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阳县耍社火的传统正日子是每年的正月十四。但现在耍社火是官办的。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五,每天都有农民社火队代表乡镇政府进县城表演,叫“给领导拜年”。表演的场所,在县政府所在地泾干镇的街区主干道路和广场上。表演队伍的秩序,以各村与县政府关系的远近排列,这在社火表演开始之前,已在农民和地方干部的心目中,达成了高度默契。就我们所看到的,是泾干镇政府组织的队伍,当年正月十四耍社火。其他的各路农民社火,如崇文乡政府组织的社火,提前一天,正月十三表演。三渠镇三渠村和兴隆镇兴隆村等的社火,错后一天,正月十五表演。三天之内,共有4镇5乡30个村36个乡镇企业共66个单位的两万余农民,参加了社火表演,观众逾十万人以上,覆盖面达泾阳、三原、永乐、礼泉、咸阳等附近五县。据老百姓说,这是中等规模,“不算好,要是去年不闹灾,那更热闹”。
从泾干镇政府组织的社火看,有四个特点。
(一)组织者是县政府管辖的乡镇村组干部系统
春节前,由镇政府下红头文件,派镇机关17位干部下乡,包干到村,通过村委会,发动本村的农民社火队进城耍社火。我们看到,正月十四正式游行那天,由镇长出面带队,坐着小轿车,走在社火仪式队伍的最前面,其余参加组织工作的机关干部,以村分段,按段站位,一律列头一名,负责照管本段的队伍。站在社火队伍最外圈的,是县公安局的警察,他们手里捏着大哥大,随时与镇长取得联系。据总指挥、县政法委干部说,这样做是“怕出事”。
按传统,社火表演的组织者,是村中的社首、鼓头或老把式,他们是民间社会里的精英人物,能种地、有威望,但不是村长。1999年以后,镇政府为把这个权力要过来,采取了两种方式:一是联络感情,发给每村一条香烟、二斤白糖;二是附带举行发奖仪式,给配合政府行为的社头及其社火队,按照表现积极性的程度,分别评出一、二、三等奖。政府评奖,暗示了政府对各村的政治评价、社会地位和经济投入的再调整,是一种行政性的公共资源再分配,意味着各村第二年获得外来利益机会的多寡,农民不敢忽视。所以,以上两种动员方式,成为一种官方与社首的利益交换,官方的筹码不轻,农民可以接受,社首能让出耍社火的组织权,由此组成的新社火队叫“民乐园”。
(二)社火仪式队伍的构成
从调查看,泾干镇政府组织农民耍社火的动机,是向上一级政府展现自己管理下面村社的行政政绩。他们认为,最明显的政绩,是应该用政府和民众的两个声音表达,而不是用政府的一个声音表达的。而能提供官民合唱的唯一公共舞台,就是每年一次的正月社火。为了实现这个好主意,从我们的观察看,当地人创造了一个戏剧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它表现在这次社火仪式队伍的构成上。
首先,是两种权力的合作,如下图。
公安局治安警察
镇长——下乡干部+村长—社首——下乡干部+社首—村长……
公安局治安警察
在这支社火队中,由镇长、下乡干部和公安干警组成队伍的外圈,这是一个行政权力圈和政治安全圈。然后,由村长(或村支书)和社首组成一个内圈,这是一个民间社会圈和象征表演圈。两个圈变戏法的法眼,在“下乡干部”身上。他们是内外联络的中间人,起沟通两个圈的作用,即保证行政管理圈与象征管理圈之间互通消息,并及时向行政管理圈传递象征管理圈的信息。在游行的队伍行进时,他们像游魂一样,变换着自己的位置,一会儿与村长组合,率队前进,表示行政管理系统畅行无阻;一会儿与社首组合,率队表演,表示民间象征运作系统服从政府的领导。他们通过调换与“村长”和“社首”组合的位置,表现出对两个权力系统的区别意识,与促成他们合作的方法。他们是两个圈中的操心人。
其次,是两个声音的合唱,如下:
在泾干镇的大街上,社火队伍鼓乐喧天、鱼贯穿梭地做行进表演,热闹非凡。编队者是县乡镇企业办的一位书记,六十来岁,了解政策,也懂民俗。他编队的原则,是照顾政府和民间两头,把与镇政府关系好的村庄社火队,尽量往队伍的前部位置安排,同时,也让民间公认耍传统社火历史悠久、农民呼声高的社火队尽量靠前,让两头都高兴。在游行进行中,队伍中发出两个错落有致的声音:一是由镇政府的宣传车高亢地播放的行政领导的声音;二是各村社火队欢乐地歌唱基层生活的声音。红色圣地延安离这里不算太远,农民也扭延安秧歌和打延安腰鼓。革命的延安秧歌和腰鼓在抗日战争年代就传到了泾阳,以后又成为社会主义新文艺的象征,老百姓都知道,这时与泾阳本地的狮子锣鼓混在一起。还有一些是现代通俗流行音乐。传统的、延安的、与通俗流行的,三股势力合一,成为当代社火的歌舞音乐,为老百姓齐心合力地叫喊。乡镇企业的彩车,分段插入各村的游行队伍之间,高唱创收致富的财神戏,官方和民间都乐意。
(三)游行的路线与时间
社火队伍的游行路线,是沿着县城主要街区绕行一圈,主要是到县委、县政府、县人大和县政协四个单位表演。表演的时间,是机关白天上班的时间。在经过这些单位的门口时,整个队伍都停下来表演,叫拜“四大院”。
(四)节目结构
观察各村社火队的节目结构,可发现能体现官民双方的经济实力。参加游行的大多数村庄,都有彩车开路,表示已进入小康水平。对个别经济条件差的村,镇政府允许他们以陕北秧歌队代替彩车,打头阵。总指挥说:“不能装彩车的,决不强迫。”镇长说:“从效果看,这样组织社火,干群关系就密切了。”详见表1。
表1 1999年正月十四陕西泾阳泾干镇社火节目结构表
续表
由上可见,泾干镇社火游行的特点有四个。
第一,由镇政府组织和控制。
第二,通过娱乐表演,表现出地方社会的多层级结构。
第三,节目的构成,表现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行政与象征的结合方式。
第四,整个游行的运作内涵,据官方指挥、官方时间、官方资源的展示以及官民双方为了表演这出“戏”所做出的双向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