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三、提高中国电影海外获奖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字体:16+-

(一)进一步增加参赛影片数量的同时不断提高参赛影片质量。

近年来,政府主管部门、电影制片方及电影工作者越来越重视参加各种世界性电影节,以此推动国产影片走向世界。从总体上看,近年中国电影海外获奖呈现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2011年参赛影片121部次,2012年90部次,2013年184部次,比上年增加1倍多;2011年、2012年获奖影片均为55部次,2013年89部次,比上年增加62%;2011年在海外获82个奖项,2012年获73个奖项;2013年获116个奖项,比上年增加59%(图3-3)。

图3-3 2011—2013年中国电影海外参赛及获奖情况

从数量上看,2013年度中国电影海外获奖增势较为明显。但从奖项质量上看,绝大多数奖项含金量不高、分量不重、影响力不大,能够在奥斯卡、戛纳、威尼斯、柏林等真正具有世界影响力、国际一流的电影节上获奖的国产影片仍然是凤毛麟角。因此,在增加参赛影片数量的同时必须不断提高影片质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加大对中小成本影片、艺术影片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推动艺术院线建设。

电影生产的本质是艺术创作活动。艺术需要一定的投入和经济基础做支撑,但影片艺术成就高低、能否真正为世界认可,与投入多少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英雄》《金陵十三钗》《一代宗师》这样动辄投资上亿元甚至数亿元的大片、巨片固然可以踌躇满志地冲击国际大奖,《天注定》《白日焰火》这样2000万人民币左右的中小成本影片同样可以理直气壮地站在艺术殿堂的领奖台上。现在缺少的恰恰是中小成本影片和艺术影片以及对这些影片创作的扶持。法国的《电影资助法》设立了电影产业发展资助基金,规定在法国售出的每张电影票都需缴纳10.72%的基金,这些基金用来扶持艺术影片和中小成本影片创作。另外,法国是欧洲拥有艺术院线数量最多、放映最为活跃的国家。法国艺术院线联合协会下属成员就超过千家,拥有近2000个放映厅。艺术活跃的巴黎市中心,就有38家被认证的艺术院线,大巴黎地区则接近120家。艺术院线数量最多的城市并不是巴黎,而是酒乡波尔多,那里得到国家承认的艺术院线多达229家[3]。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加大对中小成本影片和艺术影片的扶持力度,推动艺术院线建设,这是国产影片通往世界领奖台的重要途径。

(三)打造中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品牌,搭建国产影片通往世界的新桥梁。

电影节是推介、展示、发现优秀电影作品,推动国际电影交流的重要平台和渠道。高水平的国际电影节能吸引世界一流的电影作品和电影艺术家参与,同时也是本国电影走向世界的重要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各级政府致力于打造各种国际电影节,一些电影节也产生了不小的国际影响。但本课题组调研显示,中国电影节在国际上知名度很低。超过57%的受访者根本不知道任何中国电影节或者了解不多。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和香港国际电影节是中国最具知名度的国际电影节,但是只有低于19%的受访者认为他们知道这些电影节。因此,打造真正属于中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品牌势在必行。在立足本土文化、坚守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前提和基础上借鉴吸收外来文化中为我所用的内容和元素,会通中国与外国、东方与西方,兼顾民族性与世界性,这样的电影节才是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又与国际接轨的世界性电影节,才能为中国电影走向世界不断提供新的可能与愿景。

[1] 2013年度国产影片在海外共获116个奖项,但其中5项是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上黄会林等3人和2个机构获奖,直接涉及影片的奖项为111项。

[2] 参见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课题组:《银皮书:2011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研究年度报告》,116~117页,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 刘敏:《法国艺术电影院线侧记:和主流商业院线基本平行》,http://ent.163.com/12/0328/11/7TM9C0S9000300B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