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军事战略同盟关系的形成与发展:1919—1945

四、“10年规则”的正式废止

字体:16+-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德国上台,2月25日日本宣布退出国联,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正在形成。但是,英国政府仍然打算在国际裁军会议上发挥主导作用,幻想会议能取得预想的结果。1月16日莫里斯·汉基就提醒首相麦克唐纳:“指导国防各军种预算的假定问题……即10年内不会有大规模的战争,正处于不能令人满意的状态”。[42]在给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的信中,汉基指出:“国际形势是如此严峻,以至我觉得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会认为,我们各军种亟须的重整不能再长时间地延误下去了。”[43]

海军部也在3月提交年度军舰建造计划给内阁时,要求政府正式取消“10年规则”,从下一年度开始进行国防准备。在内阁会议上,陆军大臣和空军大臣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然而,财政大臣内维尔·张伯伦认为,国家的财政和经济安全是第一位的,这种政策原则仍然是适用的。内阁在权衡后最终决定:“为因目前国家困难的财政形势所造成的国防各军种的缺陷承担责任”;同意帝国国防委员会早前的观点,“应开始着手确定纯防御性的义务,包括基地的防卫,首先考虑远东的需要”。[44]

10月14日,希特勒宣布德国退出日内瓦国际裁军会议和国联,虽然英国在会下继续努力,力图挽救会议,但裁军大会似乎难逃失败的命运。参谋长委员会刚好在德国退出裁军大会之前,出台了该年度的帝国国防政策评估报告。

报告指出,一年半来,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中日危机尽管暂时缓和,但远东仍然是潜在的危险地区;在欧洲,德国开始重整军备,再次成为一个危险之源;帝国防御的优先次序是远东、欧洲和印度。各军种目前存在严重的缺陷,难以履行赋予它们的责任和义务;“长期延续‘10年规则’导致的日积月累的缺陷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我们要为上述提及的严重紧急情况做好准备,那么今后若干年里持续增加我们的特定预算将是必要的”,“如果裁军会议失败,我们整个帝国防御力量的状况将不得不加以重新评估”。报告强调,“取代‘10年规则’的指导性原则尚未确定”,希望帝国国防委员会尽早给予各军种指导性意见。[45]

11月9日,帝国国防委员会讨论了参谋长委员会的上述报告。帝国国防委员会总体认为,应尽力与日本改善关系,避免在远东和欧洲同时树敌,并决定向内阁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1)当前国防各部门的支出应以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及其所提出的以下优先考虑次序作为指导:我们远东属地的防御和利益、欧洲的义务和印度的防卫;

(2)当前没必要将国防支出专门用于针对来自美国、法国或意大利的进攻上;

(3)政府相关各部必须对上述结论保持密切关注,无论如何应由帝国国防委员会每年加以评估。

在以上决定的基础上,参谋长委员会应协同财政部、外交部的代表以及帝国国防委员会秘书,起草一份应对我们最严重缺陷的计划,提交给内阁。[46]

11月15日,内阁会议通过了参谋长委员会的报告和帝国国防委员会的建议,并决定在帝国国防委员会之下成立“国防需要委员会”(Defence Requirements Sub-Committee,DRC),从技术层面就“弥补国防缺陷计划”提出建议。同时决定成立一个大臣委员会(Ministerial Committee),负责从政治层面评判“弥补国防缺陷计划”。但是,首相麦克唐纳强调:“在那些建议提交他们之前,内阁完全不予以承诺。”[47]

尽管如此,这标志着“10年规则”的正式废止。然而,此后英国经历了3年的“弥补国防缺陷时期”,真正进入重整军备阶段的标志,是1936年3月内阁和议会通过第3份弥补国防缺陷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