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施特勞斯
理查·施特勞斯於1864年6月出生於慕尼黑。他的父親弗朗茨·施特勞斯(Franz Strauss)是慕尼黑宮廷樂隊圓號演奏員。他4歲學鋼琴,6歲開始作曲,8歲學小提琴。1875年師從邁爾學理論,但未去音樂學院上學,而在慕尼黑大學接受普通高等教育。16歲開始創作。1882年他的《管樂小夜曲》在德累斯頓演奏,由此引起指揮大師彪羅的注意,委托他為邁寧根管弦樂團作曲。1885年在邁寧根管弦樂團任彪羅的助理指揮,一個月後繼任指揮。1889年施特勞斯在拜羅伊特任萊維的助理指揮,並在魏瑪歌劇院任第三指揮。交響詩《唐璜》(Don Juan)演出的成功使他成為德國最重要的青年作曲家和理查德·瓦格納理所當然的繼承者。
施特勞斯1894年與女高音歌唱家寶琳(Pauline de Ahna)結婚,1895—1899年間,寫出了《蒂爾惡作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堂·吉訶德》和《英雄的生涯》等一係列的交響詩,進一步證實他不愧為管弦樂大師。1904年起歌劇《莎樂美》和《埃萊克特拉》相繼問世,兩劇對《聖經》和古典題材的處理被認為有傷風化,從而引發不少爭議。《玫瑰騎士》標誌著施特勞斯在音樂創作風格上的重大改變,他創立了一種有別於斯特拉文斯基新古典主義的新巴洛克風格音樂。《阿爾卑斯山交響曲》是他最後一部大型管弦樂作品。在納粹統治初期,他擔任第三帝國主管音樂方麵工作的官員,但旋即因在歌劇《沒有影子的女人》中的腳本問題(腳本作者茨威格是猶太人)和當局發生爭執而辭職。不過在戰爭期間,理查·施特勞斯始終留在德國,戰後一度受到戰犯法庭的調查,去世前又恢複演出和創作,《變形曲》為被毀滅的德累斯頓而作,有時也被認為是為希特勒所寫的挽歌。1948年《玫瑰騎士》在倫敦重演,1949年9月8日,施特勞斯逝世於德國的加米施-帕滕基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