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电影史:插图版

第二节 歌舞片

字体:16+-

好莱坞歌舞片(The Musical)是指音乐和舞蹈在影片中占有重大比例的故事片。影片角色既可以按常规生活在剧情的规定情境中,也可以用载歌载舞的方式表情达意,渲染气氛。歌舞场面往往使剧情暂时中断,具有相对独立的观赏价值。

一、好莱坞歌舞片的发展阶段

好莱坞歌舞片是20世纪3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一起发展起来的类型片,以歌唱和舞蹈为中心,以豪华、壮观、令人赏心悦目的视听效果为创作标准。为了有效地直接表现歌舞,影片多以音乐家和舞蹈家的生活为题材。男女主人公本身就是音乐家或舞蹈家,他们通过自己的歌舞表演作为叙事的组成部分。

歌舞片的文化传统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古代歌舞音乐(music)、文艺复兴民间舞蹈(folkdance)、17世纪古典戏剧(classical theater)、歌剧(opera)、芭蕾舞(ballet)、芭蕾歌剧(ballet opera)、现当代轻歌剧(operetta)、轻歌舞剧(vaudeville)、小型讽刺歌舞剧(revue)、舞台歌舞剧(stage musical)、歌舞厅表演(music ball)、现代舞(modern dance)等。

1.百老汇歌舞剧

百老汇(Broadway)原义为宽街,指纽约曼哈顿岛的一条长街,大街两旁坐落着华尔街证券交易所、麦迪逊广场、时报广场等代表美国金融巨头和商业大亨的许多划时代建筑。

在百老汇大街41街至53街之间汇集了众多闻名遐迩的剧院,随着剧院的发展壮大,这里的戏剧表演艺术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现代人提起百老汇,已忽略了它的“宽街”本义,而把它同戏剧表演艺术等同起来,使它成了世界戏剧艺术永恒魅力的象征和代表。百老汇第一座剧院Park Theater建于1810年,百老汇曾经有过80家剧院的辉煌历史,现有近40家剧院。

百老汇歌舞剧是电影歌剧片的先驱和灵感来源,随着电影声音的发明,好莱坞制片业准备利用自身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创造一个前所未有的视听音乐世界。电影业把眼光瞄准了百老汇歌舞剧,要把歌舞剧搬上银幕,让歌舞明星与观众同在,让观众想象自己是银幕上的歌舞明星。好莱坞从百老汇的歌舞演员中物色歌舞片演员, 1929年完全使用有声对白和歌唱的有声片就是《百老汇旋律》。

2.歌舞片的黄金时代

随着声音的出现, 20世纪30年代成为歌舞片的黄金时代。派拉蒙公司的轻歌剧、雷电华公司的浪漫歌舞片和华纳公司的后台歌舞片三种不同风格的歌舞片占据了主要地位。派拉蒙的《里约·里塔》《演出船》,华纳兄弟的《百老汇旋律》《42街》和《1933年的淘金女郎》,雷电华的《欢乐时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歌舞片。

1939年米高梅公司取代派拉蒙公司、华纳公司和雷电华公司,成为歌舞片制作的绝对主力。米高梅的佛雷德创作集体(Freed Unit)是好莱坞歌舞片领域最负盛名的制作团体,由著名歌舞片制作人阿瑟·佛雷德领导,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制作了米高梅公司一系列最具影响力的歌舞片,形成歌舞片的黄金时代。

阿瑟·佛雷德(Arther Freed)是好莱坞歌舞片最著名的制片人,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职业生涯从为轻歌剧的歌曲填词开始。1929年以词曲作者的身份进入米高梅公司, 1936年提升为制片人。他善于集中最有才华的歌舞片制作者、舞蹈家到他的影片中,为他们提供独立执导歌舞片的机会,又能够体现制片人的控制力。1951年佛雷德获得制片人的最高荣誉“埃尔文·萨尔伯格纪念奖”,并在1967年获得奥斯卡荣誉奖。

米高梅公司佛雷德小组的歌舞片有:《相聚圣路易斯》(1944)、《雅兰黛与大盗》(1945)、《海盗》(1948)、《复活节游行》(1948)、《锦城春色》(1949)、《花都艳舞》(1951,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画舫璇宫》(1951)、《皇家婚礼》(1951)、《雨中曲》(1952)、《篷车演艺队》(1953)、《七对佳偶》(1954)、《碧云天》(1955)、《琪琪》(1957,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等。

