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询问德国意见的同时,美国更希望了解英国对美国倡议的态度,并争取和英国政府采取一致行动。为此,从2月到9月,美英两国断断续续进行了大约8个月的秘密接触和谈判。
为了获得英国对美国倡议的支持,美国政府同时通过几条渠道展开工作。
第一条渠道是罗斯福通过美国财政部长亨利·摩根索(Henry Morgenthau)向当时任英国财政大臣的内维尔·张伯伦发出呼吁;第二条渠道是罗斯福指示无任所大使诺曼·戴维斯(Norman Davis)在去伦敦开会期间探明英国政府高级官员的反应。另外,美国驻英国大使罗伯特·宾厄姆(Robert Bingham)也根据总统的特别指令,在3月20日向英国外交大臣安东尼·艾登询问对罗斯福总统打算提出一些力求改进当前国际局势的和平倡议的看法。[8]
1937年2月11日,摩根索同即将返回伦敦的英国驻美商务参赞肯尼思·比尤利(Kenneth Beaulieu)会谈。摩根索首先说明,他的谈话是机密的,而且是受到罗斯福的委托的。他要比尤利带一封信给张伯伦,信的大意是:摩根索对国际财政前景甚感忧虑。他认为军备开支是困难的根源,希望了解张伯伦能否就此问题提出任何建议。在第二次会晤时,摩根索说,他曾和总统讨论过欧洲局势。他认为,如果美国和英国提出大胆倡议,也许可以挽回局势。他想了解英国能否提出什么倡议,并强调除总统外,其他人均不知道这个想法。[9]
但是张伯伦并不认同摩根索的想法。他在3月26日给摩根索的复信中明确地表示,英国不考虑召开一次裁军会议,并指出欧洲动**不安的责任在于德国。至于谈到美国的行动,信中指出:美国禁止输出武器和弹药“成了对侵略者间接的却有力的鼓励”;美国对世界和平所能作出的“最大的唯一贡献”,就是修改现有的《中立法》。此外,张伯伦还建议美国在远东助英国一臂之力。他说,德日协定表明,如果英国深深卷入欧洲,它甚至不能指望日本会保持中立。美国只要能使“远东的局势稳定在目前这种程度”,就将大有裨益。另外张伯伦还表示英国愿意与美国签订贸易协定。[10]因此摩根索的呼吁没有得到张伯伦的响应。
几乎与摩根索采取行动的同时,罗斯福本人在2月会见了即将出席4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糖业会议的美国代表诺曼·戴维斯,指示他去考察欧洲各国政治家对世界形势发展趋势的看法,并看看是否能够找出一些使欧洲各国政府共同努力以阻止国际局势的迅速恶化的办法。[11]
2月16日,国务院西欧司为诺曼·戴维斯的伦敦之行草拟了一份关于欧洲形势的长篇秘密备忘录,权衡了美国“对于一项和平解决方案作出贡献的可能性”。该备忘录认为,美国在欧洲的政治解决中当然只能具有“间接的利益”,而在解决远东的动乱中却有着“直接的利益”。现在德国正处于战争与和平的中心,有利于和平的解决办法在于对下列问题作出回答:是否能够找到一个既不通过战争又不让德国在欧洲大陆上称雄,从而能够满足德国人民经济方面要求的这样一个妥协办法,或是否能为此而付出代价?如果能够找到,战争就可避免;如果找不到,战争即使不是或许必然发生,也是有可能发生。该备忘录还指出,可以通过让德国获得原料的办法避免战争,并认为德国人民对军国主义和纳粹激进主义的支持是由于在经济上没有保障,因此“并没有把德国对殖民地的要求看成是完全不合理的要求而加以拒绝,而且正在考虑保证德国经济复兴的可能性,对此美国应尽一份责任”。备忘录坚持说,美国进行干预的“直接目的”,是要促进事态,使之有可能导致一个政治方面和经济方面的全面解决方法,“该方案(或这种解决办法)将使德国不必再为从市场上获得德国领袖认为保持德国人民生活水平所必须的原料来源而竭力拼搏”。该备忘录还说明,美国首先要与联合王国达成协议,从而说服与德国问题“最直接有关”的英国“成为这一〔和平会议〕倡议的发起人”,并能在满足德国的要求方面进行合作。[12]
