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写作才算好?优秀的写作应该掌握哪些要领?写作能力怎样得以提高?首先来分析一下写作的“4个C”标准。
1.“4个C”的衡量标准
什么样的写作才算是高水平的写作?优秀的写作应该掌握哪些技巧,达到什么标准?
在西方广播电视界,为记忆方便,提出“4个C”标准,该标准引自美国汤姆·麦克尼克尔的《节目主持人写作评估》一文,用来衡量广播、电视写作水平。这“4个C”标准是:
Clear——清楚
Concise——简洁
Correct——准确
Conversational——口语
这“4个C”标准,可以说是新闻写作的基本要领,又是最高的标准。1991年,美国三所名牌院校——印第安纳大学、南加州大学、马里兰大学用这“4个C”标准,对美国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节目的三位一流节目主持人的写作进行了评估,所得出的结论是:优秀的写作读起来顺口,听起来自然,在总体上形成简洁、明快、流畅、直截了当的风格。
这“4个C”标准看起来明白清楚,但真正做到绝非易事。《节目主持人写作评估》一文作者麦克尼克尔认为:“新闻节目主持人的写作在总体上应该形成简洁、明快、流畅、直截了当的写作风格。”这个观点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得到公认的。然而要形成这种风格,就要在具体的写作之中得以体现。
广播、电视写作较之文字写作的自由度要小,为什么呢?
表面看起来,几十个字的短短几句话,几百个字的文字稿没有什么深奥内容,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修饰。但是,写作起来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复杂,画面、同期声、字幕等表现元素如何同文字解说融为一体?写作怎样起到应有的作用?文字的长度应该掌握在多长时间之内?等等。
事实上,“4个C”标准中的每一个标准对另一个标准来说都有一定难度。有时候,用100个字说清楚的事情要压缩到50个字才更为简洁,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冲突”,有时候,口语使用起来难免啰唆,但是要简洁就得避免啰唆,这也不能不说是一种“矛盾”;有时候,为了准确进行必要解释,文字数量就得增加,而节目长度又有限,既要讲清事实,语言上又要准确无误,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挑战”。
在准确基础上力求简洁、清楚、口语化,这样的写作才算是优秀的写作。
2.节目预告的写作
人们听广播、看电视的状态是边听边看,当一些重要的新闻播放时,往往是先听到节目预告,引起特别关注,接下来再全神贯注地收听、收看新闻节目的内容。
在广播、电视节目朝着规范化发展的今天,由于启用了节目主持人的形式,节目预告往往在播放开始先由主持人提示出来,预告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用生动的语言引起观众收看的兴趣。
观众收看电视新闻的状态对写作提出了特殊要求,即首先写好节目预告。
预告写作的作用,关键是调动观众的收视兴趣。在联播型新闻节目中,往往是预告节目的主要内容。通常,以直截了当方式将新闻标题播放出来。画面上,如果是两个人播报,每人一条轮换预告。一般只出现播音员或主持人。如果是一个人播报,可以利用电视特技以抠像方式在屏幕的侧上方展示画面。在专题性新闻节目中,节目预告往往将一次节目全部选题报告给观众。预告的方式比较灵活,但不能冗长,以免观众失去耐心。有些节目只有一个选题,预告时要注意避免平铺直叙,要找到一个趣味来吸引观众。专题性节目预告常常用典型画面加上响亮的提示语。有些节目利用特技、音乐加以处理,以吸引观众收视。中央电视台《社会经纬》节目中的“节目导视”,制作得较为生动、简洁。不但提供了信息,而且调动了观众的收视兴趣。
总之,新闻节目预告的作用是以传播重要信息的简洁方式调动观众的收视兴趣。在调动观众收视兴趣的同时要注意新闻节目的严肃性,不能搞新闻噱头,不能掺杂娱乐成分。简洁、明了、具体、生动是节目预告写作的要领。
3.新闻提要的写作
每一次新闻节目,一般都要有提要。新闻提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它能突出重要的新闻消息和事件,有效地吸引观众注意收看。另一方面,新闻提要能起到指导收视的作用,用寥寥数语告诉观众一次节目的大致内容,使观众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有期待有选择地收看。
广播新闻提要大致有两类。一类是放在一次新闻节目开始时的总提要;一类是在新闻播出过程中起提示、说明作用的穿插提要。