3. 20世纪60年代歌舞片

20世纪60年代歌舞片的黄金时代已过,歌舞片向不同方向发展。一种企图重振经典时期佛雷德小组的雄风,创作了《西区故事》(1961)、《音乐之声》(1965)等。第二种是汇编经典时期影片,如《娱乐大全》。第三种是解构经典歌舞片,如《爵士乐大全》(1979)、《天降财神》(1981)等。

20世纪90年代以后,歌舞片制作衰退。出色的歌舞片有《贝隆夫人》(1996)、《芝加哥》(2002)等。

4. 30年代歌舞片兴盛的社会原因

有声电影产生后的一大现象,就是创造了音乐电影,显示了音乐歌舞的视听冲击力。

20世纪30年代,美国面临经济大萧条,民生凋敝,社会问题严重。歌舞片莺歌燕舞的轻快气氛,求爱离合的浪漫嬉戏,美轮美奂的服装布景,建立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幻想天堂。观众花很少的钱,就可以躲进电影院享受两个小时的世外桃源体验。歌舞片的娱乐性是大萧条时代抚慰贫穷、饥饿、思想压抑的药方,受到广大美国人的欢迎,歌舞片帮助美国人民度过了30年代大萧条的艰苦岁月。

二、歌舞片特点

1.爱情

好莱坞歌舞片的重要元素是爱情,经典的歌舞片都以浪漫的恋爱故事为主,男女主人公在演艺圈相遇相爱。灰姑娘式的女主人公获得成功,有才华的男主人公获得美人芳心。代表影片有《跳舞时代》《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又名《花都艳舞》)、《雨中曲》《锦城春色》等。

歌舞片海报

2.角色身份与表演者的融合

歌舞片以歌舞为主,歌舞的表演者和他(她)的角色身份就有错位和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歌舞片的剧情常常把角色身份定位为能歌善舞的演艺人。表演者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逐渐将自己的戏剧角色与表演者身份融合,使得影片最后的大表演合情合理,引人入胜。比如《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主角是一个画家,影片剧情安排让他做舞蹈表演。由舞蹈家金·凯利扮演的主角借此完成了从角色身份向自己的真正身份舞蹈家的转变。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剧照:角色身份转变

3.后台爱情与前台歌舞模式

没有任何情节的纯粹歌舞难以长久吸引观众,因此好莱坞发明了将后台爱情与前台歌舞相结合的歌舞片模式,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穿插于后台与前台,后台的排练最终在前台得到淋漓尽致的表演。在歌舞表演的**,男女主人公相拥结为佳偶,实现歌舞的乌托邦理想。

4.歌舞片的故事环境

歌舞片的故事环境通常是溜冰场、足球场、室内运动场、码头、船上甲板、戏院、公园、农场、舞台等。这些环境是为歌舞表演提供舞台。让舞者在宽阔的空间自由地用身体表达情感,把现实环境变为幻想的乌托邦。比如《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码头,《雨中曲》的摄影棚,《锦城春色》的纽约大街等。

歌舞片剧照:故事环境

5.歌舞片的布景与服装

表现爱情故事的歌舞片都有华丽的布景和色彩艳丽、造型别致的服装,美女盛装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观众。华丽布景和美女盛装起源于百老汇齐格飞歌舞团,影响了以后百老汇和好莱坞美女盛装的服装风格。

歌舞片《歌舞大王齐格飞》(The Great Ziegfeld,导演:罗伯特·Z.伦纳德, 1936)以百老汇最大的歌舞团———齐格飞歌舞团的创办人佛罗伦斯·齐格飞的生平为题材,讲述他创办歌舞团,经营歌舞表演的一生。齐格飞年轻时是一个表演杂耍的艺人, 1893年到百老汇发展, 1907年创办了以美女盛装演出大型歌舞著称的齐格飞歌舞团,赢得歌舞大王的称号。1932年齐格飞因操劳过度而死。本片是30年代好莱坞歌舞片黄金时代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歌舞场面由齐格飞歌舞团的原班底演出,共展现了7出大型歌舞和23首名曲,获得第九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舞蹈指导奖。

美女艳装是美国30年代歌舞的一个特色,广泛用在爱情片和歌舞片中,《雨中曲》表演的“美丽女孩”通过时装秀来展示女性魅力。女明星以美貌与艳装来建立自己的角色形象,成为好莱坞类型片的一个传统,影响到现代电影。

