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秘激情:唱出來的愛恨情仇

《奧涅金》:俄羅斯的“富二代”

字體:16+-

俄國歌劇《葉甫蓋尼·奧涅金》(簡稱《奧涅金》)早在1962年便進入中國,由中央歌劇院劉秉義和郭淑珍主演。但中國觀眾在自己國家觀賞這部原裝大戲,尤其是跟該劇有悠久淵源的莫斯科大劇院於2010年4月在中國國家大劇院的演出,則又等了將近50年。

《奧涅金》是俄國歌劇中最著名的一部,俄國歌唱家都將參與該劇演出視為事業的巔峰。即便在西方,像弗蕾妮、弗萊明那樣的頂級歌唱家也都演繹過其中的角色。2010年春秋期間,全球近30個城市上演了100多場《奧涅金》,其中有三部全新的製作。這還沒算像北京這樣的“引進”項目。

老柴的仙樂

柴科夫斯基的音樂在我國廣受喜愛,尤其是他的舞劇音樂,但《奧涅金》卻遠非最為人熟知的。無獨有偶,《奧涅金》中有兩段舞曲廣為流傳,隻不過很多人不知道出處罷了。

跟柴科夫斯基的器樂相比,《奧涅金》中的俄國韻味更濃,但總體上依然洋溢著浪漫派音樂的抒情特征,如長長的樂句、濃烈的情感。劇中最著名的三個唱段均非出自奧涅金之口,其中女主角達吉亞娜給奧涅金寫情書的詠歎調包含最多的音樂動機,細致地刻畫了少女懷春的微妙心態,非常動人。連斯基決鬥前的詠歎調極富**,很多著名男高音唱過但未必演過,或許因為角色戲份不多。相比之下,同屬配角的格列敏親王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唱段,道出了老夫少妻的尷尬以及他的寬容和理解,是男低音的保留曲目。

奧涅金是一個慢熱型的人,這部歌劇如同他的性格,需要熟悉才能進入狀態。但它呈現的音樂世界卻豐富無比,甚至比那些家喻戶曉的舞劇音樂更耐聽。

挑戰傳統的新版本

莫斯科大劇院於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尚未結束之際,推出了一個豪華版《奧涅金》。這台製作整整演了60多年,直到2006年被導演迪米特裏·切尼亞科夫顛覆。切尼亞科夫是一位很有創意的藝術家,他曾把瓦格納的《特裏斯坦與伊索爾德》設置在潛艇裏,把《阿依達》搬到巴爾幹半島。這回,他抽去了《奧涅金》的特定時間和地點,把所有場景固定在一個僅有一張大桌子、幾把椅子及一個大吊燈的封閉房間裏。這跟咱們京劇一張桌子、兩把椅子有異曲同工之妙,可以代表各種時空。大桌子的象征性尤其明顯,不妨說代表著某種社會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