总提要的撰写通常是选择若干条重要新闻,用一句话或一行字概括新闻的核心内容,简洁明了地告诉观众本次新闻节目的全貌和重点。
新闻播出过程中穿插的提示和说明常用于强调某条新闻的重要意义,说明若干条新闻之间的联系,讲述几种现象和事实所带来的正、负效应,显示一次新闻节目在编排上的分类与段落。
这类穿插在节目中的提示实际上是把编排思想贯穿在整个节目中,它把许多单条新闻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对一条新闻中重要的事实和观点予以提示,巧妙地把新闻节目按内容或形式分门别类。
提要把同类或有呼应关系的新闻编排在一起,使之起到相互印证或对比说明的作用,强化了新闻事实的意义和力量,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加大了新闻播出的信息量。
在插播广告的新闻栏目中,每次广告之前,节目主持人通常要预告一两条广告之后的新闻,旨在吊起观众的胃口,吸引他们不要转看其他电视台的节目。
电视新闻提要的作用是引起观众的注意,以便关切节目的内容。
一般情况下,播音员或主持人先出镜播送节目预告。预告之后播放节目内容提要。在播送内容提要的同时选择当次节目最重要的内容和最吸引人的典型画面。
目前,播送内容提要的方式有这样几种:
一是用典型画面配提要解说,画面可以运用特技手段,以翻页、画框等方式展现。在播送提要时,特技画面可以给观众视觉感受上的新鲜感,文字提要力求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取的方式就是这样一种。
二是先由播音员或主持人口头播报,然后插入典型画面,画面中要有现场同期声。此时,画面展示的内容也起到一定听觉语言的作用。例如,北京电视台的《北京特快》节目。男女主持人以快节奏报提要后,展示典型画面。这时,主持人出镜运用特技做抠像处理,而画面则不利用特技手段。因为画面中有同期声,展现时间又比较短,大多是固定画面,用特技可能会分散观众注意力。这种方式节奏快,口头播报与现场画面转换特别快,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观众的收视愿望,能够比较注意地收看节目内容。
三是先由播音员或主持人出镜,将节目内容以生动的方式加以提示,地点选择演播室或其他现场场景,然后用现场拍摄的典型画面浓缩组接在一起。画面中有现场同期声、特写镜头,也可以有记者的采拍镜头、人物活动,有时还有画面加解说的片断插入。这种提要方式大多用于专题性新闻节目,如美国的《60分钟》《48小时》,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等。有时,一次节目中有两个以上的选题,中间主持人可以再次出现口头提示一下,也可以不出现。《60分钟》节目的开头提要大多将两个以上选题的画面全部剪接组合成一体,令观众目不暇接。这样,观众注意力特别能够集中,注意画面中提示的内容。《48小时》的提要方式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报道内容的画面,一部分是节目中出现的记者采访部分。这种方式借鉴了电视剧的开头,将剧情和人物先展示给观众。
新闻提要写作的要领,一是要有具体的内容,不能空洞;二是要准确无误,不能以不恰当的比喻、形容来表达内容;三是简短、贴切、紧凑。
4.编前编后语的写作
编前编后语是对所播发的新闻事实进行说明、评价并表明自己的见解和态度。编前编后语常常是对新闻所蕴含的新思想、新观念进行点评,对新闻事实中具有典型指导意义的方面进行剖析,使事实得到升华,使思想得到深化,使观众对新闻事实给予极大的关注,使新闻发挥出最大的功效。
编前编后语一般直截了当,态度鲜明,语言精练。就好像是一篇短小的电视短评。编前编后语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呻吟,要让新闻事实闪耀出思想的光辉,要借助于新闻事实给观众以深刻的启迪。
5.串联词、结束语的写作
串联词主要是用于新闻之间的连接,或是对上面播出的新闻进行简单议论并引出下面的新闻,或对下面几条新闻予以概括综述。
串联词力求简洁、生动、引人入胜。
串联词写作在杂志型新闻节目中往往不可缺少,特别是板块组合的节目,每个小栏目之间大多用串联词来过渡、衔接。
串联词的作用大体上是:承上启下、衔接栏目、上下过渡、弥补空白、间隔转换。
串联词在新闻节目中大都采取主持人口头讲述的方式。写作要领要言简意赅、自然流畅,避免啰唆重复。
一般来说,当节目时间较长或内容较多时,往往在节目的某个层次或栏目之间进行间隔,主持人出现在屏幕上讲上几句话,让观众继续关注下面的内容。
有时,当节目采拍的画面无法完整地表述内容时,或在节目合成过程中发现错误出现画面空白,应急的措施是让主持人出现串联过渡。
