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無疆:另一部歐洲思想史

《彌賽亞》仍將唱遍全球

字體:16+-

時代精神和社會特征決定了《彌賽亞》在英國大獲成功。17世紀,經過第一次資產階級革命並建立君主立憲製之後,英國從經濟政治上成為具有歐洲領導權的國家。英國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要求文化藝術的意識形態發生轉變,需要適合這個偉大民族自己意誌的歌劇。曆史條件已經具備。亨德爾的英語清唱劇,奉獻了名副其實的英國民族歌劇。他把意大利歌劇的手段、德國受難曲的傳統融匯貫通為一種單純質樸的英格蘭民族性與高傲克製的英國貴族品格兼具的新形態。

《彌賽亞》與他的其他《舊約》題材清唱劇一起,削減了德國宗教劇對苦難的永恒追問,弱化了意大利歌劇的浮誇華麗,是一種地中海歌劇藝術與日耳曼宗教受難劇的傑出混合物。但亨德爾從來都沒有與巴赫攜手並進,受難這一神秘主義主題,從來都不是亨德爾關心的。從演出場地來看,《彌賽亞》根本不能在教堂演出,而是為劇院演出設計,麵對的是新興的市民階層、一個新世界的主導者們,這些人不僅主導了大英帝國,而且將以最簡陋的工具和最簡單的需求,遠涉重洋,去開拓一個個上帝應許的新的迦南地——美利堅、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由於劇作采用的語言是英語,隨著英語成為唯一真正的全球性語言,《彌賽亞》可能的受眾群之龐大是大多數歌劇作品都無法比擬的。

《彌賽亞》走紅,從其演出規模的變遷也看得出來。1742年4月13日,在英格蘭統治下的愛爾蘭都柏林首演時,有18人的唱詩班(6位男童女高音,12位男性演唱者中有4位唱女低音、4位男高音、4位男低音),使用了33件樂器(12支小提琴、4支中提琴、3支大提琴、2支低音大提琴、4支雙簧管、4支巴鬆管、2支小喇叭、1組定音鼓、1架管風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