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軍事戰略同盟關係的形成與發展:1919—1945

四、“10年規則”的正式廢止

字體:16+-

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在德國上台,2月25日日本宣布退出國聯,歐亞兩個戰爭策源地正在形成。但是,英國政府仍然打算在國際裁軍會議上發揮主導作用,幻想會議能取得預想的結果。1月16日莫裏斯·漢基就提醒首相麥克唐納:“指導國防各軍種預算的假定問題……即10年內不會有大規模的戰爭,正處於不能令人滿意的狀態”。[42]在給財政大臣內維爾·張伯倫的信中,漢基指出:“國際形勢是如此嚴峻,以至我覺得對任何一個人來說都會認為,我們各軍種亟須的重整不能再長時間地延誤下去了。”[43]

海軍部也在3月提交年度軍艦建造計劃給內閣時,要求政府正式取消“10年規則”,從下一年度開始進行國防準備。在內閣會議上,陸軍大臣和空軍大臣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然而,財政大臣內維爾·張伯倫認為,國家的財政和經濟安全是第一位的,這種政策原則仍然是適用的。內閣在權衡後最終決定:“為因目前國家困難的財政形勢所造成的國防各軍種的缺陷承擔責任”;同意帝國國防委員會早前的觀點,“應開始著手確定純防禦性的義務,包括基地的防衛,首先考慮遠東的需要”。[44]

10月14日,希特勒宣布德國退出日內瓦國際裁軍會議和國聯,雖然英國在會下繼續努力,力圖挽救會議,但裁軍大會似乎難逃失敗的命運。參謀長委員會剛好在德國退出裁軍大會之前,出台了該年度的帝國國防政策評估報告。

報告指出,一年半來,國際局勢進一步惡化。中日危機盡管暫時緩和,但遠東仍然是潛在的危險地區;在歐洲,德國開始重整軍備,再次成為一個危險之源;帝國防禦的優先次序是遠東、歐洲和印度。各軍種目前存在嚴重的缺陷,難以履行賦予它們的責任和義務;“長期延續‘10年規則’導致的日積月累的缺陷是十分嚴重的,如果我們要為上述提及的嚴重緊急情況做好準備,那麽今後若幹年裏持續增加我們的特定預算將是必要的”,“如果裁軍會議失敗,我們整個帝國防禦力量的狀況將不得不加以重新評估”。報告強調,“取代‘10年規則’的指導性原則尚未確定”,希望帝國國防委員會盡早給予各軍種指導性意見。[45]