、新、短是新闻的特性,可以锻炼记者的速度和反应能力。讲求实效是新闻报道的特点,同时也因此使记者采访具有了挑战性和创造性。
4.灵活巧妙提问
国际政要人物的采访活动,多数情况下在新闻现场进行。一般来讲,在新闻活动之后才能正式拍摄采访的内容。因为政界要人到新闻现场有严格的时间规定,他们不会提前到现场,等到他们出现,新闻活动也就马上开始了。
记者常常在采访对象要离开时,抓紧时间对他们进行采访。有时,采访对象能否接受采访还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等到记者正式采访,采访对象已经参加完活动,工作重心开始转移。这时候,记者采访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提问技巧。
国际政要人物的电视快速采访,不但时效性强,而且政治性强。记者在紧张的采访活动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有半点疏忽。此外,还要注意国际采访活动的纪律。要看不同情况,适度把握运用巧妙的提问技巧。
每年10月1日,中国驻各国使领馆都要举行国庆招待会。2003年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招待会定于9月30日晚举行。荷兰使馆邀请记者前去参加招待会。
按惯例,一般不报道招待会。CCTV记者了解到,荷兰外交大臣可能参加招待会。荷兰外交大臣夏侯雅伯当时已当选北约秘书长,正处在候任秘书长的位置上,已经是世界瞩目的人物了。
北约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军事集团,而北约秘书长则是北约的最高行政长官。CCTV记者意识到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同时考虑到,即使他参加招待会,也不会有多少时间接受采访。于是,提前把采访夏侯雅伯的计划告诉了使馆。使馆方面回答说,不敢保证他能否同意接受采访。
重要人物的出场似乎总是要晚一些。8点开始的招待会,夏侯雅伯9点半才来到中国大使馆。CCTV记者感到,采访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招待会10点就结束了,迟到的政要们往往顾不上理睬记者。
CCTV记者即刻把提前准备的问题压缩、调整。准备用引起注意的方式进行提问。
中国驻荷兰大使薛韩勤与夏侯伯雅交谈一结束,CCTV记者就走上前对他说:“大臣先生,您今天来参加中国驻荷兰大使馆的国庆招待会,这本身是否表明您对中荷关系的重视?”
“当然,我重视中荷关系。”他简短地回答说。
“那您能否评价一下目前的中荷关系?”
他看起来似乎来了情绪:“中荷两国的关系目前非常好,但还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我最近刚刚访问中国回来,中国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荷兰政府会积极努力促进两国关系的发展。”
“您现在是北约候任秘书长,将于明年1月1日正式出任北约秘书长。您上任后,将会集中精力做哪些工作?”
“北约秘书长是一项很重要的职务。我对担任这项职务感到很荣幸。北约目前正处在重要的转型期,北约参加了联合国领导下的阿富汗维和行动。明年还将吸收7个新成员国。所以说,对于北约秘书长来说有很多工作要做。”
“您对北约的军事改革有何打算?”
“北约的军事改革就是建立新型的指挥机构,提高北约快速反应部队的作战能力。同时,北约各成员国应该密切合作,协调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北约的作用。而这也是我本人的职责。”
采访非常顺利,CCTV记者通过巧妙的提问达到了目的,实现了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CCTV记者采访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他对中荷关系的态度;二是他对即将上任的北约秘书长职务有何打算。记者第一个问题使他不能回避,这是一个中性的问题,很好回答。第二个问题强调目前的中荷关系,使采访的内容具有现实意义。第三个问题着眼于他现在的工作变化,对观众来说是新的信息。第四个问题比较尖锐,触及到北约的军事改革,这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
国际政要的采访技巧运用要根据不同情况、不同人物的特点灵活掌握。其中,有一个重要的方法,即记者在提问时心中一定要清楚,要从采访对象口中得到哪些要点,用以阐明所报道的题目。
此外,记者提出的问题不能过多,一般围绕一两个重点问题展开,问题之间要有逻辑联系。提问方式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5.其他相关要领
国际政要的电视快速采访的其他要领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1)采访预约
国际政要的采访预约自有一套程序。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在现场当即决定,记者要想办法接近采访对象,可以用直接提问的方式采访,也可以先征求对方同意,然后采访。二是通过官方途径,一般是依靠使馆来牵线搭桥。三是通过政要的新闻发言人联系,简洁清楚地说明采访意图,可以强调采访的重要性,说明电视采访的方式和要求。
(2)采访时间、地点选择
国际政要的采访时间、地点选择也有自身的特点,主要在两种情况下来选择。一是选择新闻发生的现场,采访时间可以安排在新闻进行的间歇,也可以安排在新闻结束之后。二是选择其他固定场所,一般在政要办公室里采访比较多。这种采访大都要提前预约,是实效性不太强的反应性报道,或者是有新闻由头的观点采访。
(3)采访插入
国际政要的快速采访在新闻中的使用以片段插入的方式为主。大多数情况下,以动态新闻的方式播出。有时候,政要采访自身也可以构成新闻的主要内容。采访对象在现场大多数以站立的姿势接受采访,记者要考虑出镜的方式。采访对象在办公室大多数以坐下来的姿势接受采访,记者要考虑采访的背景,最好能够提供从属信息。
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的现场快速采访是一种较深层次的信息交流,对记者的职业素养和采访能力有较高要求,只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采访水平,不断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