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论及的电视新闻文本样式特指的是电视新闻报道的写作,不包含节目台本、报道大纲、策划方案等。
电视新闻报道的文本样式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是:
1.不能单纯从文字表达上谋篇布局
在一定程度上讲,摸索通讯社、报纸新闻写作的规律相对容易,通讯社、报纸的新闻稿,文字是唯一的符号,可以独立成章。因此,可以对大量的新闻文体的范本进行整理、提炼、归纳。无论是从学习写作的角度,阅读的角度,还是研究的角度,都可以一目了然。
电视新闻的文字符号是电视综合表现元素的一部分,文字要配合画面、同期声等元素,往往不能独立成章。这对于范本的整理、提炼、归纳无疑是一个困难。无论是从学习写作角度,阅读角度还是研究角度来说,都会带来一定的难度。
在这个意义上讲,电视新闻写作文本样式在谋篇布局上的自由度是有限的,记者在文字运用、遣词造句方面不能像文字记者那样挥洒自如。
2.不能在拍摄画面之前搭建及结构框架
电影也是视听艺术,电影拍摄之前要有剧本,演员事先要仔细阅读剧本,然后进行镜头前创作。人们也可以单纯地通过阅读电影剧本,议论、评价什么是好本子。这是因为,电影剧本是文学剧本,故事、人物、对话、情节都可以虚构,剧本创作于拍摄之前。
电视也具有视听艺术的媒介特质。但是,电视新闻的文本却要在拍摄画面之后完成。这是因为电视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不能虚构。记者可以根据掌握的材料写出报道方案、报道大纲、提示台本,但是却不能在画面拍摄之前形成文本。电视新闻写作最基本的要求是声画对位,即使是简单的消息文本,写作之前也要先看看画面,然后对应画面的内容进行写作。
3.不能在深入实地采访之前进行构思
电视新闻文本的构思,建立所有新闻事实的基础之上。因此,仅仅考虑画面拍摄还不够,还要进行实地深入采访,在掌握、研究所有事实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的构思。否则,无法写出具体报道内容的文字,也无法形成符合客观事实的文本样式。
4.不能跳出画面编辑的顺序进行调整
通常,电视新闻的文本是在不断调整的过程中完成的。一个好文本的结构、层次、段落、文字应该同画面规定的情境相吻合。这就是说,结构顺序、层次、段落、文字叙述要符合画面编辑的顺序。如果画面段落顺序有所调整,文本的结构就要随之调整。
5.不能脱离报道方式采用随意的格式
电视新闻的文本样式受到特定报道方式的规定,不同的报道方式对文本样式写作有一定的格式要求。比如,动态新闻至少要有导语、主体、结尾三个部分;调查报道的开头要强调调查题目的重要性,然后才能展示调查的过程;人物志的开头要点出人物的个性特点,然后按照人物成长的关键阶段进行叙述;大型报道的文本不但要写出每个具体部分的内容、还要有镜头表、主要画面构成的注释等。
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电视新闻的文本样式有几方面的缺陷:
其一,由于文本形成在画面拍摄之后,因此文本的“滞后”,往往影响新闻的传播速度;
其二,由于文本的非独立性,文字从属于画面的特点,造成不同程度的重画面、轻文字的倾向;
其三,由于文本格式随着表现元素、报道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容易出现松散、混杂的文本格式现象。
从某种程度上讲,电视新闻文本样式并不能够全部反映报道的内容。但是,这并不是说文本写作不重要,反而是更加有难度。
微型纪录片文本的非独立性解析:
2007年元旦期间,记者用微型新闻纪录片的形式对艺术团在欧洲演出进行了报道。下面的文本格式是将文字解说的内容、长度同画面的内容、长度进行对照,以利于在编辑过程中调整。
这个报道的背景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艺术团成功地把京剧搬上欧洲舞台,探索出了京剧商业演出的新路子。他们先后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国、比利时演出了上百场,成功地走上了商业演出的轨道。艺术团将教学方式引入舞台表演,先表演老师和学生的教学过程,然后再表演精彩的段子,同时打出对白和唱词的字幕,让观众理解京剧的剧情和内涵。
