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一、视频网站为青年导演提供艺术创作空间

字体:16+-

由中国文联组织编写的《2013中国艺术发展报告》指出,2013年国产电影市场上崛起了一系列中小成本、现实题材影片。一些电影虽然在票房数字上攻城略地,但在创作质量上并不高,创作中缺乏叙事原型/原创特质,风格不统一,缺乏真切现实感和深刻思考。而一些艺术创作上可圈可点的电影,如《大明劫》《兰亭》《美姐》等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但均被市场忽视。

事实证明,近年来大多数质量上乘的国产中小成本影片始徘徊于市场边缘,生存环境并不乐观。尽管它们牢牢立足于现实生活,以独特的艺术手法表现人性的挣扎与困惑,对人间困难充满了悲悯情怀,饱含人类文化共通的价值内核,但是当前的电影市场依旧漠视了它们的艺术成就,从创作融资、发行营销到档期排片,整条产业链上都难有中小成本电影发挥的空间。

目前,国产中小成本电影摆脱生存困境的最佳方法是进驻新媒体平台,利用互联网平台发布自己的作品。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互联网最先成为青年导演酝酿机遇的温床。

2010年,郝杰以30万元的投资拍了处女作《光棍儿》,将镜头对准了自己的老家,讲述了村里的几个老光棍儿的故事。因为没有制片方和宣传方,郝杰就自己把电影挂在网上,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在互联网平台上得到反馈。《光棍儿》在网上迅速蹿红,短短时间创下了2000多万的点击量,而年轻的“80后”导演郝杰,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大胆的表达走入了大众的视野。2011年10月18日,被称为“2013年最美文艺片”的电影《美姐》正式登陆全国各大院线,爱奇艺获得其独家授权,影片与爱奇艺网络院线进行“分甘同味”合作,实现播出、推广及盈利的新模式。而此前,爱奇艺联合北京缘起文化、卢米埃影业共同发起了“新青年电影联盟”项目,通过三家机构的强势联合,打造一条“从作品到线下,再到线上”的健康产业链条,全面支持青年导演的创作。

值得一提的是,《美姐》上映前期,爱奇艺便拿出充沛的资金,充分发扬渠道优势,与合作方一同策划影片的市场推行;《美姐》在影院下线后,爱奇艺还为影片设置付费窗口期,并在后期大力协助影片的网络广告售卖,保证其在线上实现名利双收。爱奇艺将这类合作称为“分甘同味”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扶植新导演、推广文艺片,让更多“院线一日游”的好电影有机会在网络上寻求新的播出、推广及盈利模式,《美姐》就是这一计划推出后首部院线下线就立即在爱奇艺独家播映的电影。

《美姐》受到了许多学者和影评人的高度赞扬,获得第四十九届台北金马国际影展最佳亚洲电影大奖并成功入围诸多世界级影展,从西班牙的圣塞巴斯蒂安到日本东京都受到外媒的一致好评。曾创作《霸王别姬》《活着》的著名编剧芦苇称其为“这个时代中国电影中的文化精品”,将这部作品的意义提升到了文化的维度。然而,这个时代在郝杰眼里,似乎与文艺无关,他说,“高校扩招,改革开放,电影从业人员变成了一个庞大的群体。现在电影进入到一个所谓的民主化时代,大家都有拍摄设备……”诚然,网络上时刻更新着形形色色的视频片段提醒我们,电影创作的门槛持续降低,拍电影已经成为大众娱乐的一种方式。可是,在众声喧哗的“影像民主化”时代,中国电影更加需要文化精品的指引,最值得尊重的还是那些锐意进取的青年创作,当代中国电影因为有了《万箭穿心》《钢的琴》《hello!树先生》《碧罗雪山》等优秀的现实主义佳作,才能自觉肩负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责任。

新兴发展起来的互联网平台主动为青年电影人提供自由创作空间,扶持和培养具有原创力和创新精神的年轻力量,首先服务于视频网站本身。无论是优酷的“原创导演训练营”,土豆网映像节的“新青年导演计划”,还是爱奇艺的“新青年电影联盟”,看重的是青年电影蕴蓄的潜在号召力。视频网络借助青年导演作品,打造了独家资源,逐渐摆脱电视和电影的附庸身份,而青年导演借助视频网站的资金支持和传播渠道,扩大了电影创作的传播范围,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逐渐培养起稳定的受众市场。

国内学术领域十分关注青年电影导演在新媒体平台上的创作状态和发展趋势,许多学者不仅充分肯定互联网平台对中国电影艺术的保护和支持,还鼓励青年导演主动寻找新媒体资源,自主拓展艺术探索的新空间,“电影接受空间的扩大,意味着新青年电影的传播价值有了新的认证渠道,……新青年电影在制作上日益多元化,不以艺术电影或独立电影作为必然方向,从而跳脱出电影节电影的单一模式……这些新青年电影从资本渠道、传播渠道、技术支持和分众市场那里享受到更加开阔而多元的选择空间,在作者风格和题材选取上表现得自由多姿……”[2]。青年导演是中国电影创作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电影作品风格多样、视角独特,深刻反映出当代中国电影艺术的多元走向。随着互联网的纵深发展,日益细分化、多元化的网络平台可以为更多的青年电影导演提供表达机会和展示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