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即《九國公約》簽字國會議無限期休會的當天,英國內閣召開會議,外交大臣艾登以日本侵犯英國在中國海關管理中的特權為例,報告了遠東形勢正在惡化的情況。他擔憂地指出,海關的麻煩首先在天津發生,現在又以更激烈的形式出現在上海,而且日本人已經奪取了所有的海關船隻。盡管英、美、法政府已經提出抗議,但英國或許不得不照日本人的要求把稅收存入日本銀行而不是中立銀行。艾登沮喪地說:“結果是日本人事實上奪取了我們的財產而我們卻沒有力量去抵抗。”他認為,現在“英國不得不去與美國政府協商並詢問他們,如果英國派艦隊去遠東,美國是否會做同樣的事情”的時刻已經到來。首相張伯倫則表示,如果沒有美國的合作,英國不能對日本施加軍事壓力,這是很清楚的。但他確信美國肯定會以“美國的利益不足以證明派遣艦隊是有道理的”來回答。
作為這次內閣會議討論的結果,外交部草擬了一份給英國駐美大使林賽爵士的電報。其中說明,鑒於日本無視國際利益,英王陛下政府將“認真考慮增加他們在遠東的軍事力量,其目的是向日本政府示威,這些海軍力量被準備作為最後的手段以顯示武力來支持他們的抗議,如果美國政府願意采取同樣的行動的話”。這份電報打算讓林賽向美國政府詢問,如果英國的艦隻被派到新加坡,美國政府是否會派出“一支適當數量的主力艦隊”去馬尼拉地區。[45]
但是對於動用艦隊這樣重大的問題,政府必須征求海軍部的意見,於是賈德幹與第一海務大臣查特菲爾德勳爵討論了這封電報。後者認為內閣並沒有認識到作出上述決定的含意,即這將需要派出幾乎能單獨對付日本的艦隊力量,而且還存在著美國政府可能不予合作並且“聽任把我們提出的這個建議泄露出去,以致白白引起對我們的反對並招致日本人的狂怒”的危險。因此他建議修改這封電報,隻是去試探美國政府對上述建議的看法,“而不是表明如果他們追隨我們,我們準備去做什麽”。於是,一封在查特菲爾德勳爵建議下修改了的電報於11月27日由艾登發給了林賽。[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