这种解剖式的京剧表演形式对欧洲观众来说是一种启蒙式的京剧艺术欣赏。一些观众过去以为京剧就是中国的武打、杂技,看了演出后才知道京剧就像歌剧一样是戏剧的一种,有故事有剧情。
解剖式京剧表演在欧洲获得成功
(画面:欧洲剧场演出现场)
解说:1月1日至14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古城那慕尔连续上演了12 场中国京剧表演。每一场的演出都是座无虚席,观众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员谢幕6到7次,掌声长达十几分钟。这样的场面,在中国的京剧演出剧场也是很少见的。演出成功的原因是采取了解剖式的立体教学表演方式。
(画面:演出现场、观众掌声)
解说:舞台上的演员是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他们将课堂教学方式引入舞台表演,先让观众对京剧产生感性的认识,然后再表演精彩的选段,同时打出对白和唱词的字幕,让欧洲观众理解京剧的剧情和内涵。
(画面:教学式演出片断 老师 学生)
解说:艺术团没有正式的演员和明星,但是新奇的课堂教学表演方式却吸引了欧洲观众的眼球。剧场的气氛随着表演和剧情的发展而波动,观众从好奇到理解,掌声不断。
(画面:演出现场、观众掌声)
解说:立体解剖式的京剧表演形式,对欧洲观众来说是一种启蒙式的京剧艺术欣赏,非常符合欧洲观众的口味。
(画面:观众、特写、演出)
解说:这种课堂教学方式的表演是法国巴黎剧场经理、戏剧导演索米尔的创意。三年前,他深入地研究了中国的京剧和欧洲观众的接受心理,亲自到中国指导艺术团的排练,挑选京剧表演的选段。
解说:在索米尔的策划下,京剧演出成功地走上了商业演出的轨道。他们在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国演出了近百场,许多观众看了一次又看第二次。
过去,一些欧洲的观众以为京剧就是中国的武打、杂技,现在他们知道了京剧就像歌剧一样是戏剧的一种,有故事有剧情。
(画面:宣传海报、演出大厅、观众台)
采访同期声:(布鲁塞尔文化村剧场经理 贝尔纳)
“京剧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比利时人很感兴趣,但是欧洲的观众很难理解。所以,演出前我们在报纸上刊登文章,向观众介绍中国京剧的基本常识。”
(背景画面:演出大厅,观众进场)
采访同期声:(法国导演索米尔助理 武空)
“法国人索米尔去了北京,觉得京剧非常有意思。但是法国的观众还不习惯看中国的京剧,所以他想用什么手法让法国观众看下去。他安排了第一部分,学生和老师在舞台上拍戏,就和上课一样。第二部分表演京剧中非常有名的剧目。”
(背景画面:正式演出前舞台)
采访同期声:(演出团团长 京剧艺术家孙毓敏)
“往往我们对自己的国宝不以为然,法国人从他的角度切入,造成如此轰动效应,令人深思。索米尔导演说,不仅仅是向欧洲人民推出几台文艺演出,而是交给他们一把金钥匙,打开通往中国传统艺术的秘密通道。”
(背景画面:演出大厅、中场观众休息)
解说: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校艺术团在比利时演出12场后,还将到法国演出12场。他们演出的剧场都是最好的剧场,门票提前一年就开始预定。
(画面:宣传海报、演出大厅、观众看台)
艺术团团长孙毓敏说,中国京剧是国粹艺术,要把这样的表演作为中国文化的品牌输出到欧洲的市场,必须采取中西方合作的经营方式。要适应国外不同的文化市场规律,了解观众的欣赏愿望和接受能力。
(画面:教学式排练、演出片断)
中国的京剧艺术表演在欧洲能够成功地进行商业演出,对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输出开启了新的思路,为中国京剧走出国门探索出新的道路。
(画面:演出片断 观众掌声)
文本的构思、格式、框架解构:
这个文本是电视新闻微型纪录片的格式,通常也称为新闻小专题。
一般来说,4~10分钟长度的新闻小专题,文字文本同一般的动态新闻有所区别。新闻小专题的文字解说、画面、同期声表现元素比较多,特别是画面段落要在文字文本中体现出来。因此,文本格式要考虑记者编辑和后期制作的方便。
此外,电视新闻微型纪录片的结构比一般的动态新闻要灵活,开头、层次、段落、结尾的文字和画面往往在编辑过程中进行调整。
