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诗:乐游法兰西

星光下的浪漫

字体:16+-

对音乐爱好者,尤其是歌剧爱好者们来说,有些事情一辈子必须做一次,否则人生不完整。对于有的人来说,甚至是每年必赴的约会。比如去奥朗日古罗马剧场看夏季歌剧节。当夜幕降临,繁星满天,灯光逐渐暗下,八千六百人端坐在古罗马剧场里屏住呼吸,静候指挥挥动双手。那一刻,实在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是非得身临其境才能体验到的感觉。

这个美丽的普罗旺斯小城,竟是如此吸引人!路易十四的大军在这里横扫了奥朗日亲王家族(其后裔就是现在的荷兰王室,今日许多荷兰人来此度假和追寻王族历史),不可一世的国王看到这座古罗马剧场的时候,惊呆了。他看到这座古剧场的幕墙上方奥古斯都大帝的雕像,称之为“王国最美丽的古罗马剧院幕墙”。也正是这面奇妙的幕墙制造了神奇的音响效果,八千六百座位的古罗马半圆形剧场,声音奇佳,不用任何扩音设备,交响乐团和舞台上的歌剧演员在露天的剧场里竟能把声音传入每个人的耳朵!

夏季的法国是节日的海洋,全国大大小小有上千个音乐节、戏剧节。而其中历史最悠久、最负盛名的,无疑是普罗旺斯的艾克斯国际歌剧节、阿维尼翁戏剧节以及奥朗日的古罗马剧场露天歌剧节。艺术宗旨和着力方向各有千秋,但水准之高都是毋庸置疑的。而我2008年在艾克斯中途给自己放半天小假,绕道阿维尼翁,赶赴奥朗日看《卡门》。多亏了旅馆的老板娘提醒我,得带一个坐垫并且得知我没有之后慷慨借给了我一个,否则连续四个小时坐在两千年的硬石头上,那滋味可不好受。后来才注意到,绅士淑女们腋下都夹着一个漂亮的坐垫,有的老奶奶甚至用手提包装着,还有的老绅士一手提好几个,敢情是给全家人带着呢。

奥朗日的古罗马剧场无比宏大,一百多米长的超大型舞台空间如何调度是每个导演必须面临的挑战。这部《卡门》的导演就是曾经到上海导过《卡门》的纳丁·杜弗(Nadine Duffaut)。舞台上起码有两百人:五个专业歌剧院合唱团、一个舞蹈团、一个五六十人的童声合唱团,再加上一个马术表演队,足以应付各种复杂的场景。烟厂女工、军队、吉卜赛人、斗牛等大场面均气势恢宏。在这里看歌剧不禁让人想问,两千年前的古罗马人在这个舞台上,该是如何表演的呢?如今舞台不需要(也不可能)设计太过复杂的布景,而两千年沧桑历史的古剧场本身就已经是完美的布景了。天才的灯光设计赋予了各个场景独到的气氛,服装设计则非常传统。

歌手阵容是世界顶级的。马切罗·阿尔瓦雷兹(Marcelo Alvarez)担纲唐·何塞,贝阿特莉丝·乌利亚-蒙宗(Béatrice Uria-Monzon)饰演卡门,均为一时之选。不同于走下坡路的罗伯托·阿蓝尼亚,墨西哥出生的男高音马切罗·阿尔瓦雷兹声音非常漂亮。有趣的是罗伯托·阿蓝尼亚一直在奥朗日,虽然他2008年扮演浮士德,但《卡门》上演的时候,他也来看。临开演了,他一身白西装,英雄一般走进剧场,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观众也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在法国他果然被当作民族英雄啦。

乐队也是世界顶级的!瑞士罗曼德交响乐团在米歇尔·普拉松棒下诠释这部最有名的法国歌剧。普拉松大师对这部作品简直烂熟于心了,不过在这个古剧场依然有一个大难题:声音传播的速度。舞台长一百多米,纵深有五十米,而舞台前沿到指挥席也起码有十来米!如何控制好声音的同步?可以想象,排练的时候在这方面一定下过力气,虽然演出的时候依然有几处地方差点脱节,幸亏普大师功力深厚,指挥棒一带就使乐队紧紧跟上。非常值得一提的,是奥朗日每年的歌剧制作,均由詹妮·赖斯(Janine Reiss)老太太坐镇,负责给歌手们提供指导。这位传奇老太是谁?巴黎歌剧院的镇院之宝,曾连续十年给卡拉斯提供声乐指导。

奥朗日的艺术思维和艾克斯明显不同。如果说艾克斯有些“拒绝脾气糟糕的大牌,拒绝烂大街的俗曲”倾向,奥朗日则走的是尽可能让歌剧更贴近老百姓的路线。老百姓就喜欢《卡门》、《茶花女》嘛,中外都一样;老百姓还都喜欢看帅哥美女大明星。背后其实有独特的因素,要填满八千六百人的古剧场,倘若太过于阳春白雪,场面势必会很难看。几十年前有一次朱里尼大师指挥的音乐会,上座两千七百人(已经很棒了,巴黎巴士底歌剧院才两千七百座位),但在古剧场里面就显得空空****的了……所以歌剧节不得不借助明星的票房号召力、借助最受欢迎的歌剧的号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