《歌舞大王齐格飞》剧照:美女盛装

《雨中曲》剧照:时装秀

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十大歌舞片排序通常有:《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 1952)、《音乐之声》(The Sound of Music, 1965)、《绿野仙踪》(The Wizard of Oz, 1939)、《跳舞时代》(Swing time, 1936)、《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西区故事》(West side story, 1961)、《窈窕淑女》(My Fair Lady, 1964)、《锦城春色》(On the town, 1949)、《爵士乐大全》(All That Jazz,又名《爵士春秋》, 1979)和《芝加哥》(Chicago, 2002)。

三、歌舞片巨星阿斯泰尔与金·凯利

弗雷德·阿斯泰尔

歌舞片是集体的创作,导演、作曲、录音、布景、服装、演员缺一不可。其中歌舞明星对观众的号召力占了很大比重,好莱坞歌舞片仰赖明星的魅力获得成功。

1.第一代舞王:弗雷德·阿斯泰尔

弗雷德·阿斯泰尔(Fred Astaire, 1899—1987)出生于美国。他是好莱坞歌舞片的巨星,第一代舞王,舞姿典雅轻盈。舞蹈生涯长达70年左右。1949年,阿斯泰尔因对歌舞片的特殊贡献而获奥斯卡特别奖, 1981年82岁高龄时获美国电影学会的终身成就奖。

阿斯泰尔的主要作品有:《飞落雷奥》(Flying Down to Dio, 1933)、《柳暗花明》(The Day Divorce, 1934)、《礼帽》(Top Hat, 1935)、《跳舞时代》(Swing Time 1936)、《花开蝶满枝》(Easter Parade, 1948)、《篷车队》(The Band Wagon, 1953)、《甜姐儿》(Funny Face, 1957)、《玻璃丝袜》(Silk Stockings, 1957)、《铁血警徽》(The Pleasure of His Company, 1961)、《风流女房东》(The Notorious Landlady, 1962)、《彩虹仙子》(Finian?s Rainbow, 1968)、《娱乐世界》(Entertainment, 1974)、《火烧摩天楼》(The Towering Inferno, 1974)等。

《跳舞时代》是乔治·史蒂文斯执导的一部经典歌舞片,讲述一个舞蹈演员筹集“彩礼”的故事。舞蹈演员约翰已经订婚,但由于没有岳父要求的25000美元而无法成婚。他从外省舞台到大都市,希望能尽快成名筹够钱。他遇上舞蹈教师本尼,很快爱上了她并获得了她的芳心。主演弗雷德·阿斯泰尔、金姬·罗杰丝获第9届奥斯卡最佳舞蹈指导提名和最佳音乐金像奖。阿斯泰尔追求舞蹈的完美形式,主要在舞台和厅堂表演舞蹈。

《跳舞时代》剧照:室内舞蹈

2.第二代舞王:金·凯利

金·凯利(Gene Kelly 1912—1996)出生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匹兹堡,是好莱坞歌舞片的巨星,第二代舞王。金·凯利从小酷爱跳舞,曾做过舞蹈教员、加油站服务员和沟渠挖掘工。1938年进入百老汇, 1942年转入电影界。他的性格开朗随和、声音甜美自然,成为40年代米高梅公司歌舞片和正剧片的明星。1951年,凯利凭借《一个美国人在巴黎》获第24届奥斯卡金像奖荣誉奖。

金·凯利的主要作品有:《翠凤艳曲》(Anchors Aweigh, 1945)、《三个火枪手》(The three musketeers, 1948)、《锦城春色》(On the town, 1949)、《一个美国人在巴黎》(An American in paris, 1951)、《雨中曲》(Singing in the rain, 1952)等。

金·凯利

《锦城春色》由金·凯利和史丹利·道南联合导演,改编自1944年歌舞剧,柏恩斯坦作曲,金·凯利等人主演,获1950年奥斯卡最佳音乐录音奖, 1951年英国学院奖最佳电影提名。三个水兵在纽约休假一天,分别与三个姑娘一见钟情。六人载歌载舞,度过忘忧的一天。在结构上,影片首尾循环,从早上6点三个水兵上岸,到第二天早上6点三个水兵回船,与姑娘告别,另外三个水兵上岸,对大都市纽约的快乐游览将循环下去。本片是剧情、表演、风光融合的代表作。通过三个水兵的快乐游览,描绘了纽约风光,歌颂了纽约大都市。本片最大特点是显示了环境的重要性。纽约成为整个歌舞的大舞台,实地拍摄海军港口下船情景,在纽约市且歌且舞。为了配合歌舞的快速动作,剪辑直接切换,取消了渐隐渐显,对歌舞片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影片的角色身份是水兵,没有和歌舞艺人相联系。它打破了只有职业歌舞人才能歌舞的模式,表现歌舞才能直接存在于普通人身上。想唱就唱,想跳就跳。影片藉此表达生活中的美随时随地都存在,要善于发现。