《解剖式京剧表演在欧洲获得成功》的文本格式主要方便记者将解说的内容同画面的内容进行对照,在编辑的过程中调整文本的结构、层次、段落、文字。
这个文本是在采访、拍摄画面之后搭建的框架,然后研究画面里面包含的内容,最后形成文字。
这个报道的目的:中国的京剧艺术在欧洲进行商业演出获得成功,为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输出开启了新的思路,为中国京剧走出国门探索了新的路径。
围绕这个报道目的,对拍摄的画面重新过目、对背景材料进一步分析、研究,然后再对画面进行过滤,思考这些画面能够组成几个段落,大概能够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报道框架。
接下来,开始写作文本。文本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构思进一步完善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报道的主题思想、主要观点怎样用文字和画面来体现,从什么角度切入,怎样开头,怎样叙述,怎样结尾等。可以说,文本的结构方式是至关重要的。
这个报道的题材不是时效性强的事件性动态新闻,因此微型纪录片的开头必须要能够一下子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开头部分的解说非常关键。
经过反复的推敲,形成最后的开头部分的解说:1月1日至14日,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和古城那慕尔连续上演了12场中国京剧表演。每一场的演出都是座无虚席,观众不时地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员谢幕6到7次,掌声长达十几分钟。这样的场面,在中国的京剧演出剧场也是很少见的,演出成功的原因是采取了解剖式的立体教学表演方式。
这个开头一下子点出演出的效果和成功的原因:解剖式的立体教学表演方式成功将中国京剧搬上欧洲舞台。
观众听到之后就会往下看。如果是动态新闻,开头的导语一般是不交代原因的。可见,电视新闻的文本结构、内容呈现要符合不同报道方式的特点。
文本的中间部分是对开头提出的观点进行验证,主要是用典型材料加以解释说明。包括现场演出的教学方式、精彩的段子表演、演出的宣传、演出的国家和场次、演出方式形成的背景、演出的特殊效果等。
实际上,这些演员都是学生,演出水平同专业名角的水平自然相差甚远,但是这个报道的中心不是京剧艺术的演出水平,而是适合欧洲观众演出的方式。
在某种程度上讲,欧洲观众看了之后对中国京剧留下一些感受和印象就够了,只要让他们清楚中国的京剧国粹艺术原来是这么回事就行了。因为真正能够欣赏京剧艺术的观众群体在中国,并不在欧洲。
因此,在文本写作中采取客观叙述的手法:立体解剖式的京剧表演形式,对欧洲观众来说是一种启蒙式的京剧艺术欣赏,非常符合欧洲观众的口味。过去,一些欧洲的观众以为京剧就是中国的武打、杂技,现在他们知道了京剧就像歌剧一样是戏剧的一种,有故事有剧情。
微型纪录片的结尾,应该传达耐人寻味的观点、信息、趋势等,否则就不成其为纪录片。但是,观点的表述应该尽量讲求客观手法。
最初的文本用解说概括,后来在编辑过程中调整为先用间接引语表达:艺术团团长孙毓敏说,中国京剧是国粹艺术,要把这样的表演作为中国文化的品牌输出到欧洲的市场,必须采取中西方合作的经营方式。要适应国外不同的文化市场规律,了解观众的欣赏愿望和接受能力。
为什么用间接引语,而没有用同期声呢?原因是同期声的效果有些啰唆、重复。间接引语之后,是一个启发式的观点:中国的京剧艺术表演在欧洲能够成功地进行商业演出,对于探索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输出开启了新的思路,为中国京剧走出国门探索出新的道路。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对电视新闻文本样式的非独立性有所认识。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是多样的,一些重大报道、特别报道的文本样式还要更复杂一些。特别是持续一段时间的直播报道,除了每个小部分要有独立的文本之外,还要有整体报道的大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