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二、1934—1940年的計劃演練

字體:16+-

1934年第一個“與盟國共同作戰”計劃科目演練是以與日本作戰為核心,它設想美國、蘇聯、英國、中國共同與日本及偽“滿洲國”方麵作戰。主要內容是:

日本對蘇聯不宣而戰,美國首先對遠東衝突進行調解,但日本拒絕妥協並挑釁,美國遂加入盟國對日作戰。戰爭之初,日本在遠東占有區域優勢,菲律賓失守。對於美國海軍來說,在西太平洋過早尋求與日本海軍決戰,由於缺少基地,風險較大,而逐步占領通往遠東的基地是比較穩妥的戰略,隻是時間較長且陸軍投入較大,但英國海軍可以給予支援。美國和英國向盟國提供物資援助,最終盟國強大的實力確保了戰爭的勝利。鑒於公眾、國會的孤立主義情緒和《凡爾賽條約》強製和平的教訓,戰爭勝利後美國不對外承擔政治義務,不主張完全摧毀日本,因為如此會導致蘇聯主導遠東而不利於美國;美英對原日本委任統治的島嶼進行托管,但美國願意將托管權讓與英國,前提是英國以西印度的領土進行交換。這個計劃是基於當時遠東的時局,可以看作是傳統“橙色”計劃的進一步演繹。

1935年的計劃演練主要針對當時的歐洲形勢,希特勒上台後挑戰《凡爾賽條約》,德國和日本締結“鋼鐵同盟”。美國、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及遠東盟國共同對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南斯拉夫結成的“納粹同盟”作戰。設想意大利在英法支持下占領阿爾卑斯山勃倫那山口及奧地利城鎮引發歐洲戰爭,日本與德國簽訂秘密協定,宣布禁止美國艦隊在東經180°以西海域活動;美國一開始宣布“武裝中立”,但因德國和日本突然襲擊美國艦隻而卷入兩洋戰爭,與盟國共同作戰;美國將派遣至少25萬但不超過50萬的遠征軍前往歐洲,但不充當主要角色,隻是協助英法打敗歐洲的“納粹同盟”,重在重建戰後歐洲和平;同時在夏威夷駐紮一支強大的艦隊威懾日本,歐洲戰爭結束後再與盟國集中力量打敗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