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無疆:另一部歐洲思想史

更加健康,更加南方

字體:16+-

作為全球流傳最廣、上演次數最多的經典歌劇《卡門》的作者——法國人比才,西班牙音樂因為他而綻放於世界藝術舞台。《哈巴涅拉舞曲》、《鬥牛士之歌》、《卡門》序曲,隨便一支選曲都是朗朗上口的經典,吉卜賽風情撲麵而來。

詠歎調**四溢,西班牙鼓點攝人心魂,讓聽眾像男主人公何塞一樣,為吉卜賽女郎致命之美所吸引,如醉如狂,不死不休。卡門的死,蠻性十足,潑辣不羈。歌劇《卡門》代表西班牙音樂,意味著更加南方、更加地中海、更加非瓦格納——事實上,西班牙音樂的崛起,標誌了德國浪漫主義音樂告別了它的高峰。

1907年,當法利亞到巴黎時,“西班牙風”正值**,阿爾貝尼茲正創作《伊比利亞》,德彪西正在完成管弦樂《伊比利亞》配器,拉威爾開始譜寫《西班牙狂想曲》和《西班牙之夏》。俄羅斯作曲家也對西班牙如癡如醉,裏姆斯基-科薩柯夫有《西班牙隨想曲》,斯特拉文斯基癡迷於西班牙,其綽號是“音樂畢加索”。他驚世駭俗的《火鳥》、《春之祭》、《彼得魯什卡》,音樂神秘美麗,令人瘋狂,事實上都與西班牙密不可分。那種暴烈純樸之美,拉開現代音樂序幕。斯特拉文斯基作品的西班牙因素甚至多於斯拉夫風格。《彼得魯什卡》描述的更像安達盧西亞而非烏克蘭。

這是拉丁人、斯拉夫人對日耳曼人的全麵反抗——他們大獲全勝。

1888年3月27日,尼采在日記中寫道:“我想,我大概更是一位音樂家,而不是一位浪漫主義者。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對於我就將是一種錯誤。”10年後,這段話應當改成“如果沒有西班牙音樂,音樂對我將是一種錯誤”。

這就是西班牙音樂,擁有卡門的性格:無垠的天空、遼闊的原野、流浪的生活;宇宙是家鄉,自由是法則,死亡是小別;自由無需策劃,非教育所得,率性而為;野花如火,天機自發,麵對男權世界的壓迫和女性的艱辛,但以一曲“哈巴涅拉”瀟灑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