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诗:乐游法兰西

纳尔邦大教堂的回音室

字体:16+-

旅行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而旅行之后的文字,则更值得琢磨和玩味。想不起来什么时候开始的习惯了,旅行时带一个小本子,能塞进背心兜里的;最近一两年用的都是三联书店纪念安徒生两百周年时做的小本子,想来是限量赠送版,因为没有找到定价。牛皮的封面特别耐磨,纸张上则有水印的安徒生剪纸,耐看并且每次看到都能让人心情好起来。

夏天巴黎的天气实在太糟糕了,阴雨连绵并且冷得像冬天,于是比往年更加期待真正的阳光和蓝天一扫累积下来的重重阴霾。TGV南下波尔多,老友聚会之后便开始背包的行程:卡尔卡松(Carcassonne)、纳尔邦(Narbonne)、尼姆(N?mes)、加尔桥(Pont du Gard)、阿维尼翁(Avignon)、阿尔勒(Arles)、奥朗日(Orange)。一次完美的和音乐有关的旅行。

刚刚休息下来的时候人是完全松弛的。波尔多老友重逢总是舒服惬意的事情,在阳光午后树荫下躺椅上几乎睡着。松弛,疲倦,放松,倦懒仿佛猫咪打哈欠,又仿佛暖洋洋的泡澡。只因为没见过夕阳如此美好。

这次旅行极大地丰富了我对声音的概念和印象。有些地方是独一无二的,比如纳尔邦。今天只是法国南部极小的小城,然而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罗马帝国时代的一个行省中心。纳尔邦在宗教音乐历史上也是极重要的城市,16世纪和17世纪早期,纳尔邦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全法国都很受欢迎,甚至相当于当时音乐界的黄埔军校。纳尔邦的大教堂声誉之隆,简直如日中天。然而今天只不过是一个小城,一条小小的运河穿城而过,南法悠闲的人们生活其间。

纳尔邦的大教堂默默无闻。今天这里也十分安静,仅有一个小规模的宗教音乐节。最大的快乐来自纳尔邦大教堂上层的回音室。和它的缘分真的是天注定:我本来都要离开了,觉得还是再待一小会儿吧,这一等就等来了管理员,打开铁门,原来塔中的盘旋楼梯顶部通向一间很大的屋子,屋顶呈弧状,墙壁和屋顶浑然一体,都用很小的长砖铺成,管理员说这里一直保持着几百年前的样子。这间屋子如今被叫做回音室,里面陈列着圣器、挂毯、水晶宝盒等。过去这间屋子叫做谱架室,几乎可以肯定这里就是四五百年前蜚声海内外的纳尔邦学派的教学排练之所,力证便是这里神奇的音响效果,轻轻说话都能感觉到声音变得坚实浑厚。

我试着向管理员问起,管理员说曾经有一位意大利的音乐学者也曾问起同样的问题,并还曾在这里试着唱过格里高利圣咏。我抑制不住也问能否放开声音试一下这里的声音效果。当时大约上午11点,大教堂中游客并不多,位于顶层的这间屋子则只有我一人。我小心翼翼地在屋子里慢慢走,唱起格里高利圣咏。外面风很大,屋子里却被我的声音灌满,这种感觉真的好极了,我想此刻的声音会印在我脑海里一辈子,甚至会让我魂牵梦绕再回到这个古城。

复调音乐在最辉煌的时代过去后,凋零了。一切光辉都难逃凋零的命运。今天如织的游人,又有多少知道这纳尔邦曾经在音乐的版图上多么辉煌?我脑海中此刻流淌出来的是吉尧姆·布孜尼亚克(Guillaume Bouzignac)—路易十三时代图尔城(Tours)大教堂的乐长,法国庞大的复调音乐的大师之一—的经文歌,宏大而精巧的合唱音乐的巅峰,今天又有几多人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