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特别节目的软性题材选择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长期以来,《新闻联播》以国家媒体的权威性影响着中国社会,发挥出巨大的舆论引导作用。例如,《新闻联播》报道“时间去哪了”,引起社会的热议,唤起人们对光阴的回忆、人生价值的思考。进一步讲,引起对祖国未来的思考,对现时社会变革的思考,从而唤起对新一代领导人绘制国家更加美好蓝图的使命感的理解和支持。因为,社会的进步同个人的幸福是相互关联的。
2014年春节的年初一到年初八,“家风是什么”在《新闻联播》以头条、提要的方式连续播出,《朝闻天下》《共同关注》等黄金时段节目还播出了加长版。“家风是什么”唤起了人们对家庭教育与人的成长的思考,对家风与社会风气的思考。
对于“家风、家规”大家并不陌生,正如采访中一个老大爷所说:“家风啊!谁家没有?没有家风还行?”但是,“家风是什么”这样的话题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出却出乎人们意料。更有意味的是,这个话题虽然人人都知晓,但是节目却仍然引起观众的兴趣。
“家风是什么”采取街头采访、微调查的方式,这种形式观众也不陌生,2013年的“你幸福吗”的影响已深入人心,似乎余音犹在。2014春节之际,家人团圆谈家风,社会各界发出正能量的呼唤——呼唤中国家庭蕴藏的优良传统。
梳理2014年“家风是什么”的7期节目,同2013年“你幸福吗”做对比,有这样一些变化。
1.快速海采、定向采访、微信采访
与“你幸福吗”相比,“家风是什么”在采访环节上增加了微信互动的方式。“你幸福吗”的69条采访全部来自海采,也就是在街头随机采访。而在“家风是什么”的调查里,63条采访中有41条来自海采,有19条是记者的特向采访,每期2~4条。定向采访使报道的基调更加明晰,传达的声音也更加理性。
而最引人注意的是,2014年2月2日第三期的节目中有3条来自微信互动的语音。
央视微信账号与受众进行互动,邀请受众用语音说出自己的“家风、家规”。本书作者也收到了这样的一条语音,康辉以唠家常式的语气,讲述了自己对家风的理解,并邀请大家说出自己的家风。人们通过微信说出自己的观点,不用面对镜头,不用顾虑记者的提问,心与心的距离瞬间拉近,所谓的“话筒恐惧症”也大为减弱。
在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必须顺应新的趋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中央电视台采取的动作十分迅速。2012年11月1日,微博@央视新闻在新浪微博正式上线;2013年4月1日,新闻频道官方微信“央视新闻”正式上线。该微信有三项内容:“突发新闻”“视频新闻”和“语音互动”。在“家风是什么”报道中,主持人与受众进行了良好的互动。除了新媒体的互动是此次的亮点之外,通过约访特定人士也使受访者的身份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2.面对身份多元的受访者
由于“你幸福吗”全部是海采的方式,受访者大多数是一些出现在街头、马路等公共场所的人,个体工商户、游客、旅客、退休人员等居多,致使一些网友调侃说:“央视是在有意寻找有钱又有闲的人……”今天看来,调查对象身份构成不够多元。在“家风是什么”中,采访对象构成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记者约访了京剧表演艺术家梅葆玖、“大衣哥”朱之文、航天员聂海胜、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台湾著名主持人李涛、李艳秋夫妇、台湾极地超级马拉松选手陈彦博、摄影家焦波、企业家柳传志、张存浩院士及其家人、作家陈忠实、音乐人黄国伦、寇乃馨,等等。这些人说的话具有代表性,深刻风趣、有内涵,此外人物本身也具有一定吸引力,在一定程度上了增加了采访的分量。
续表
此外,“家风是什么”采访的地域范围也有所扩大。“你幸福吗”涉及的国内省份(直辖市) 17个,海外城市3 个,分别是华盛顿、内罗毕和瑞典。“家风是什么”涉及国内20个省份(直辖市),国外涉及阿尔及利亚、英国、巴西、越南等国家。
总体来说,“家风是什么”摆脱了在街头获取素材的局限性。在话题设置方面,提出的是开放性的问题,使受访者回答时有话说,有余地。而不是简单的回答:是或者不是,有或者没有,对或者不对。
客观地说,街头采访调查在许多方面还需要探索,诸如采访对象的选择、调查结果的呈现、记者的提问方式,等等。“家风是什么”积累了新的经验,值得肯定和研究。
[本章重点]
1.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电视采访一般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人物专访,二是人物快速采访。人物专访有比较充分的时间准备,事先预约好采访对象,可以在演播室或固定的场所做较长时间的采访。人物快速采访往往来不及做充分准备,采访对象常常要在现场约定,采访时间往往只有几分钟。相比之下,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的快速采访对电视记者是一种新的挑战。
2.国际政要高端人物的电视采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对电视媒体来说,其主要作用有:发挥媒体抢占话语权的影响力;树立媒体关注世界事务的形象;提升报道质量,增强新闻权威性。
3.从一定意义上讲,国际政要人物采访之所以具有重要作用,是人物本身具有的特点所决定的。概括起来,国际政要这类采访对象的特点具有显著性、权威性、新闻性。他们在新闻报道中主要起到两种作用:其一,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国际政要的言论具有世界影响力,他们的观点、意见、态度、行为往往影响到世界大局,国际政策、法规的制定,政策的执行实施。其二,国际政要人物本身是一种新闻符号,起到引起受众特别关注的作用。传播学者研究表明,显著人物在新闻报道中出现,本身就是一个重要信息。特别是在电视媒体中出现,重要人物往往成为观众关注的焦点。
4.要做好现场快速采访,第一,要有强烈的采访意识,想尽一切办法获得采访的机会;第二,要掌握快速采访的技巧;第三,要了解电视新闻报道方式对这种采访的特殊要求。
5.在一定程度上讲,国际政要人物的快速采访也是一种令记者产生报道**的采访活动。快、新、短是新闻的特性,可以锻炼记者的速度和反应能力。讲求实效是新闻报道的特点,同时也因此使记者采访具有了挑战性和创造性。
6.国际政要的采访预约自有一套程序,通常有三种方法。一是在现场当即决定,记者要想办法接近采访对象,可以用直接提问的方式采访,也可以先征求对方同意,然后采访。二是通过官方途径,一般是依靠使馆来牵线搭桥。三是通过政要的新闻发言人联系,简洁清楚地说明采访意图,可以强调采访的重要性,说明电视采访的方式和要求。
[思考题]
1.高端采访的类型有哪些?
2.高端人物快速采访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3.高端人物的快速采访有哪些特点?
4.如何做好高端人物的现场快速采访?
5.国际政要的采访预约有哪些主要方法?
6.国际政要的采访时间和地点应如何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