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万里乐:穿洲越岭乐旅见闻

奥克兰三场地 协奏曲三女将[1]

字体:16+-

[1] 2008年4月—5月,新西兰奥克兰。

新西兰的第一大城奥克兰(Auckland),连同八个行政小区的奥克兰大区,人口亦只有一百四十多万,市区人口更只有数十万,但文艺活动却不少。2008年的4月到5月间到奥克兰探亲停留了三周,便亲身感受到当地的文艺活动颇为频密,这些活动的消费亦视不同的性质而有很大的差异。

作者读者节

抵达奥克兰前几天刚开幕的是已举行到第十六年的新西兰国际喜剧节。这项一年一度的舞台活动,早一年吸引了八万人次观赏,细看这年厚达五十页的节目介绍小册,赞助商有二十多个,演出地点遍布奥克兰市区二十多个不同场地。

另一项大型文化活动是“2008年奥克兰作者与读者节”(Auckland Writers & Readers Festival’08)。这同样是由一个独立的组织来运作的一年一度活动。这个组织名为“奥克兰作者与读者节慈善基金董事局”,有大量赞助人,商业机构赞助更超过三十多间,整个活动集中在市中心的艾奥他中心举行。

这项自1998年开办的活动,以作者命名而不用作家,显然有意将活动办得更生活化些。节目介绍小册厚达60页!在奥克兰期间,市中心街头的灯柱已挂上该节目的飘色旗帜,节期由5月14日至18日,那时笔者已返回香港,也就无缘参与其事了。

百年会堂“偶遇”

新西兰在国际乐坛上最引以为傲的,自然是早已被英女皇封为女爵士的歌剧女高音狄卡娜娃。此外,便是新西兰交响乐团(设于首府惠灵顿),都有国际声望。至于奥克兰则以奥克兰大学最具国际名声,“奥大”2008年庆祝建校125年,自此开始,毕业生的证书套上银边。学校历史虽不及在丹尼丁的奥塔哥大学(建于1869年),但名气却大得多。

侄儿于2008年在“奥大”毕业,那时大学仍保持着英国苏格兰的传统“游街”仪式(“游街”是当地华人称法,应称为“巡游”较佳)。毕业生在学校由教授、系主任带领下,高举着校旗,后随一队9人苏格兰风笛队,尾随着应届毕业生,戴着四方帽,穿着黑袍,最前边由警车(或警方电单车)开道,从市区的校园集合,浩浩****地朝向市中心举行毕业典礼的市政大会堂走去,历时约半小时。这种热闹“游街”仪式,分三次举行,而毕业颁发证书仪式则有13场,分四日举行,最多的一天有四场,由早上十点四十五分开始,最后一场开始于晚上六点半,每场历时约一个半小时。

市政大会堂位于市中心皇后街,建于1911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历史建筑,举行仪式的音乐厅,有很好的音响效果,是当地举办重要音乐会的场馆,不知道是否因此便在每场毕业仪式的中途都特别安排一项由大学的音乐学生表演的音乐节目。这些节目多是器乐二重奏,也有小提琴、钢琴独奏和独唱。侄儿那场毕业礼由两位学生:瑞利(钢琴)和威廉姆斯(大提琴),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五大提琴奏鸣曲》第一乐章,技巧表现中规中矩,音乐感较平淡。不过,仪式正式开始前的管风琴演奏,却能发挥大型管风琴的宏大音响,气势庄严,音韵变化丰富。演奏者竟然是威尔士博士,是大学管风琴师,亦是奥克兰市管风琴师,是真才实学之人,意想不到却有机会听到他的演奏,而且还是在奥克兰市政大会堂音乐厅,确是一次喜出望外的偶遇。

全女将的比赛

市政大会堂分三层,有座位约1400个,从经验估计音响最好的应是二楼中央前几排,地下大堂用的是活动椅子,看来是方便搬走后进行其他活动。在离开新西兰的前三天(5月9日),又有机会重临这座近百年的古老建筑物,当晚是去听这一年奥克兰大学举行的2008年协奏曲大赛的决赛。评判席设在二楼正中前数排座位,证明那几排座位果然是“最佳位置”。当晚坐在楼下大堂偏后,几近“骑楼底”的座位,乐队声音听来便不够饱满,乐队有60多人,大提琴有8把,低音提琴只有4把,未知是否因为是免费音乐会,节目单亦省去了,改由一位小姐任司仪介绍,既无乐队成员名单,乐队名称亦没有介绍,估计应是大学的乐队,成员应是大学的师生,看来还有校外乐师加盟相助。

当晚得以进入决赛竞逐的三位全是女同学,都是应届毕业生,指挥哈里是位来自柏林的小提琴家、指挥家,风格平实的学者型指挥,内敛多于**。经过一个半小时的竞逐,最后不出所料,由第二位登台的小提琴家荷尔夺得3000元冠军奖金,她演奏一曲圣·桑《B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第一、三乐章,奏来技巧上虽有小瑕疵,但胜在有颇丰富的音乐感,表达得亦自然流畅。取得第二名1500元奖金的是从北京前来深造的黄文迪,所奏一曲拉赫玛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其实与取得第三名500元奖金,来自中国台湾的郝晨所奏拉赫玛尼诺夫的《D大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三乐章,技艺与表现相差不大,相同的不足是欠了点应有的**,未能发挥该两首作品的强烈内容,其实,以两人的演奏风格,选奏拉赫玛尼诺夫的作品并不适合,败阵应是选错曲而非技艺不如。

宣布结果评判出场,两男两女,除音乐系主任罗伯特·康斯特布尔教授,才发觉还有一位是中国乐迷都熟悉的日裔小提琴家西琦崇子。那亦应是意料中事,这位以演奏《梁祝》而扬名国际的小提琴家移民新西兰已多年了。

惠灵顿的一瞥

其实,新西兰的文化重镇在北岛南端,面向南岛的首府惠灵顿。除因是新西兰交响乐团的基地,亦是皇家新西兰芭蕾舞团的基地。惠灵顿市中心区亦是剧场、音乐厅的集中地,是观赏表演艺术的中心,不时上演芭蕾舞、戏剧节目、歌剧和音乐节目。大小不断的文化活动外,新西兰国际艺术节也在当地举行,成为凝聚世界各地表演艺术家一年一度的盛事,将整个城市的艺术气氛提升到沸腾的最高点。同时,据说惠灵顿人更加自豪的是街头到处都是林立的画廊与博物馆。

这次奥克兰之行虽然历时三星期,但因各种原因,并未有安排前往惠灵顿。然而到南岛旅游的最后一站,自基督城乘坐内陆机飞回奥克兰,却因航班临时取消,要改乘新西兰航空公司飞到惠灵顿,再转机飞回奥克兰。此一意外,也就得以让此行亦能踏足惠灵顿,然其时已是晚上八九点,城市面貌亦看不清,只是惊鸿一瞥,期待下次重临新西兰,定当争取去细细品味惠灵顿的文化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