有时,节目上下内容变化较大,表现的是不同侧面的内容,如果完全用画面加解说一气呵成,容易引起观众理解上的混乱。因而需要主持人出现串联一下,自然过渡到另一个方面的内容之中。
总之,串联词是电视新闻报道中常用的写作方式,尽管它不成其为一种文体、一种格式,但是其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结束语在写作中是较为简单的,因而也应该是以简洁、干净、利落的方式来报告节目的结束。
各类新闻节目的结尾很少有大的区别和变化。以往,结束语以其最简单的形式告知观众这次节目播送完了。后来又增加了“谢谢收看”“欢迎继续收看”“下次节目再见”“明天再见”“早安”“午安”“晚安”等带有一定礼貌成分的客气用语。
随着新闻节目之间的竞争展开,杂志型节目多样化发展,结束语增加了一定的信息成分和感情色彩。有些节目在结束时预告一下接下来的节目;有些将下一次连续报道的信息告诉观众;有些节目欢迎观众提供线索,将热线电话号码告知观众。许多节目要求主持人在最后以微笑面孔和观众说再见,表现出对观众的亲切感,以此来获得观众对节目的热情支持。
在一些深度报道的节目中,结束语中还包含着引人深思的信息和问题等。例如美国的《48小时》节目,主持人经常在节目最后以一个具体的数字或问题来引发观众的思索。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调查》节目在结束时也进行过这样的尝试。
结束语写作简单,不需过多技巧。虽然如此,但对一个电视节目而言,它依然是一次节目不能缺少的成分,没有它节目就不完整。
6.新闻标题的写作
标题位于电视片片首,用以表明报道的主题思想和主要内容,它的地位决定了它对全片的指导作用。一个优秀的标题,犹如画龙点睛,能够深刻地揭示报道的思想意义,简洁地概括报道的内容要点,有效地吸引观众观看新闻。标题是人们记忆报道最重要的环节,有时影片中的具体内容可能记不清楚或相互混淆了,但标题则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脑海中。新闻标题的写作在本书中已有阐述,这一节侧重于讲述电视专题片标题的制作特点和方法。
电视片的标题,应该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在标题的选定和制作方面,应注意下列环节。
选择拟订电视新闻片标题的基本原则是简明、通俗、确切、写实。明确、写实的标题能起到有效地指导收视的作用。电视片摄制完成后,准备与观众见面,不论是借助于广播电视节目报还是节目预告,往往首先告诉观众的是标题。如果标题作得深奥、抽象、烦琐、含混,读后或听后使人不知所云的话,绝大多数观众的反应肯定是到时候不看。我们不妨设想一下,有多少人会对没有读懂片名的影片感兴趣呢?有多少人会按日按时等待着观看没弄清楚片名的影片呢?一个读不懂的片名像一盆冷水浇掉了广大观众的兴趣和热情,一个读不懂的片名就意味着失去了绝大多数的观众群。而通俗、写实的标题,清楚地告诉观众影片的主题和内容,立刻唤起观众浓厚的兴趣和满腔的热情,观众就会迫切期待着观看这部影片。
简短、通俗的标题易看易懂。电视片的标题,在屏幕上停留的时间十分有限,一般只有几秒或十几秒,在这么短的时间中,观众不可能仔细地领会标题背后的深层意义,也不可能细细地品味深奥标题的韵味。电视所具有的稍纵即逝的播出方式,决定了电视在观看上的瞬间特点和不可重复性。在短暂的时间中没有读懂,后面就没有其他时间再去读懂了,标题后接连出现的影片内容由不得我们分心。所以,电视片的标题要有助于观众在短暂的时间中看清读懂,这是由电视节目的播出方式决定的。
电视新闻的标题有时是用字幕表达的,有时是播音员播报的。新闻标题的作用在于,提示新闻的内容,评价新闻中的重要事实,有效地吸引观众收看新闻。新闻标题的类型可分为实题和虚题两种。实题以叙事为主,用标题说明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虚题以说理为主,用标题说明道理、原则、观念、意愿等。电视新闻的标题以实题居多。
撰写、修改新闻标题要注意下列环节:
第一,标题所揭示的事实与新闻内容应一致。标题中所描述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不能虚构,不能夸张,必须是新闻报道中所集中表现的事实。同时,标题中所揭示的事实应具有典型意义,不能以偏概全,择其一二,违背新闻报道整体上的真实性。
第二,标题应着力写出新闻中最重要、最有特点的精华部分。
第三,标题要旗帜鲜明地褒扬好的,针砭坏的。
第四,标题要善于综合概括,省略得当,简洁明快。
第五,标题要通俗易懂,少讲技术方法和过程,恰到好处地翻译关键性技术术语。
第六,标题要巧用修辞方法,用具体、浅显的事物替代抽象深奥的事物,用生动活泼的对象替代死板、枯燥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