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皮书:2013中国电影国际传播年度报告

二、以东亚、东南亚为基础重建中华文化圈疆域

字体:16+-

中国电影海外销售困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除了合拍片之外,中国电影在欧美的发行渠道较窄。中国电影的字幕翻译水平较低,造成故事难以理解。中国电影尚未形成产业链,持续创造价值的动力不足。但是,根本的问题在于中华文化在与其他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造成的误解和曲解。历史上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东南亚地区对中华文化的接受能力较强,应当成为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前沿阵地。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大,重建中华文化圈需要这些国家对中华文化的再次接纳。

自秦汉始,中国古代勇敢的开拓者们就从中原出发不断启程探索新的地域。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郑和下西洋……通过他们的影响,东南亚地区的国家也曾经将汉字作为本国的文字通行,有的还保留着庞大的汉语记载的本国历史资料。明清两代禁海政策催生了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商武装,他们开发了不少地区,通过大量移民将中华文化带到当地,促进了当地社会的进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居民接受中华文化影响的历史可谓源远流长。

中国电影起步较早,由于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受到影戏观念的影响,中国电影自开始就具备独特的中华文化气息。这些电影除了在中国地区流行之外,也不断出口到周边国家。香港邵氏的武侠片风行东亚、东南亚,中国香港的流行文化也曾深深地影响了韩国和日本。但是,总体上看中华文化的传播能力在下降。一方面,韩国、日本、东南亚国家本身的国家主义兴起,将文化产品作为重要的出口商品予以扶植;另一方面,中华文化深受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流行文化无法流行,传统文化不再传统,难以产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产品。向后看,不断发掘古老文化资源试图解决今天的问题是一种文化焦虑的体现,传统文化只能提供某些借鉴,绝对无法解决今天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每当社会进入焦虑期的时候,复古派就会出现,今天亦然。这种社会焦虑体现为文化焦虑,在电影中体现为价值观的混乱。我们相信的、我们追求的东西与电影中表达的东西无法一致,一部无法真诚的电影如何吸引观众?

中国这种文化价值上的混乱必然影响中国电影的价值表现,这种不真诚令人无法了解中国崛起的价值和意义。东亚及东南亚国家在面对一个实力快速增长的庞大国家和国家价值难以解读的困境的时候,必然的选择是防守。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电影的问题不仅没有为中国的伟大复兴找到合法性表述,甚至让我们的邻居产生意图不明的焦虑。汉文化圈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在东亚和东南亚地区,由于文化深受中国影响,一方面这些国家更容易接受中国文化产品,但是一旦文化产品无法产生令人信服的价值观表达,他们更容易产生焦虑和不信任。而中华文化圈的建设就是首先从价值观上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寻找合法性,其次利用文化及地域上紧邻的特点,创造以电影为主导的汉文化产品营销体系,首先在中国周边地区建立中华文化圈区域。

中华文化圈绝不是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圈,不是汉文化圈的复生,而是一个以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建立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价值体系上的文化圈。中华文化圈需要周边国家的人民带来娱乐体验,需要让周边国家的人民感受到中国在世界发展中的责任,需要周边国家精英在中国电影里找到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经验。在整理国故的同时需要电影工作者思考中国的现代性和现代化的特点,中国人民对现代生活的渴望,以及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产生的阵痛。这些东西无疑将成为人类发展中的宝贵资源,对其他国家的发展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华文化圈的建设应当从东亚和东南亚开始。中国的电影工作者应当审视自己的工作,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去创作作品,将视野拓宽到世界,提高文化自觉性。中国电影在东亚和东南亚不仅是娱乐产品更应当打消他们对中国崛起产生的疑虑,创造一种崭新的文化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