《锦城春色》剧照:循环的早晨

《锦城春色》剧照:快乐游览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由文森特·明奈利导演,金·凯利和来斯特·卡伦主演,获得第2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创作剧本、最佳摄影、最佳艺术指导/布景装置、最佳服装设计、最佳音乐/歌舞片配乐6项电影金像奖。

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巴黎。美国画家谢利(金·凯利饰)退役后留在巴黎,他在餐厅与法国少女丽丝邂逅,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与此同时,一位富裕的美国女雕塑家愿意资助谢利成名,但条件是要他做她的幕宾。谢利最终通过歌舞和丽丝走到一起。由于剧中女主角是餐厅服务员,不可能登台演出,剧情把最后压轴戏梦幻芭蕾舞设计为男主角的主观幻觉。影片的精华是长达17分钟的芭蕾舞,由金·凯利精心设计,融芭蕾、绘画、爵士舞于一体,舞蹈变幻莫测、富丽堂皇,营造出歌舞的乌托邦世界。

《一个美国人在巴黎》剧照:艺术的融合

四、戏中戏:《雨中曲》

《雨中曲》又名《万花嬉春》,由史丹利·多南与金·凯利联合执导,被公认为好莱坞电影中的最佳歌舞片。影片以20世纪30年代为背景,表现演艺人从默片转变到有声片时代的电影圈故事。

1.再现拍摄有声片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30年代初期默片受到有声片的冲击,各个电影公司都纷纷拍摄有声片。本片再现了有声片的拍摄过程,观众看到从无声到有声发展的艰难历程,了解了电影史的这个重要阶段。有声片改革的关键是声音的录制,技术问题和演员的表演在今天看来都充满了谐趣。

《雨中曲》剧照:拍摄有声片

2.恋爱与歌舞

唐尼(金·凯利饰)爱上了配角演员凯西(戴比·雷诺饰),他利用摄影棚道具对凯西表达爱情,渲染浪漫气氛,成为歌舞片的后台故事。像火烧云一样美丽的背景板提供了恋爱场地,干冰机制造了山中的云雾,大风扇送出了傍晚的风,弧光灯点亮了月光。这是歌舞片剧情与歌舞的融合。

3.经典段落:雨中歌舞

这部影片的经典段落是唐尼获得爱情,禁不住在雨中边舞边唱,将压抑的现实环境变成欢乐的海洋。雨中歌舞的过程是一个战胜环境、克服现实障碍、抒发自由个性的过程。雨伞、雨水、路灯、积水、商店招牌都成为唐尼的舞伴。唐尼的歌舞受到警察的干扰,他恢复了普通人的身份,中规中矩地走自己的路。在现实中,人们要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这是理性、法律与个人自由的冲突。

《雨中曲》剧照:雨中歌舞

4.灰姑娘的成功

凯西是一个配音演员,灰姑娘式的人物,她为发音不准、不会唱歌的女明星林娜配音,还遭到她的奚落。在随片登台表演中,观众认识了幕后配音的凯西,使她成为受人欢迎的明星。灰姑娘成功是歌舞片的基本模式,结局通常是男主角抱得美人归,后台爱情和前台表演合而为一。本片的结尾演唱的是《雨中曲》,电影广告也是《雨中曲》,形成戏中戏歌舞即生活的重叠与融合。

《雨中曲》剧照:灰姑娘成功

五、小结

电影引进声音,促使歌舞片成为好莱坞类型片的一种主要类型,歌舞片的主要元素是爱情与歌舞,形成剧情与歌舞的融合。男女主人公的恋爱矛盾最后在结尾的大歌舞中得到解决,歌舞片制造银幕上的乌托邦神话,给观众带来娱乐的想象。

思考题

1.好莱坞歌舞片的特点有哪些?

2. 20世纪30年代歌舞片兴盛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3.歌舞片的后台故事与前台表演的关系是什么?

4.分析《雨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