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三、走出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字体:16+-

(一)要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切实推动中国电影海外销售。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都强调提高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电影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让中国电影走向世界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最直接、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和渠道之一。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直接关系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因此,必须首先从国家战略层面高度重视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国家和地方各级行政主管部门要对这项事业给予切实可行的政策、资金上的支持和保障,不断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推动中国电影海外销售的管理体制机制,让更多的国产电影可以真正进入世界电影市场。特别是一些中小成本影片,更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扶持和推动。这一点,法国政府的做法值得参考和借鉴。1948年,法国政府设立电影产业临时资助基金,以支持战后法国电影的振兴。1959年通过了《电影资助法》,在法律的保障下,通过设立电影产业发展资助基金等形式,每年扶持400多部法国影片在海外发行。

(二)要不断丰富海外销售影片类型,用符合国际水准的影片参与世界竞争。

多年来,销往海外的中国电影中动作片(功夫片、武侠片)一直占绝对多数。海外观众最熟悉的中国电影类型恐怕就是动作片、功夫片。一提到中国电影,海外观众首先想到的也是这类影片。在海外电影市场,动作片、功夫片成了中国电影的代名词。本课题组在海内外的调研显示,2013年中国类型电影评分系统的总分是9分,受访者对中国类型电影给出的平均分是5.7分,总体评价中等。得分最高的是功夫片和动作片,得到了6.8分,得分中等偏上。得分最低的恐怖片、音乐片未超过5分。中国类型电影在海外依然主打动作片和功夫片,其他电影类型缺乏吸引观众的有效元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甚至阻碍了其他类型国产影片走向世界的步伐。长期的单一类型影片必然导致观影的审美疲劳效应,加上一些动作片、功夫片粗制滥造,海外观众对这类影片的热情已经大不如从前,动作片、功夫片的海外影响和票房都出现了下滑的端倪。因此,不断丰富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影片类型,同时不断提高影片技术和艺术水准,使其不断符合国际电影市场要求,是走出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困境的重要途径。

(三)要大胆创新、善于借鉴,不断探索和拓展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渠道和方式。

目前,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和推广的主要方式是通过举办或参与各类影展、电影节推介国产影片。而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往往事倍功半、收效甚微。中国电影海外销售首先是一种市场行为,要具备强烈的市场意识、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科学的营销策略。其次,海外销售直接面对的是海外市场,要具有开阔的全球视野、先进的营销理念和与国际接轨的营销手段。探索与欧洲、美国等一些专业的海外发行公司开展合作,借助这些公司成熟的海外营销网络和人脉资源推动国产影片海外发行代理,或许可能为走出中国电影海外营销的困境提供新机遇。一些民营影视机构在这方面做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尝试。2012年5月,博纳影业公司获得传媒大亨默多克旗下新闻集团的战略投资,成为第一家利用海外产业资本的民营电影公司。小马奔腾则以70%的股权购入好莱坞特效制作公司数字王国。[2]

2012年8月,东方梦工厂、卡梅隆—佩斯集团先后落户中国,以中美合资的形式开展了从技术到制作的合作。天津北方电影集团与卡梅隆—佩斯集团开展了合作,从中学习其先进的运作理念、管理机制、营销策略。与国际接轨,不断建立和壮大真正属于自己的世界性营销网络和发行体系,才能使更多的中国电影走向世界,参与世界电影市场竞争。

[1] 本章使用的相关数据来自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国电影海外推广公司、新闻媒体报道及本课题组海内外调研等多种渠道。不同渠道的数据有时存在一定出入,本研究使用的数据有些是直接引用,有些是课题组将不同渠道数据比较、鉴别、汇总及估算的结果。

[2] 谷珵:《中国电影海外生存之困》,载《新金融观察》,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