根据罗斯福的指示和国务院上述备忘录的精神,出席伦敦国际糖业会议的诺曼·戴维斯于4月10日首先与英国外交大臣艾登举行了会谈。诺曼·戴维斯指出,尽管美国“非常关心经济复兴和裁减军备,也愿意为此目的而进行合作,但是,在任何争取恢复经济与和平的有效步骤中,英国都是不可缺少的因素。如果他们不愿意支持任何人为达到这一目的而作出的任何努力……那么所有这些尝试都将是徒劳的”。他还反复说明,罗斯福总统绝不允许他自己卷入欧洲国家的政治纷争,但他愿意全心全意地加入到协调一致的努力当中,找到解决经济问题以及由于越来越激烈的军备竞赛而引发的问题的办法。但是艾登却认为,英国不能对一个全面的国际协议提出任何计划,因为这样做将被人们认为是英国衰弱的表现,并将有损于英国针对日本、德国和意大利的重整军备的努力;他还说明,采取实际行动以达成国际协议的建议必须首先来自罗斯福总统,但他并不认为采取这个行动的时机已经成熟。[13]因此会谈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在诺曼·戴维斯逗留英国期间,他还于4月29日与即将成为英国首相的内维尔·张伯伦举行了会谈。尽管张伯伦表示对美国试图把欧洲的极权国家和民主国家拉到一起达成全面协议的想法很感兴趣,但对于召开一次会议来解决欧洲尚未解决的问题的前景更加不抱希望,同时他强烈地表明了希望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追求这个目标。张伯伦说,在他看来“政治绥靖”必须先于“经济合作”和军备限制,“同时全面解决政治、经济和裁军问题是不可能的,需要分阶段进行……必须先进行政治磋商并达成初步协议,然后再采取使经济得以复兴的实质性步骤……包括……取消外汇管制和减少贸易限制。他还认为裁军必须放在最后解决,并暗示说,必须先使英国的重整军备达到一个较高阶段,然后再使之停下来,这才是现实可行的”[14]。
诺曼·戴维斯与英国政府官员进行的会谈,使他对召开一次国际会议的前景并不感到乐观,因此他写给罗斯福的关于这次试探结果的报告调子十分低沉。他说:“英国人不想采取任何主动行动来停止重整军备,也不希望其他任何人发起这种倡议。”[15]
罗斯福对德国和英国的态度感到失望,但是,这并没有使他放弃由他提出一项和平倡议的想法,现在他集中力量努力争取英国的合作。在罗斯福的授意下,诺曼·戴维斯于6月10日写信给新任英国首相张伯伦。信中说,总统“非常希望有一个机会结识他并与他就共同的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坦率地交换意见”,他还认为“在几个月内作出广泛一致的努力以达到经济复兴,财政稳定,限制军备乃至和平将是可能与可行的”,而这将主要取决于美英合作的开明政策。诺曼·戴维斯代表总统邀请张伯伦在9月下旬访问华盛顿,并说总统准备立即作出安排草拟出会谈的议程。[16]但是,7月8日张伯伦以条件不成熟为由拒绝了这次邀请。他明确表示,他不同意美国所持的很快就能达成全面协议的看法。他指出,现在英国与德国人会晤的时机甚至尚未成熟,如果与德国人的会晤得以实现,他们也许会形成“指导向前发展的有价值的方针,从而为总统和我本人之间的会谈提供有益的准备”[17]。
但是,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略中国的战争,使远东的形势骤然紧张。在这种情况下,罗斯福感到更有必要与张伯伦会晤。于是,7月28日他又亲自给张伯伦写信,希望能够邀请他在秋初访问华盛顿。罗斯福强调“英美合作促进经济稳定与世界和平的重要性”,并欢迎张伯伦“另外提出一些能够使我们在最近的将来促进我们希冀的目标的准备步骤”。[18]然而,张伯伦在两个月之后才回复了总统的信件。他在9月28日的回信中说,鉴于目前的国际局势,他不能提出任何建议加快他的访问,“尽管欧洲的局势并不比几个月前更危险,但是离恢复极权国家和民主国家之间的真诚关系还差得很远……另一方面,远东的形势已经证明我们所有的最坏的担忧都是有道理的,而且目前我也看不出只靠西方国家的行动就能取得任何改善的希望”。于是张伯伦再次拒绝了罗斯福的访问邀请。[19]至此,罗斯福希望与英国合作召开一次国际和平会议缓和世界紧张局势的计划受到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