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诗:乐游法兰西

阿维尼翁修道院的琴声

字体:16+-

阿维尼翁是座有魔力的城市!其实所谓新城旧城均已是古迹,只不过旧城更早罢了。9月出游有点儿不好:阿维尼翁的戏剧节、奥朗日歌剧节都早早结束了。不过阿维尼翁是一个骨子里都透着戏剧的城市。

回想阿维尼翁的经历,记忆中最先跳出来的是清晨在老城快乐的迷路。往火车站的方向慢慢走,太阳刚刚升起,风很大但一点儿也不冷。星罗棋布的小剧场,清晨小巷子里没有人,只有风的声音和我自己的脚步声。

阿维尼翁的旧城有一圈儿城墙,至今保存完好。博物馆或者美术馆是文明的一个重要指标,这次旅行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阿维尼翁的小宫殿美术馆。除了教皇的收藏外,卢浮宫还置于此地相当于几个展厅的藏品,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波提切利的作品。馆藏的题材则全部是宗教绘画和雕塑,放眼望去都是圣母和耶稣。在阿维尼翁美术馆买了一张波提切利的圣母怀抱圣婴寄给了家里。

至于新城,从阿维尼翁旧城出来,穿过罗纳河上的桥便能到。新城有一座古老的查尔特勒派修道院。

走进修道院,七拐八绕听见远处有小提琴的声音。随着声音走过去,是一间破损的教堂。外面就是蓝天和一段过去的防御工事。远远一个背影在拉琴。没有其他人,空旷寂静到只有风声的环境里,琴声如此温暖沉静。然而随后就有一群游客走进,我走到角落,静静站着聆听。游客们旋风般走过后,空旷寂静回归。琴声继续,随性并且有表现力。我猜想他应该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不一多会儿,他练习差不多了,走到角落里琴盒旁,我过去问他,原来是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学生。法国、德国、瑞士三国的音乐学院学生暑期在这个修道院有现代音乐项目,已经持续30多年了。项目期间,他们就住在修道院过去修士的房间里,入夜后星空璀璨、极为安静,没有一丝噪声。

碰巧当天傍晚这个现代音乐项目演出。开始时一圈人在这座奇妙的教堂里席地而卧,长笛、大提琴和两把小提琴分列四角,人声和四重奏分别充分解构和冲突地进行。随后分散开,零星散布在整座修道院各个角落,游客漫步其中和乐手交错而过;现代音乐的概念、存在感、空间感和参与感,在这个古老的修道院里展开。

然而后来我时常回想起来的,还是不经意间听到的小提琴声,以及午后空旷的残破教堂里,孤独的提琴手的背影。这座修道院每年仅有四万游客,几乎可以说沉睡在热闹的阿维尼翁旁边。

旅途上关于声音的记忆还有很多。比如在波尔多停留的几天,住在一个朋友家里。老城区顶层的房子,窗户口能看见圣米歇尔塔。每到整点或者半点,圣米歇尔塔上的钟就会敲响,不是普通的钟声,每次都是一段动人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