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学学科的形成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于1750年,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一书的问世为标志,因而鲍姆加登被誉为“美学之父”。“美学”一词原意为“感性学”,即美是对人的感性能力进行的考察和研究。感性是相对于理性而言的,感性是人生活感受能力和艺术体验能力的基本方面,是审美的基础,因而成为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当然,美学学科的形成有其漫长的发展历史。总体来看,这一发展历史在人类实践中是逐渐地从审美意识的萌生到丰富,从不明晰到明晰,直到出现了丰富的美学思想,进而诞生了美学学科体系。美学的这一发展过程历史地看大致可分为审美意识(包括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审美思想和美学学科等三个逐渐深化的阶段。美学学科的形成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的逐渐自觉和丰富,一切美学现象包括美学意识和美学思想等都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总之,美学学科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以丰富的美学现象为基础,在知识学日益发达、学科体系分类意识日益明晰的基础上诞生的。
二、美学现象的存在领域
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研究的基本问题,美学学科一样也有自己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内在于美学研究的对象即丰富的审美现象之中的。具体而言,美学主要研究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美的本质问题
美学的研究首先需要追问的是美的本质问题,即“什么是美”。美作为人类对世界的一种情感体验和精神观照,既以对象化的世界为基础,又离不开作为主体的人自身的感性体验和心灵观照,因而美本质上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感性的体验性的意义关系,因此研究美的本质问题就是研究人与世界之间、主体与客体之间形成的一种审美关系。从这一意义而言,研究美的本质和研究审美关系是同一问题,因而研究美就是研究审美关系,审美关系就成为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
审美关系是人类在生存实践中和世界形成的丰富的意义关系的一个层面,它一方面区别于人与世界之间求“真”的认知关系、求“善”的伦理关系,而体现为人与世界之间求“美”的情感关系;但另一方面它作为求“美”的审美关系又和“真”、“善”等彼此密不可分,审“美”的情感关系是以“真”、“善”等为内蕴,离开了人生实践中对“真”与“善”的追求,“美”的追求也就失去了意义。
美本质上作为在生存实践中主体的人和客体的对象之间形成的审美关系,决定了美学的研究自然要涉及对审美中的客体对象、主体的人以及这二者的关系等的研究,而这些不同层面的问题就形成了美学研究的丰富现象,在此基础上才能展开关于美学的系统性的理论思考。
2.审美现象
在人的生存实践中发生和发展的审美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美学现象,这些丰富的美学现象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资源,成为美学研究的基石。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这些美学现象包括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形式美、意蕴美等。
3.审美形态
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历史境遇下,人类在其生存实践和精神活动中表现为不同的心灵状态和意义诉求,人与世界的情感性关系表现出不同的状态和特点,因而其审美活动创造出丰富多样的美学样态,这些不同的美学样态就是审美形态。换言之,审美形态是对历史中形成的丰富的美学现象进行的分类学研究,对审美形态的分类研究能够进一步引导我们对美学现象进行更为深入的体验和思考。
4.美感与审美经验
审美活动是人类生存实践中的特有现象,马克思主义美学认为,人与动物的质的区别在于人在其实践活动中“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研究作为审美主体的人的审美经验即美感是美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5.艺术
艺术和艺术活动是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因为艺术和艺术活动体现了人类审美活动最自由的状态。在审美活动中它们最集中、最典型地体现、凝结了审美活动的诸多方面,是人类审美活动中创造的审美现象的典范。通过对艺术和艺术活动的研究。美学可以更全面地深入把握一般审美活动的本质特点。
6.审美教育
审美教育即美育是美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它体现了美学研究的价值和意义,也体现了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在人类知识学体系中存在的重要意义。
三、美学学科的基本特点
美学学科的学科特点、美学研究的对象以及美学关注的基本问题决定了这门学科的一些基本特点:
第一,美学是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因而人文性是其最主要的特点。现代的知识体系大致分为三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美学从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方面来看,都区别于用科学的方法以把握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规律为目的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而表现为人文性的特点。所谓人文性指的是美学以主体对世界的主观体验为基础,在精神性的反思和观照中和世界展开对话、交流,从而在物我两忘的审美境界中领悟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这一人文性的审美关系鲜明地区别于逻辑化、概念化和对象化的科学性研究,因而成为美学学科的主要特点。
第二,美学又是一门边缘性的学科。所谓边缘性的学科是指美学的发展又离不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这一方面表现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改变着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体验,打开了我们关于世界的新视界,为美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域和新的领域;另一方面表现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为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学基础和多样的方法论选择,这些使美学在自身的发展中不断地吸收新的知识资源和方法论资源,从而使美学和科学、哲学、心理学、工艺学等多个学科交叉互通,表现出了一种相互区别又相互影响的特点,从而使美学的发展深具活力。
第三,美学学科最鲜明的特点是它的体验性。美学学科的诞生就是以感性为研究对象的,这使它区别于理性的概括和规则的制约,具有自由地去体验世界、体验社会、体验人生、体验艺术等特点,没有心灵敏感、自由、丰富的对人生世界的体验,审美就失去了生命和活力。在当下化的审美体验中,心灵才能在自由地精神超越中反思和把握世界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才能净化心灵、升华人生。
第四,美学学科又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审美是以人的生存实践为基础的,是人的生存实践关系中的一个层面,实践创造了美并且推动了美的丰富和发展,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美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美学又能够激发人的想象力,净化人的心灵,愉悦人的精神,培养健全的人格,优化人的生存状态,使人能够自由自觉地去生存,从而使人们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更自觉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因此,美学是关系到人的生存实践中的大问题,而不是人生之外的问题。
第五,美学学科是一门极具开放性的学科。人类实践活动的自由发展不断创造着新的美学现象、艺术的进步不断创造着新的美学形式、各门知识的发展不断促使着美学观念和美学方法的更新等,这些历史性的发展要求美学必须保持一种自由开放的态度,要以兼容并蓄的态度去面对各种审美创造活动,以感性的体验与理性的思辨面对自由的美的世界。
在对美学学科的形成、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和美学学科的主要特点有了基本了解之后,下面围绕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对美学学科的主要内容作以简单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