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计划5,最初设想是在单一战线上联合英法与德国作战,在“D计划”和“ABC—1”计划(1941年1—3月英美参谋会谈达成的计划,参见下文)提出后,联合计划委员会据此对“彩虹”计划5进行了修改,以应对两洋作战的需要,于1941年4月7日完成,5月14日获联合委员会通过。但罗斯福对计划不置可否,理由是英国政府还未批准“ABC—1”文件,他不便对以此为基础的“彩虹”计划5表态。[83]
该计划的主要内容为:
假定盟国的成员包括美国、英联邦、荷属东印度、苏联、流亡国家政府、中国和“自由法国”,轴心国阵营包括德国、意大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或者是德国、意大利、日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印度支那和泰国,即使日本、印度支那和泰国最初未参与战争,也要考虑其参战的可能性。盟国将依据“ABC—1”计划和“ABC—22”计划[84]的方针进行作战;基地在远东的美国军事力量,除人员、弹药和技术装备外,从当地满足补给需要。拉美国家将应对颠覆势力,除非遭到直接进攻,否则将维持非交战状态,其领海和陆上基地将为美国防御西半球所用。
美国至关重要的战略防御目标是确保西半球不受欧洲或亚洲军事政治大国的渗透,同时维护英国的安全,乃至最终保卫整个英联邦,使他们继续战斗下去;保障盟国海上交通线的畅通,运用一切军事力量和方式对轴心国阵营进行袭扰和发起小规模的攻势,及早将意大利剔除出局,占领发起最后反攻所需的区域阵地。
德国是轴心国最主要的成员,所以大西洋和欧洲地区应是决定性的战场,美国主要的军事力量将部署在该战场,美军在其他战场的作战行动将服从这一目标。美国海军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盟国大西洋运输的安全,尤其是西北部通往英国航线的安全,因此在地中海地区的作战行动应是居于次要地位的,但维持英国和其他盟国在地中海或者附近地区的军事阵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可以阻止轴心国渗透并控制北非地区。
即使日本最初未站在轴心国一方参战,盟国也应部署力量预防其最终参战。如果日本参战,远东的军事战略将是防御性的,美国不打算加强其在远东已有的军事力量,但将以发起进攻的方式部署太平洋舰队,以求最好地削弱日本的经济力量,分散在马来亚的日军,从而支持“马来屏障”[85]的防御。而英联邦因美国集中力量于大西洋和地中海,可以抽调必要的力量前往远东地区。
盟国陆军的主要使命是抵御对英国的入侵,保卫西半球,保护外围的军事基地和具有战略重要性的岛屿,美国地面部队重点是支持海空军保卫西半球或者在毗邻大西洋的地区开展作战行动,主要为美国使用的海空军基地提供地面防空。
盟国的空军使命在于对轴心国的军事力量展开军事行动,为海军和陆军的行动提供支持,美国陆军航空兵将支持陆海军保卫西半球或者在毗邻大西洋的地区开展作战行动,主要为美国海军基地或其他指定的基地提供空中保护,美国空军的轰炸机部队将同英国皇家空军合作,重点对德国军事力量的源头实施打击。
只要可行,美国军事力量将从英伦岛屿之外获取后勤保障,一国的军事基地、维修设施和后勤补给,出于赢得战争的需要,可以由另一国使用。美军在西大西洋范围内的进攻行动限于空军、海军水面和水下力量的袭击;美国陆军即刻的首要任务是为向轴心国发起大规模进攻集结地面和空中力量,而其最初的行动应限于物资上不会使上述首要任务受到阻碍的行动。
此外,“彩虹”计划5还列入了美英“ABC—1”计划所达成的两国军事力量合作领域的各项原则,较详细地指明了美国各军种在全球不同地区的作战使命和部署方案,以及相关的后勤保障措施,并建议在外交上应寻求拉美国家或相关国家对美军使用其军事基地的认可,给予流亡政府、中国、中立国和被占领地区的人民以外交上和经济上的支持,鼓励他们继续反对轴心国。[86]
11月7日,联合计划委员会根据相关意见对“彩虹”计划5进行了修订,但基本的原则并未改变,11月19日获联合委员会通过。[87]
“彩虹”计划5不但建立在两洋作战设想的基础之上,而且设想的是一场全球性的联盟战争,更符合当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尽管该计划提出的“德国第一”的战略原则在以往美国军方的战争计划中有所体现,并非新鲜的事物,但“德国第一”或“大西洋第一”的先欧后亚战略成为美国参战后盟国共同的战略指导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